老年性紫癜

老年性紫癜

老年性紫癜,是一種慢性血管性出血性血管性出血性疾病,是發生於高齡者的慢性皮膚紫癜及小血腫。年齡越大發病的機會也越大,可能是由於小血管中膠原減少,伴皮下脂肪和彈性纖維減少,使血管在壓力增大時,脆性增加,也有人將其歸入機械性紫癜。

基本概述

老年性紫癜(SenilisPurpura)是一種慢性血管性出血性血管性出血性疾病,多見於60歲以上男性及女性。其發病機制主要與皮膚、皮下組織及血管壁本身因素有關。患者皮膚發生老年性退行性變,膠原、彈性蛋白逐漸消失,皮下脂肪組織萎縮、鬆弛,使小血管周圍失於支撐,血管脆性增加,導致局部出血傾向。出血斑直徑為l~4cm,多在輕微外傷後出現。出血常見於暴露部位,如面部、頸部、下臂、手及小腿出現紫斑,呈深紅色或紫紅色。紫斑吸收緩慢,常留下棕褐色色素沉著。伴營養不良或高血壓病的老年患者臨床出血症狀明顯。

在祖國醫學中,雖無明確的老年性紫癜的名稱,但依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於“紫斑”的範圍內,對此,古人有較深刻的認識。張景岳在《景岳全書·血證》中指出血證的病因為:“故有以七情而動火者,有以七情而傷氣者,有以勞倦色慾而動火者,有以勞倦色慾而傷陰者,或外邪不解而熱郁於經,或縱飲不節而火動於胃,或中氣虛寒則不能收攝而注陷於下,或陰盛格陽則火不歸原面泛濫於上;是皆動血之因也”。在《素問·調經論》中提出:“孫絡外溢,則經有留血”;在《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中有:“心脈……微澀為血溢”。其中“孫絡外溢”相當於後世所指的肌衄,是因終末小靜脈或毛細血管破裂出血;“血溢”相當於小靜脈破裂出血。元代朱丹溪較早提出內傷發斑,《丹溪心法·斑疹》說:“內傷斑者胃氣極虛,一身火遊行於外所致”。外科書籍,如《外科正宗》、《醫宗金鑒·外科心法》等,將本病稱為葡萄疫。在治療方面,至宋代,以《太平聖惠方》為代表,已有了許多以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為主要治則的方劑。明代陳實功《外科正宗·葡萄疫》指出紫斑的初病和久病的症狀不相同,治療上初宜清熱涼血,久病多宜補益扶正。

症狀

老年性紫癜老年性紫癜

出血多見於顏面、頸部、上肢伸側、手背及小腿。老年性紫癜的皮下出血吸收緩

慢,常持續數周,且紫癜小腿後往往長時間遺留褐色色素沉著,無不良後果。

症狀體徵

臨床上,紫癜主要發生在手背、前臂及小腿等暴露部位,常對稱分布,為大小不等的瘀點或瘀斑,呈暗紫色,無自覺症狀。數周后變為鐵鏽色斑而漸消退,但極易再發。

用藥治療

一般無須治療。應注意保護皮膚,避免外傷以防止新損害,糾正營養不良和治療肝病,可給予維生素C、煙酸和維生素E,部分病人套用同化激素有效。因皮質類固醇激素引起者應將藥物酌情減量或停用。

飲食保健

飲食要求:

1.過敏源若是食物,應儘量設法確定是哪種食物並嚴格禁食該種食物。魚、蝦、蟹、蛋、奶等動物性食品,以及蠶豆、鳳梨、花粉等植物性食物有可能成為過敏源,這些食物引起的過敏性紫癜發病率可占10~15%,應逐一加以排除。

2.高蛋白膳食,瘦肉、動物肝臟、蛋及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應充分保證。

3.高維生素食品,尤其是含維生素C的食物對於維持血管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主要有新鮮蔬菜、水果,特別是綠葉蔬菜、青椒、柑橘、鮮棗、獼猴桃、刺梨等。冬季蔬菜淡季時綠豆芽也是很好的維生素C來源。

4.對有消化道症狀的患者,可根據病情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對有腎臟損害者,應限鹽限水。

食譜舉例

早餐:豆沙包(麵粉50克、赤小豆25克)

大米稀飯(大米50克)

滷汁豆腐(豆腐100克)

加餐:果汁(橘子原汁50毫升)

午餐:大米飯100克

紅燒獅子頭(瘦豬肉100克)

素炒菠菜(菠菜100克)

加餐:蘋果200克

晚餐:蔥油卷(麵粉50克)

小米粥(小米50克)

醬豬肝(豬肝100克)

炒小白菜(小白菜100克)

全日烹調用油25克

全日熱能8786千焦(2092千卡)左右。

預防護理

採取預防為主,如保護肢體不受外傷,靜脈穿刺後局部壓迫時間延長,以減少出血的發生。

病因

其基本病理改變是毛細血管脆性增高,老年人皮膚變薄,皮下結締組織中的膠原、彈性蛋白及脂肪組織萎縮和退行性變,使皮下組織鬆弛,血管缺乏支撐,脆性增加。皮膚的營養障礙也可使小血管脆性增加。脆弱的小血管在受到壓迫和牽拉時易破裂出血。出血最常發生於上述身體的暴露部位,表明陽光的光化作用也促成了膠原的變性過程,使這些部位的血管特別脆弱。另外,老年人血漿及白細胞內維生素C含量隨增齡而進行性減少的生理性改變。慢性肝病、抽菸飲酒等因素也會加重這種出血的傾向。

發病機理

老年性紫癜老年性紫癜

(一)肝腎陰虛

肝喜條達而惡抑鬱,若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日久氣鬱化火,肝陰耗損;或年老腎精不足,不能養肝,水不涵木,水少滋榮,導致精血不能互生,肝腎陰虛,虛火內生,血隨火動,絡破血溢,滲出於肌膚之間而成本證。

(二)腎臟虛弱

年老體弱,腎精不足,虛熱內生;陰損及陽,腎陽不足,虛寒內生,血寒不與氣俱行而成紫斑;或腎陽虧虛,命門火衰,脾土先於溫煦,導致脾腎陽虛,統攝失職而出血。

(三)瘀血內阻

年老久病,正氣虧虛,不能推動血液的運行而血瘀;或肝腎陰虛,津虧不足以載血運行,導致血行不暢,甚至瘀塞。

臨床表現

老年性紫癜老年性紫癜

(1)皮膚出血點或紫癜,以上肢伸側、手背及頸部多見。

(2)受累部位皮膚有萎縮樣改變。

(3)多在自發或輕微外傷後出現,吸收較緩慢,常遺留有棕褐色的色素沉著痕跡。

(4)多見於60歲以上的男性或女性。

(5)不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

檢查診斷

老年性紫癜老年性紫癜

(一)實驗室檢查

(1)血小板計數正常。

(2)止血功能正常。

(3)毛細血管脆性試驗陽性。

(二)診斷標準

(1)多見於60歲以上的老年男性或女性。

(2)皮膚紫斑,直徑大約在1~4cm,多見於暴露部位,如面部、頸部、下臂、手及小腿的伸側。

(3)部分受累皮膚有萎縮現象。

(4)血小板對數正常。

(5)束臂試驗陽性。

(6)止血功能正常。

(三)診斷

1.發病特點:主要見於老年人,無明顯外感史,反覆發作,發病與情志、久病、勞倦等因素有關。出血現象僅見於肌膚,以暴露部位多見。

老年性紫癜老年性紫癜

2.證候特點:

(1)皮膚出現青紫斑點及斑塊。

(2)以手背、頸部、上肢伸側多見。

(3)有慢性反覆發作的病史。

(4)除皮膚紫斑,極少有內臟出血的表現。

鑑別診斷

老年性紫癜老年性紫癜

(一)丹毒:屬外科皮膚病的範圍之內,以皮膚色如紅丹而得名。其輕者壓之褪色,重者壓之色不褪,但其局部皮膚灼熱腫痛。

(二)出疹:其與紫斑的共同處在於都有局部皮膚的改變。但紫斑之斑點是隱沒於皮膚之內,已壓之不褪色,撫之不礙手;而疹子是高出皮膚表面,壓之褪色,撫之礙手。

(三)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表現為皮膚黏膜出血,有時伴鼻衄、齒衄,嚴重者可有便血、尿血、吐血,甚至於腦出血。實驗室檢查中,血小板計數減少,出血時間延長,24h血塊退縮不佳,骨髓中巨核細胞有質和量的改變。

(四)感染性紫癜:是由於感染而引起的血管損害所致的紫癜。其機制是由於病原體直接損害血管內皮,也可因細菌毒素或自身免疫性反應,直接損害了毛細血管壁,以及血管炎、細菌栓塞形成等因素所導致的出血。本病止血功能正常,毛細血管脆性試驗陽性,若並發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則會出現凝血機制異常,臨床上見皮膚瘀斑、瘀點,並可融合成片,嚴重者並發瀰漫性血管內凝血。

(五)藥物性血管性紫癜:發生於使用一些藥物後,出現皮膚出血點,但並沒有血小板質和量的改變。其發病機制據目前研究認為,可能是由服藥後發生特異性抗血管抗體,產生免疫複合物引起血管內皮受損;或長期服用類固醇皮質激素使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皮膚及結統組織萎縮,使血管壁的脆性增加而引起皮膚紫癜。本病除毛細血管脆性試驗陽性,止血功能正常。

病理

老年性紫癜的皮下出血吸收緩慢,常持續數周,且紫癜消退後往往長時間遺留褐色色素沉著,可能與巨噬細胞功能低下,血管內溢出的血液不能迅速消除有關。

其基本病理改變是毛細血管脆性增高,老年人皮膚變薄,皮下結締組織中的膠原、彈性蛋白及脂肪組織萎縮和退行性變,使皮下組織鬆弛,血管缺乏支撐,脆性增加。皮膚的營養障礙也可使小血管脆性增加。脆弱的小血管在受到壓迫和牽拉時易破裂出血。出血最常發生於上述身體的暴露部位,表明陽光的光化作用也促成了膠原的變性過程,使這些部位的血管特別脆弱。另外,老年人血漿及白細胞內維生素C含量隨增齡而進行性減少的生理性改變。慢性肝病、抽菸飲酒等因素也會加重這種出血的傾向。

治療

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

老年性紫癜無不良後果,一般勿須特殊處理,維生素C的療效尚未證實。

本病無有效治療,臨床上有學者套用維生素C口服或靜滴治療本病,依據是有試驗證實隨著年齡增長,正常人血漿及白細胞內維生素C的含量呈進行性減少,在60歲左右可達最低值,並認為這種生理改變可使老年人更易發生出血傾向,但用維生素C治療未見療效。

中醫治療

在中醫學中﹐雖無明確的老年性紫癜的多稱﹐但依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於“紫斑”的範圍內﹐對此﹐古人有較深刻的認識。張景岳在《景岳金書﹐血證》中指出血症的病因為﹕“故有以七情而動火者﹐有以七情而傷氣者﹐有以勞倦色慾而動火者﹐有以勞倦色慾而傷陰者﹐或外邪不解而熱郁於經,或縱飲不節而火動於胃﹐或中氣虛寒則不能收攝而注陷於下﹐或陰盛格陽則火不歸原而泛濫於上﹐是皆動血之因也”。在《素問﹐調經論》中提出﹕“孫絡外溢﹐則經有留血”。

在《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中有﹕“心脈微澀為血溢”。其中“孫絡外溢”相當於後世所指的肌衄﹐是因終末小靜脈或毛細血管破裂出血。“血溢”相當於小靜脈破裂出血。元代朱丹溪較早提出內傷發斑﹐《丹溪心法﹐斑疹》說﹕“內傷斑者胃氣極虛﹐一身火遊行於外所致”。外科書籍﹐如《外科正宗》﹐《醫宗全鑒﹐外科心法》等﹐將本病稱為葡萄疫。在治療方面﹐至宋代﹐以《太平聖惠方》為代表,己有了許多以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為主要治則的方劑。明代陳實功《外科正宗﹐葡萄疫》指出紫斑的初病和久病的症狀不相同﹐治療上初病宜清熱涼血﹐久病多宜補益扶正。

西醫治療

(一)治療 注意保護皮膚,避免外傷及防止新損害。慎用皮質激素外用製劑,以免加重或誘發新的紫癜。糾正營養不良及治療肝病。部分患者服用同化激素有效。維生素C、E及煙酸亦可酌情使用。

(二)預後 本病很容易復發。

轉歸與預防

老年性紫癜老年性紫癜

(一)轉歸與預後。本病的預後一般良好。但由於本病屬於內傷範圍,故治療周期略長。有少數患者因陰虛與火旺,血溢脈外與氣虛不攝,互為因果。互相影響,使出血的病機不易除去,會使病情反覆發作,纏綿不已。

(二)調護。調情志,勿過勞,儘量避免外傷。

(三)預防。保護肢體,避免外傷,靜脈穿刺後,局部壓迫時間稍長。

注意事宜

本病還可以是某些老年疾病的表現,如高血壓患者可由於動脈硬化導致毛細血管脆性增加而發生紫癜;血液病、結締組織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可因營養不良而發生紫癜。

疾病診斷

不典型病人需與過敏性紫癜、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管性假性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相鑑別。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1.出凝血時間正常,束臂試驗輕度陽性。

2.外周血 血小板正常。

3.骨髓象 巨核細胞正常。

其他輔助檢查:

組織活檢:病變處皮膚萎縮,真皮上部彈性纖維變性而下部萎縮。膠原纖維疏鬆、分離而成束。紅細胞外滲處靜脈破裂而毛細管外觀正常,幾無炎症反應。

併發症

紫癜退後遺留長條形色素沉著。病變處皮膚變薄,缺乏彈性,毛髮稀疏甚或缺乏。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有二:①由於衰老以致皮膚鬆弛和皮膚、皮下組織萎縮,血管失去支持而又缺乏彈性,輕微外傷就可造成血管破裂,紅細胞外滲;②組織中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減弱,故血液吸收遲緩,在細胞外滲處常遺留含鐵血黃素沉著。如此反覆而成慢性復發性疾病。

求醫網老年性紫癜專題

老年性紫癜老年性紫癜

求醫網(www.qiuyi.cn)創立於2000年,是北京時代網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核心平台,我們力求打造中國最專業的醫療網站。求醫網正在努力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和專業的線上諮詢服務,同時建立海量信息庫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醫療信息資訊……

詳細 >>

本詞條全部內容由詞條認領機構及智願者共同編輯,互動百科權威評審。

關愛我們身邊的老年人

關注老年人的健康,從我們身邊的點滴做起,從你我做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