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

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建立了一支精銳的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傘兵部隊。其中有在諾曼第輝煌奪目的82空降師。也有在巴斯托尼續寫輝煌的101空降師。到了二戰結束時,美軍共有5支空降師及4個獨立傘兵團。這5支空降師包括:第11空降師,第13空降師,第17空降師,第82空降師,第101空降師。其中82空降師與101空降師歷史最悠久,都是步兵師改組,戰績也最為顯赫。而作為獨立團戰鬥的503傘兵團,在太平洋戰場獲得了驕人的戰績,但其功績卻一直被世人所淡忘。

兵團簡介

503傘兵團在1942年3月2日於美國喬治亞州本寧堡基地由原504傘兵營組建而成,作為一個獨立的作戰單位,503

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
團2營被抽調出來組成了509傘兵團2營(1942年11月2日改編,並以此番號參加了“火炬”戰役,後在1943年12月正式編入509團)。鑒於當時11月第82,101空降師剛進行了6周的訓練,所以盟軍選擇分離出來的2營為先鋒隊,由艾德森·D·拉弗(EdsonD·Raff)率領下轄D,E,F連共556人的二營從英國起飛,參加“火炬”戰役,為在中路奧蘭登入的39000名美軍奪取縱深的機場和重要目標。

獨立傘兵團503團,也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支海外作戰的傘兵。在“火炬”戰役行動中,傘兵們克服了空投地點嚴重偏離,指揮混亂的障礙。發揚了空降兵英勇的單獨作戰精神,在搶占突尼西亞和襲擊埃爾傑麥(ElDjem)的行動中大為出色。雖然由於種種原因,如缺乏經驗,運輸機導航員的偏差,時間倉促導致未能收集足夠的情報等等。當時的傘兵不能同日後在歐洲大陸上大放異彩的傘兵們相提並論。但從這次實驗性質的空降作戰中,美軍還是獲得了不少實戰的經驗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為日後的空降作戰理論和實踐做出了許多可行性的實驗。而503團也從血與火中獲得了寶貴的實戰經驗,奔向了新的戰場——太平洋戰場。

首長簡介

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

喬治·M·瓊斯(1912-1996),1935年畢業於西點軍校,在二戰中先後擔任了第501傘兵營營長,第503傘兵團2營營長。1943年10月,在團長金斯勒自殺身亡之後,繼任為團長。先後率領503團進行了諾埃姆福爾之戰科里吉多島之戰。1968年以準將軍銜退役,1966年在亞利桑那州的綠谷去世。

托馬斯·布蘭尼(1884—1951),生於澳大利亞。二戰後擔任了西南太平洋地面部隊指揮官與澳大利亞武裝部隊指揮官。並於1950年的6月8日,別授予了陸軍元帥軍銜。也成為唯一一個獲得此軍銜的澳大利亞人。

建立初期

1943年夏,503團被部署到西南太平洋戰區。1943年9月5日,對日軍占據的納扎博島進行了晝間傘降,該團只遭

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
到了輕微抵抗就為澳軍第7師奪取了一個空運橋頭堡。1944年7月第503團級戰鬥隊(得到了第462傘降野戰炮兵營的額加強)的2個營對日軍占據的諾埃姆福爾島進行了一次晝間傘降。1944年12月15日,503團從萊特島出發,對民都洛島進行了一次兩棲攻擊,隨後該部隊又參加了解放科雷西島內格羅斯島的戰鬥。1949年該團最終加入了第11空降師。

1943年的夏季,為了打破西南太平洋的僵局,美國開始向新大不列顛與紐幾內亞群島發起代號為“車輪行動”的連續進攻,以最終摧毀俾斯麥群島的堡壘群,並占領日軍主要基地拉包爾。所以占領紐幾內亞島上的萊城(Lae)就成了整個攻勢的重要一環。

1942年10月,503團接到命令開往太平洋戰場。原先的團長辛克被調去喬治亞州的Taccoa去組建506傘兵團,在巴拿馬的501傘兵營營長金斯勒接任503團新團長。帶領著503團乘坐國家鐵路橫穿整個美國,從東海岸的布拉格堡一直到西海岸的舊金山。在加洲的Pittsburg附近的斯通曼營(StonemanCamp)略做短暫休整之後,全團於10月19日登上了荷蘭船隻Poelaulaut號。

在1942年11月1日到達巴拿馬運河的Balboa區後,501傘兵營上船。第503傘兵團正式滿編。瓊斯中校指揮的501營重新編為503團2營。全團在經過42天的旅程之後,12月2日,船終於抵達了澳大利亞北昆士蘭州的Kairns。8月7日,該團接到命令,準備前往紐幾內亞作戰。該團分乘飛機與船隻開拔毛病入住紐幾內亞島的東南端莫爾茲比港附近的一座大型帳篷城裡。

此外,缺乏炮兵的503團也得到了炮兵的配屬。麥克阿瑟的司令部在傘降前一周為該團配屬了澳大利亞的2/4野戰炮兵營的31名炮手和2門25磅炮。到了1943年9月5日,一切已經準備妥當。

戰史介紹

第一次出戰

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傘兵

整個空降作戰是馬坎姆河戰役的一部分,麥克阿瑟指揮的美國和澳大利亞軍隊將在對Salamaua的佯攻把守衛萊城的日軍引誘出來後,迅速脫離轉而從兩翼進攻萊城。而傘兵們則在D日那天,在海上登入部隊進行兩棲登入數小時後,對納扎博實施傘降和機降突擊。在占領被廢棄的納扎博飛機場,以迎接進一步的滑翔機機降與運輸機著陸。隨後該團封鎖沿河谷而下的萊城公路,阻止日軍增援並堵住從萊城撤退的日軍。503傘兵團由西南太平洋戰區地面部隊指揮官托馬斯·布蘭尼(ThomasBlamey)指揮。

1943年9月5日拂曉,G·P·沃登少將指揮的澳大利亞第9師開始在萊城外登入。由於大霧的關係,搭載503團的傘兵們的C47推遲於8點25分起飛,隨後半小時內,79架飛機上的1700傘兵們全都在空中了。

在大量B-26和A-20先行轟炸下,傘兵們於10時開始傘降。4分鐘內所有傘兵都以躍出機艙。由於飛機上領航員的失誤,三營的著陸點稍微偏離了一點。但其他2個營都準確的落在了空降場。由於沒有遭遇到什麼抵抗,3個營輕易的達到了自己的預定目標。封鎖了從萊稱通王河谷的日軍撤退與補給路線。與此同時,澳軍第2工兵營也到達開始對道路和飛機常進行修補和完善。9月6日,補給品源源不斷的通過空運送達。第7師也被空運到了萊城。為了保護25旅不受日軍從北面與西面的突襲,同時也為了保護補給線。503團派出了許多小分隊,和日軍撤退的小股部隊也有多次的交火。

到了1943年9月18日,全團撤出了戰鬥。回到後方補給休養。事後日軍第8方面軍的一名情報官員表示,納扎博的傘降突擊是他們絕對沒有想到的,這場奇襲實際上將日第51師切為了兩段,加速了軍隊的崩潰和覆滅。整個行動中,在跳傘過程中有3人陣亡,33人負傷。在隨後的戰爭中,又有8人陣亡,12人負傷。相對於日軍在該地的微薄力量,這些傷亡數字也不能算輕了。這也是503團在太平洋戰區流下的第一滴血。503團的這次行動是太平洋戰區的首次空降作戰。而且也首次體現了空降作戰的威力,也體現了這一新戰術在三軍協同作戰中,空降部隊與快速隱蔽機動的作用和巨大潛力。也使麥克阿瑟了解到了這一新兵種的立體作戰實力,在後來的太平洋各戰役直至韓戰中,麥克阿瑟都很好的利用了空降部隊在戰役方面的巨大機動優勢。

在這次戰役之前,整個盟軍由於西西里空降戰役的損失和代價爭論不已。艾森·豪威爾甚至認為空降部隊如果編制過於龐大,很難做到明確指揮和集體準確空投,所以要求將空降部隊縮編為營級規模。而503團的這次行動則恰好證明了空降突擊作戰的價值。也使盟軍了解到空降部隊在今後戰爭里的重要性。由此,盟軍開始更大規模的使用空降部隊進行戰役突擊。可以這么說,這次空降作戰挽救了美國的空降部隊,也挽救了82和101師在諾曼第和巴斯托尼的一世英明和出色表現。所以大家在後來還能看到,空降部隊仍然以師級規模進行作戰。直至“市場——花園”行動中輝煌的第一盟軍空降集團軍。所以,納扎博傘降的戰略意義,要遠遠大於它的戰術意義。

但是還是不難看出,本次行動仍然是以德軍在1940年西線空降作戰為藍本的。都是首先使用空降部隊去占領一個敵機場,然後空運部隊和給養。由空運而來的部隊去進行作戰和攻擊。而空降部隊的作用只是占領機場這個橋頭堡和保衛機場。之後的作戰任務和它大多無關,它只承擔一點零星的搜尋和預備隊任務。這種戰術有點浪費空降兵作為精銳兵種的寶貴資源。所以從之後的二戰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法國,在荷蘭和飛躍萊茵河的空降行動中,這種戰術再也沒有出現過。空降兵落地後,承擔起了更多的攻擊任務。他們攻占和守衛重要的橋樑,攻擊並占領己方後續陸軍部隊必經的戰略要地。

整裝待發

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傘兵

在初次作戰之後,503團開始休整。在休整期間,卻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情。就是團長金斯勒的突然自殺。
1943年10月22日,團長金斯勒在開會結束後,開槍自殺。之後的調查顯示,金斯勒是那種內向的參謀軍官,而不適合來空降部隊做領導。空降部隊的軍官應該既有聰明智慧,又有勇氣。能和手下打成一片。深知官兵們需要什麼。把手下當作弟兄。每次行動都帶頭衝鋒,有幹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才能獲得手下的擁戴。而團長金斯勒顯然不是這種人,他內向,很少與人溝通,時常流露出害怕在跳傘過程中受傷的意思。所以在團里沒有什麼人緣。因此,也驗證里空降部隊的確是一支只有精英才能組成的精銳。

金斯勒自殺之後,副團長瓊斯中校被任命為新任503團團長。與金斯勒不同,瓊斯是一個勇敢有膽略的出色的空降兵指揮官。在接下來的諾埃姆福爾島一戰中也深刻體現了出來。諾埃姆福爾島是麥克阿瑟跳島戰略上的重要一環,島上有三個機場,而麥克阿瑟希望獲得這些機場,以便對菲律賓的日軍進行空中打擊。但是在先前的偵察中,大家都沒有發現這些飛機場全是用珊瑚造的,地面堅硬無比。這為之後的傘降過程中傷亡埋下了伏筆。

1944年7月2日攻占該島的行動正式開始,美國陸軍158團衝上了諾埃姆福爾島並順利控制住了灘頭。在對一名日軍俘虜的審問中,美國人得知在一周前,又有3000名日軍上了島嶼。於是,命令被下達,503團又開始了他的增援旅程。由於之前提到的偵察上的失誤,傘兵們在著陸過程中遇到了大麻煩,結果在503團1424名跳傘進入戰鬥的傘兵中有128人重傷,數十人死亡。3營甚至在還沒開始戰鬥之前就損失了8%的傘兵。靠到如此情況,瓊斯團長命令尚未跳傘的2營轉由海上乘坐登入船進入島嶼。

於是瓊斯團長帶著1和3營在獲得了一個炮兵連的加強後,向前出擊。在位於該島中部的670高地下,503團1營長羅伯特·H·伍茲(RobertH.Woods)遇到了麻煩。在進攻一個被估計只有400名日軍的高地時,部隊遭受到了重大傷亡。後來據俘虜供稱其實高地上共有1200名日軍。在多次的接火中,1營都未能攻上高地。第二天,在炮火準備後,1營終於占領了高地,卻發現其實日軍早已撤退的無影無蹤了。在隨後的一周里,零星的接火比比皆是。

但到了1944年7月23日,從海上登入的2營派出的巡邏隊與日軍主力相遇到。在激戰中,D連的1個排被切斷了後路。羅伊·E·尤班克斯(RoyR.Rubanks)軍士受命指揮他的班去救出那個被包圍的排。在他率領部下來到離日軍陣地還有20餘米的地方,日軍的重機槍開始猛烈射擊。一時間,美軍被打的在原地無法前進。這時尤班克斯軍士拿起一支BAR站了起來,一邊射擊一邊日軍衝去。在他衝到重機槍前時,尤班克斯軍士也被子彈擊中。但他仍然抓起BAR,並把他向棍子一樣砸向日軍。在打倒了4個日本士兵後,尤班克斯軍士終於倒下了。因為尤班克斯軍士的個人英勇行為,那個排撤回了連隊。而軍士也憑藉著如此英勇和無比堅定的行為,被追授了榮譽勳章。

在之後的3個星期內,503團開始了和日軍的追逐賽跑。而美軍最終包圍了日軍,整個戰役於8月31日結束。503團共擊斃了1000名以上的日軍,抓了82名俘虜。而自身也有38人陣亡,78人受傷,約400人由於叢林疾病失去了戰鬥力。

最後出擊

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的C-47飛機

1945年的下旬,在結束了休整之後,503團來到民都洛島,為進攻科里吉多島(Corregidor)做準備。科里吉多島原本由美國人作為基地之用。島上的防衛設施實現了要塞化,有23個海岸炮台。且包括305毫米的重型火炮。還有無數的迫擊炮陣地和12個機槍台。可謂是固若金湯。

攻擊計畫包括空降突擊和兩棲登入兩個部分。而503團的傘兵們則將在這場戰役里扮演一個超乎尋常的高難度角色。503團在這場戰役里的代號為岩石部隊(RockForce).

團長瓊斯在事先的空中偵察中發現,全島最適合空降的金德里機場被在高山上的日軍火力給完全封死了。如果在此地空降,無疑是讓傘兵們去送死。最後,團部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就直接在山頂上實施空降。一個空降地點是450*137米的老操場,還有一個是458*61的高爾夫球場。在如此狹小的地域上實施精確空投,以當時的技術水平,是很難做的的。但那裡已經是能找到的最好的地方了。

在1945年2月16日黎明,在14艘驅逐艦和3艘重型巡洋艦的火力支援下,行動開始海面上部署了魚雷快艇用來救起落水的傘兵。可出乎大家的意料,由於團長瓊斯在空中自己的C47上的出色指揮,使得運輸機的飛行員們都準確的飛向了正確的航向,沒有一個傘兵落水。

傘兵們的突然到來,使日軍大為震驚。原本日軍的防衛重點是灘頭,他們絕對沒有想到傘兵們居然直接就在山頂的火力點上出現。傘兵們一落地,便開始與日軍交火。在1945年2月19日,503團2營受到了600名日本海軍陸戰隊的自殺性衝鋒,雙方甚至展開了肉搏。30分鐘後,戰鬥結束。503團2營有33人陣亡,75人受傷,日軍也有500人左右陣亡。

戰鬥一直持續到1945年2月27日,傘兵們在34步兵團的掩護下肅清了全部敵人,占領了全島。在整個行動中,參戰的傘兵部隊4000人中,197人陣亡,1022人負傷,其中跳傘階段傷亡279人,占傷亡人數的23%,占跳傘人數的14%可見,跳傘的過程中的危險程度之大。所以它只是一種將士兵送如戰場的手段,而不是一種萬試萬靈的無敵戰術

而此時的主角顯然是麥克阿瑟,他以他典型的方式回來。他乘坐著當年離開時的魚雷艇,找來了當初一起逃離的工作人員“巴丹幫”,一起重新返回了科里吉多島。

在過去的營房前,瓊斯團長向麥克阿瑟說:“長官,我向您呈交科里吉多爾島要塞。”麥克阿瑟則立即授予他一枚優異服務十字勳章,並說起了早已準備好的台詞:“我看見昔日的旗桿仍然矗立在那裡,命令你的士兵將國旗高高升起,決不允許敵人再將他降下來。”

此次戰鬥,503團在懸崖上的跳傘是一場值得去冒的險。雖然風險極大且傷亡率很高,但也的確達到了戰術上的突擊性和突然性。因為日軍是背靠山頂台部署,他們的火力方向是灘頭的美軍,他們絕對沒有想到美軍居然會從背後直插上來。在這一戰役里,空降作戰體現了它的價值和標準的使用目標,那就是從敵人的背後突然出現,配合前方的攻擊部隊,兩面夾擊。

至此,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的征戰生涯到此結束,然後他隨大部隊來到菲律賓。直到1949年,該團正式被編入第11空降師。

暴露問題

1、情報的不準確

首先是對著陸場地的判斷失誤。導致傘兵們在堅硬的珊瑚上著陸,結果非戰鬥減員情況很嚴重。而且達到了空降作戰所無法承受的地步。還有,事後證明那個被俘虜的士兵說高地上有1200人的說法是錯誤的,整個島上也只有2500名日軍而已。可之後的盟軍並沒有吸取教訓,市場——花園戰役對德國兵力和士氣的嚴重的低估,使得盟軍作出了錯誤的評估,從而在兵力和部隊部署上接著作出錯誤指揮。所以說盟軍在戰役開始前就在情報工作上碰到了遙遠的橋。

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

2、使用503團是否真的必要

由於錯誤情報的誤導,指揮部作出了增援的命令。從當時的情況來說,這樣做無可厚非。可未必需要派遣輕裝備的2個營的傘兵前往,就在不遠處就有一個建制完整且配備重裝備的34步兵團。在空投過程中的傷亡再次體現了空降作戰的風險性還是很大的。因為陸軍從陸上集結,基本上沒有危險。可傘兵們要搭載飛機前往戰場,在空中有飛機被擊落的危險,在著陸過程中還存在著更大的風險,比如像這次空降中碰到的情況。所以空降兵的傷亡率是非常大的,其中還有很多就此失蹤,再也沒有音信。因此傘兵們都有著面對死亡無比堅定的信念,他們勇敢非凡,他們是社會精英的代表和集合體。

雖然傘兵們個個都有著過硬的本領和獨立作戰的精神,但也不是每一戰都有必要出動空降部隊。但空降作戰有其特殊的隱蔽性和突然突擊性。在戰役之前,使用空降部隊占領一些重要的橋樑和公路,的確是個有效的深入敵後的好方法。但如果同樣的戰鬥目標,使用步兵和坦克也能完成,那儘量不要使用傘兵。因為傘兵們的訓練是精英培養模式,培養起來十分不容易,且所要花費的人力,精力,財力巨大,萬一有重大損失得不償失。二是因為傘兵們進入戰場的方式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危險性。美國人在二戰後做過統計,美國部隊傷亡率最高的三支部隊就是空降部隊,潛艇艇員戰略轟炸機的飛行員。

所以,空降作戰只是一種將部隊從空中投入戰場的模式而已,如若把它當作是一種每戰必出的王牌部隊,是不合適的。在特定的戰役環境下,空降兵們的出現的確有一種突然性,可以給敵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威懾。而空降兵的英勇善戰也絕不會辜負他們精銳部隊的名譽。可也別只要打仗,就一定要出動空降部隊。在原本根本不需要空降作戰就能依靠陸軍取得勝利的戰役里,過度的使用空降部隊,簡直就是浪費戰略資源和人力,物力。對於戰爭本身的持續性和持久性也不利。

整體評價

太平洋戰場是和歐洲戰場完全不同的概念。無論是在作戰方式,投入方式,戰略戰術協同上都和在歐洲的其他空降作戰部隊有很大不同。因為太平洋戰場無論在地理,雙方兵力優勢和整體優勢對比上,和歐洲的敵我局勢有著顯而意見的差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503團空降作戰的整體情況:

1、地理上產生的困難

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

和在歐洲戰場不同,這次傘兵們要占領和奪取的不再是大平原上整齊規劃的城市,而是躲在茂密的原始叢林裡的日軍堡壘。這就給傘兵們的作戰帶來了新的難度。太平洋島嶼上的濃密的叢林給了日軍最好的掩護,他們躲在暗處打冷槍,讓美軍防不勝防。而且茂密的叢林也給美軍的追擊帶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叢林裡道路是不存在的,盤根錯節的熱帶雨林非得用砍刀和斧子才能劈出一條路。這對於美軍士兵的體力消耗是極大的。醫護兵要好不容易才能趕到傷兵前面,而要把傷兵往後方送更是困難,為了防止日軍單兵的冷槍。除了要一個4人的擔架隊,還要派士兵保護。由於是在叢林之中,情報收集和傳送也比歐洲要困難的多。還有補給上的問題,在歐洲都是寬敞和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只要不是像101師那樣被包圍了,一般都能有很充足的補給,而且補給線不會有被敵人切斷的危險。但是在熱帶雨林里,道路是被前方的部隊開出來的小路,部隊還在前進,那狹小的路面哪裡還容的下大量的補給物資往前運。就算101師被包圍,還有C-47的空投補給物資,而在太平洋戰場,503團只得到過小型飛機的寥寥數次空投補給,至於C-47更是難得一見,所以在物資和藥品的運輸補給上,503團面臨著很大的困難。此外,叢林裡瘴氣蔓延,各種熱帶病讓美軍苦不堪言,再加上躲在密林深處的日軍的零星攻擊,叢林戰的艱巨和考驗讓精銳的傘兵們嘗到了不同的滋味。由此可見熱帶雨林在地理上給傘兵們帶來的困難是如何之大。

2、投入方式

在歐洲戰場,從諾曼第和荷蘭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傘降部隊以外,還有為數眾多的機降部隊參加了戰場。所謂的機降部隊也就是通過乘坐C-47後拖繹的滑翔機進入戰場。因為傘降部隊由於建制和訓練難度的限制,人數畢竟有限。而要一次性從空中投入大量部隊,滑翔機就是最好的選擇了。雖然滑翔機的降落是有一定危險的,在諾曼第101師的副師長就在乘坐的滑翔機在降落時發生意外而陣亡。當然滑翔機在降落地域的選擇上有很大的要求,一般都要求是開闊地,如農田等有較大空間可以讓滑翔機滑行的地方。而在太平洋戰場,傘兵們所要面對的是茂密的熱帶雨林,再加上島嶼本身的地方就很狹小,根本不適合滑翔機的降落。所以在太平洋戰場上沒有機降部隊的參戰。503團在諾埃姆福爾島戰役中,就選擇了從海路進入戰場的方式。

3、作戰方式

著名的溫特斯少校曾經說過:“我們是傘兵,本來就是該被包圍的。”這也從一個方面描述了傘兵的任務。就是空投入敵人的大後方,占領至關重要的城市,道路或是橋樑。在法國和荷蘭,82師和101師的任務大多是此類任務。也就是說,傘兵起到的是騷擾和占領要地等待大部隊的次要攻擊任務。可在太平洋,除了503團在納扎博的作戰以外,其他空降作戰中,傘兵都和登入部隊一樣,承擔起了主要的空降任務。傘兵們英勇作戰,肅清島上的殘敵。在這裡,傘兵們不再是陸軍的附屬,而是徹頭徹尾的獨立攻擊力量。這種讓傘兵獨挑大樑的作戰方式比起歐洲的讓傘兵們只是占領要地的作戰方式,在戰術和戰略上要先進的多了。當然這也與兩個地方的地理和軍力有

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美國獨立第503傘兵團
關,不能說歐洲的傘兵作戰方式不對。在歐洲戰場,盟軍在數量上有著優勢,再加上寬廣的地域有利於坦克的高度機動。所以傘兵們的任務就只是占領關鍵要地,等著坦克步兵的高機動性直接穿插過來。沒必要用僅有的一點重武器和擁有大量重型武器的敵人硬拼。而在太平洋戰場的島嶼作戰中,日軍已是困獸之鬥,且沒有什麼重武器,也沒有寬廣的地域供坦克機動。所以只裝備著輕武器的傘兵這時候就能成為戰鬥的主要力量。這一點是和歐洲戰場不同的。

4、情報收集上的問題

這也不是503團獨有的問題,整個二戰中傘兵們遇到的情報上的錯誤比比皆是。如市場——花園戰役里的遙遠的橋更是讓傘兵部隊損失慘重。第一空降軍的3個師包括波蘭傘兵旅投入戰場的10000人中損失了7500人,這與事先情報工作的不到位有很大的關係。而503團在諾埃姆福爾島就因為在之前沒有做好情報工作,直接降落到了堅硬的珊瑚上引起了傷亡。但在科里吉多島,由於瓊斯團長之前的出色調查工作和出色的現場指揮,使得這次在懸崖上的跳傘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比預計小的多的傷亡率。

5、傘兵的使用規則

傘兵部隊雖然是精銳部隊,空降作戰也的確能給敵人以相當大的威懾力和恐慌。它所具有的突襲和突擊性也使他成為了大規模行動的先頭力量。但由於進入戰場方式上本身具有的危險性和不確定因素。空降作戰還是有一定的風險的,所以我認為傘兵的使用也要注意客觀情況,不能一有作戰,就想到用傘兵部隊來個立體攻擊。如果當時的情況的確是需要傘兵們的空中突擊,那傘兵們是責無旁貸。但如果那些戰鬥任務交給陸軍也能完成,那就不必再動用傘兵了。因為傘兵部隊訓練起來代價高昂,傷亡過大就是對盟軍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反而便宜了敵人。而503團在諾埃姆福爾島就碰到了這樣的情況,因為長官認為應該有支空降部隊去那裡空降突擊,於是503團就出發作戰,根本沒有估計當時戰場的實際情況。這也是二戰中傘兵部隊都碰到過的“長官意志”的作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