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薩斯

羅薩斯

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Juan Manuel deRosas1793-1877年)阿根廷省長時代的霸主,南美第一個考迪略。出身於大農牧場主家庭,1827年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武裝部隊總司令。1829~1832年在聯邦派支持下任省長。1833~1834年發動討伐南方印第安人的荒漠遠征。1835年再度任省長,被授予無限權力,建立起20年的專制統治,並享有以聯邦名義宣戰或媾和的全權。全國各省實際上都處在他的控制之下。1839年派兵侵入烏拉圭,1843~1851年圍攻蒙得維的亞。1852年2月3日在卡塞羅斯戰役中被烏爾基薩領導的反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聯軍擊敗,逃亡英國。

基本信息

973.3.30~1877.3.14

Rosas,Juan Manuel de

阿根廷獨裁統治者。

羅薩斯羅薩斯

1793年3月30日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

1877年3月14日卒於英國南安普敦。出身於擁有幾處最大養牛場的農場主家庭,1827年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武裝部隊總司令。

1829~1832年在聯邦派支持下任省長。

1833~1834年發動討伐南方印第安人的“荒漠遠征”。

1835年再度任省長,強迫省立法會議授予他“無限權力”,建立起專制統治,並掌握阿根廷各省外交權力。

1839年派兵侵入烏拉圭,1843~1851年參與圍攻蒙得維的亞。

1852年2月3日在卡塞羅斯戰役中被J.J.de烏爾基薩領導的聯軍擊敗,逃亡英國。

時代背景

十九世紀初期阿根廷的民族解放獨立運動,雖然推翻了西班牙殖民統治,但並沒有使阿根廷的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獨立後的幾十年間,極權派與聯邦派之間進行著長期的激烈鬥爭和內戰。極權派主張建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國家,聯邦派則要求實行聯邦制,讓各省保持廣泛的自治。聯邦派基本上是各地封建地主的代表,各自掌握一定的軍事力量,把持著 地方政權,自立關卡,形成割據局面。1827年以極權派代表 里瓦達維亞為首的國民政府垮台後,這種割據局面進一步加劇。羅薩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聯邦派代表人物登上政治舞台的。

好戰而亡

羅薩斯懷有兼併鄰國的野心。1838年,烏拉圭發生政權更迭。1839年,羅薩斯在前烏拉圭總統奧里維的幫助下,派遣軍隊到烏拉圭去,企圖推翻弗魯克圖奧索·里維拉總統,兼併烏拉圭。1843年2月,奧里維帶軍隊圍困蒙得維的亞,羅薩斯派出一支艦隊協助奧里維,因而引起英國和法國的干涉。1845年,英、法兩國封鎖布宜諾斯艾利斯,目的之一是防止烏拉圭落入阿根廷之手,同時還要求羅薩斯開放巴拉那河等河流自由航行。後來,羅薩斯先後與英、法議和。1851年,巴西也派軍隊侵入烏拉圭。這場相互爭奪烏拉圭的戰爭直到羅薩斯垮台才結束。此外,羅薩斯還於1837年發動對玻利維亞的戰爭,主要是想占有獨立戰爭前原屬於薩爾塔省的塔里哈地區。由於羅薩斯當時在國內處境不利,這場戰爭沒有大打,雙方於1839年媾和。羅薩斯還拒不承認巴拉圭的獨立。

羅薩斯政權長年的恐怖統治,內外戰爭,使國庫空虛,人民深受其害。羅薩斯的統治越來越不得人心,極權派和聯邦派之間開始出現聯合反對羅薩斯獨裁統治的趨勢。當羅薩斯的統治日趨動搖時,恩特雷里奧斯省長鬍斯托·何塞·德·烏爾基薩積極聯合各省反對羅薩斯的勢力,並爭取巴西、烏拉圭、巴拉圭等國的支持,壯大自己的力量。1852年2月3日,在巴西和烏拉圭軍隊的參與下,烏爾基薩的軍隊與羅薩斯的軍隊在卡塞羅斯山一戰,羅薩斯全軍復沒,使長達23年的羅薩斯政權就此結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