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熊志

縫熊志

《縫熊志》西西著,是一本極具創意的奇書。西西做的熊,形神俏妙,飽含情意,不是一般常見(西方)泰迪熊的樣貌,而是賦入個人的風格巧思,糅合中西方歷史與幻想人物類型,縫製系列化主題化(甚至家族化)、又各有生命之獨立熊。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西西,原名張彥,廣東中山人,1938年生於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1983年,短篇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獲聯合報第八屆小說獎之聯副短篇小說推薦獎。1988年,《致希緒弗斯》再獲聯合報第十屆小說獎之聯副短篇小說推薦獎。小說集《手卷》則獲1988年台灣中國時報第十一屆時報文學獎之小說推薦獎,1990年,則獲《八方》文藝叢刊之“八方文學創作獎”。1993年《西西卷》獲香港市政局主辦第二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獎。2005年獲星洲日報舉辦的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1989年9月,西西曾因癌病入院,手術康復。近年則因手術的後遺症,致右手失靈,乃改用左手寫作。她喜歡微型屋,並且手制布娃、毛熊,也作為右手的物理治療。近年完成遊記《看房子》及長篇《我的喬治亞》。

內容簡介

毛熊製作,本來自歐美;以個人風格見稱的熊藝家,則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西西的《縫熊志》是一本極具創意的奇書。西西做的熊,形神俏妙,飽含情意,不是一般常見(西方)泰迪熊的樣貌,而是賦入個人的風格巧思,糅合中西方歷史與幻想人物類型,縫製系列化主題化(甚至家族化)、又各有生命之獨立熊;如“中國古代服飾熊”之西施、王羲之、成吉思汗,及《水滸傳》英雄、埃及女王、凱撒大帝……等近七十隻,自飾件到造型到神態,無無逸趣橫生。她還為毛熊書寫,通過文學化的語言,以優美散文描繪每一隻熊的背景掌故,熊藝心得,皆可謂獨一無二之“熊散文”。

目錄

001序:我們的名字叫熊(何福仁)012中國古代服飾熊
014傳疑時代:西王母、后羿、嫦娥;黃帝、嫘祖
018商:婦好
022春秋:范蠡、西施
026戰國:鍾離春;莊子;屈原、山鬼;荊軻、高漸離
036漢:司馬相如、卓文君;張騫、忽迷;司馬遷
044魏晉南北朝:洛神、曹植;嵇康、阮鹹;王羲之;陶潛
056隋:風塵三俠
060唐:玄奘;公孫大娘
066宋:包拯、壽郎(《灰闌記》)
068元:成吉思汗
072明:鄭和
076清:曹雪芹
078原型熊:皇后的新衣
080故事熊
082花木蘭(《木蘭辭》)
084水滸英雄:燕青;史進;楊志;時遷;張清
094化裝舞會:美女與野獸;阿拉伯的勞倫斯與中東女子;凱撒大帝與埃及女王;肚皮舞姑娘;鐵扇公主與牛魔王
106熊故事:斑馬鼻子家族;雜技小子;圍巾黨;我們是長頸女子;大眼睛;受傷的月熊;熊友
146毛熊與我
148毛熊旅行團
160收藏品
164紀念熊
166對談:毛熊與漢服(西西、何福仁)

序:我們的名字叫熊

何福仁

我們的名字叫熊,是真正的熊,因為我們是熊的後裔,我們的祖先黃帝叫有熊氏。黃帝是否真無其人,豈能斷然否定呢?至少,他生活的地方顯然有熊,也許比其他地方多,也許比其他地方奇獨,總之,他好歹有這么一個稱號。上古之人喜歡以時間、地方,以地方的特產之類命名。《列子》記載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曾以熊、羆、虎等猛獸為前鋒,以雕、鷹等為旗幟,這簡直是群獸鬥了。據袁珂解釋,黃帝的部落以熊為圖騰標誌;蚩尤為炎帝後裔,炎帝是“人身牛首”,故以牛為圖騰標誌。其他猛獸飛禽,也無非是眾多小部族的圖騰標誌。小動物追隨大動物。大動物熊牛爭霸,結果戰勝的是熊。當然,西方同樣有自稱為熊裔的國王,例如丹麥的斯文.埃斯特德遜(Svend Estridsen);英國的圓桌武士首領阿瑟王,名字 Arthur 本意也是熊,因為 Arthur 的拉丁文 Arcturns,就是熊的意思。不過,前者生活於十一世紀,後者則屬十二世紀,跟黃帝相距甚遠。
周初實行封建,熊繹受封到南方去,成為楚的始祖。周初封建兩種人,一是親戚,一是功臣;大多兼具兩重身份。由於目的是屏藩周室,封土的多寡、遠近,乃根據血緣之親疏,功勞之大小分配。熊繹的曾祖父鬻熊,曾助周武王倒商,這個鬻熊,率領的部族可能以獵熊、賣熊為業。論功行賞,熊繹得到的爵位為子男,地位最低,封地僅五十里,而且封到遙遠陌生的南方去,其實等同放逐。那裡還有原居的荊蠻、徐夷、淮夷呢,當然老大不高興,從此再不肯北上朝覲。許多年後,杜甫想念李白,詩云:“江南瘴癘地,逐客無訊息”,拿來形容初封楚地的熊祖,只會更貼切。後人提起開國的熊繹,還充滿崇敬之情:“辟在荊山,蓽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到了春秋楚靈王熊圍,楚國已具規模,說起熊祖受到的待遇,仍然忿忿不平。
西周初期曾經數次伐楚。今存若干記載此事的銘文,過去的史學家有不同的解讀:陳夢家認為是熊氏參加武庚的叛變,周公出征之辭;唐蘭則認為出征的是昭王,當在三監亂平之後。我們知道,昭王十九年南征,動用六師大軍,竟然潰敗,連自己也在漢水淹死了。近年不少史家,結合考古發掘,論證昭王南征,聲討的其實是一直桀敖不馴的土著荊蠻,或稱荊楚,與熊繹新移民的楚國有別。這些荊楚各部落,在商代已令中央頭痛,一直不肯受制,武丁也曾出兵遠征。從成王封熊繹,經過康王,再到昭王,日子不算長,楚國不可能迅即發展成大國,要周天子勞師動眾親征。更有學者指出,南征的目標,荊楚不馴是一大理由,更重要的,毋寧是要奪取銅礦。銅、錫在青銅器時代,價值一如今天的石油,而且的確是大殺傷力武器的潛藏。無論如何,到了春秋中期,楚莊王熊侶一鳴驚人,融合荊蠻各部,同化新舊移民,吞併了鄰近列國,其中大多是西周政府為監控荊楚的設定,胃口之大,為芸芸諸侯之最,成為五霸之一。這時候,楚文化已自成系統,其後更開花結果,孕育出中國第一位大詩人屈原。
歷史真夠諷刺,受輕蔑的功臣,遠配蠻荒,到頭來卻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血緣最近最堪信賴的皇親國戚,四周靠攏,結果反而捉襟見肘,處處受敵。這方面,粵諺有一句話很傳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嘴藐藐”。“嘴藐藐”者,形同陌路,彼此看不順眼之謂。三代如此,百年後又如何?那些作為屏藩的御林軍,都成為敵國了。
如果我們對有熊氏存疑,至少可以相信那位熊繹,曾經在南方苦苦經營,整合長期受抑壓的少數民族,而我們這些南人,繼屈原之後,是熊的後裔。

名字叫熊,以熊、羆為強健有力的象徵(夢熊為弄璋的吉兆),不等於說就不會吃熊,視吃熊為禁忌。相反,正由於熊強健有力,捕獵不易,食家奉之為珍品。這難道是以為吃什麼像什麼,形能補形?李白的名詩《將進酒》提到陳王(曹植)的豪宴,引自曹植《名都篇》的句子:“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下句是具體的豪門選單:“膾鯉臇胎鰕,炮鱉炙熊蹯。”熊蹯,即熊掌。孟子早有“魚與熊掌”的類比,認定大家一定會推出“舍魚而取熊掌”的道理。熊掌肯定是古人舌上的珍稀美食,儘管要到明代,才名列八珍之一。《左傳》記晉靈公因為廚子煮熊掌不熟,把他殺了。此公看來會因為一場難聽的音樂會而把鋼琴師射殺,會因為一本難看的長篇而把小說家炮烙。《左傳》起筆即說他“不君”,“不君”云云,用詞不可能更好的了。吃熊,在董狐之類史家眼中並無不妥,問題出在他種種不君的行徑:濫殺;抽重稅以雕飾宮牆;又在城頭上彈人,看人走避彈丸取樂。暴而且虐,的確不似人君。他命人把廚子的屍體用筐子載了運經朝廷時,死者的手掌突然伸出筐外,被大臣趙盾、士季看到,嚇了一跳。於是產生趙盾諫靈公的種種戲劇。《紅樓夢》記寧府家道敗落前的春宴,極盡奢華,其中也有熊掌若干對。
在中國史上,熊曾經直接令一個暴君倒台,間接逼死一個封國的太后。話說西漢元帝到鬥獸場看錶演,一隻熊突然跑出斗圈,直撲上殿,眾人驚惶走避,當時只有馮婕妤勇敢地站到皇帝之前,阻擋猛熊,讓侍衛趕到。婕妤其後獲封為昭儀。但在驚惶走避的人群中,有一位傅昭儀,牢牢記著這次馮婕妤搶了她的風頭,在三十年後當她成為太皇太后,就指使佞臣讒誣這個年輕時的對手。酷吏在逼迫馮婕妤時提起陳年往事:你擋熊的勇氣如今哪裡去了?至於那隻出位的熊,大概當場宰了,做餸。
三十年前曾隨團到東北,那是內地開放之初的第一個香港師生團,頗受當地政府的熱情招待,一大群熟朋友參加,青春結伴,其中有一個晚宴,名曰“飛龍宴”。飛龍者,原來是榛鳥,一種珍稀飛禽。席上據說還有熊掌,那么一小碟上桌,手慢就沒有了,當然說不上滋味,如今仍有悔意,我的意思是,那時大家還沒有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自然界的各種食肉獸,如果不餓,不見得凡肉皆吃,只有人類,濫捕奢吃,還名正言順,越珍稀,越堂而皇之。孟子倘生於今天,知道把月熊養在窄小的鐵籠里,每天抽取熊膽汁種種不人道的勾當(台灣太魯閣族傳說月熊為“森林之王”,禁忌獵殺,反而保障了月熊),想到北極熊因為地球暖化,生存陷於困境,想到中外斗熊、舞熊等殘暴遊戲(據說巴基斯坦至今還有把熊拴在柱子,放出猛犬,彼此惡鬥至死的“表演”;英國從十一世紀至十八世紀,也有不少這種殘酷劇場),一定會反思“舍魚而取熊掌”的結論。道理沒有錯,但要重新尋找類比。我們人類把生態環境搞壞,到頭來只會自食其果,仿佛饕餮那樣把自己吃掉。

《山海經》當然有熊、羆的記載:有熊山,山上有熊山神。我曾想熊貓既為遠古之物,何以古書上沒有留下痕跡呢?原來熊貓(Giant Panda)之名,要到1869年才出現,法國神父大衛(P. A. David)在四川捕得一隻熊貓,認為是“有趣的新品種”,熊貓在運送回法途中死了,只留一張毛皮,至今存放在巴黎國家博物館,熊貓,乃博物館館長的命名。熊貓屬熊,與貓並不同科。台灣稱貓熊,對了。據說上世紀四十年代重慶的一個動物標本展覽,因為這兩字跟英文一併橫排,結果以訛傳訛,積非成是。熊貓,大抵即古人所見的“貘”,這種“貘”,和如今分布於東南亞、拉丁美洲的貘不同。宋人的《太平御覽》收編各書對貘的描述,例如吃竹、黑白色交駁、“痹足”(走起來蹣跚,像痛風)、似熊、產於四川。但貘的傳聞,還不止此,《本草圖經》記唐人流行畫貘作屏,認為貘可以“辟邪”,白居易因患頭風,為免著涼,睡時以小屏風放在床頭,遇到畫工,就請他在屏風上畫一隻貘,並作一篇《貘屏贊》。這種貘,《本草圖經》說在黔蜀出沒,但“土人鼎釜,多為所食”(連熊貓也吃),其牙骨,還被當作佛牙佛骨,欺騙善信。
白居易的頭風,是否因此痊癒,邪怪辟了,得享美夢?我們不知道。但《貘屏贊》及序文,其實是一篇諷世文,這種能辟邪的貘,奇在專吃銅鐵,在三代以前得以飽食,後世銅鐵都拿來鑄佛像、做兵器了,只好捱飢抵餓。他筆下的貘,他自己未必真見過。熊貓能啃堅硬的竹枝,大家就當是能吃銅鐵了;但外形“象鼻犀目,牛尾虎足”,反而像東南亞的“馬來貘”。日本人傳說中的夢貘,卻是一種美好、浪漫的動物,應該收在波爾赫斯《想像的動物》中,因為它把人的噩夢吃去,帶來好夢。
漢語與熊有關,或由熊引申的辭彙不少,例如罵人膽小、沒用,為“狗熊”;一家快餐店新上市的套餐叫“熊熊小炒”,茲再列舉若干例子:
★ 夢熊(夢羆):生男兒的吉兆。
★ 非熊(非羆):比喻能當大任的賢臣。
★ 非熊賣屠:比喻賢士未受賞識(姜太公遇文王之前曾屠牛朝歌,賣食盟津)。
老羆當道:比喻勇將鎮守要塞。
飛熊入夢:比喻君王將得賢臣輔政。
★ 虎背熊腰:形容人的體格魁偉。
熊丸之教:比喻賢母善訓(母以熊膽制丸,讓兒子夜讀時咽食以助勤)。
柙虎樊熊:比喻危險人物,如柙中虎、樊中熊。
熊據虎跱:比喻群雄盤據之勢。

西西的《縫熊志》是一本奇書,不僅對西西而言,也對毛熊作者、毛熊書而言。作者多年來以寫作知名,這次轉而做熊,不單止做熊,還為毛熊書寫,其中一系列中國古代服飾熊,既為毛熊縫做中國各朝的衣飾,又通過文學的修辭,以優美的散文細緻地闡述衣飾的變化。這是很有趣、也很有意思的接通。毛熊的製作,本來自歐美,以個人風格見稱的熊藝家,則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近年在台灣、香港、中國大陸也逐漸出現,港台都有熊藝會,上海泰康路田子坊則有一個私人熊展館,偶爾也會見熊藝家做出穿著中國服裝的毛熊,但以系列形式,並作為主題大量出現,至今還沒有;更遑論配以精彩的散文闡述。熊藝,在日本和南韓,相當蓬勃,在華人的社會還只是起步,香港目前的兩間熊藝店(有別於工廠的大量製作)看來也是辛苦經營。西西的水滸英雄、古代服飾熊,則是提升毛熊的文化內涵,落籍中國社會的嘗試。
當然,她縫熊的技術不可能全面,也說不上精湛,因為她純靠左手(右手失靈),年紀不輕,為毛熊填塞棉、珠,也輸力氣,但勝在意念,具創意,像中國的文人畫,妙在寫意。例如《洛神、曹植》,西西的文字收結云:“手持麈尾的仙女終於道別了,成為詩人足往神留、顧望懷愁的記憶。”“足往神留、顧望懷愁”,引自《洛神賦》,我們看那曹植的神態,低頭側視,果爾有“神留、顧望”的愁思。
又如《司馬遷》,他為李陵說項,本乎史家以至知識人的良知,結果換來腐刑之辱,受傷害的是肉體,而不是靈魂,西西讓太史公的頭微仰,是非榮恥自有公論,自尊而自信。至於《陶潛》,園丁打扮,他是真正的隱居務農,恬然自得,不肯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卻不得不稍屈一隻腿。西西的詮釋是,他其實痛風,喝酒太多了,仿佛是對大詩人無傷大雅的小玩笑。《屈原、山鬼》實一而二,二而一,衣飾奇麗、矚目。《鍾離春(鍾無艷)》的半邊醜臉變成美麗的蝴蝶。鍾離春、花木蘭之外,還有嫘祖、婦好、西施、公孫大娘等人,女子占去一半的角色,西西好像有意為中國歷史上流傳的傑出女子造像、作贊。她寫莊子、司馬遷、張騫、曹雪芹等文字,也有為歷代賢人作贊的意思。
《張騫、忽迷》則呈現異族夫婦的溫情、依戀,讓鑿空的外交家在艱苦的沙漠歲月里獲得安慰。毛熊的神情、形態,總為我們帶來許多文字之外的想像;文字沒有說,也說不完。所以這些熊,也有自足獨立的生命。古希臘人曾認為熊崽本來沒有形相,不過肉團一堆,由母親耐心地舐出形狀。我也喜歡《花木蘭》四個場景,有連環的情節;《包拯、壽郎》則有戲劇性,拍照時恰好一度光照射在包拯身上,而不在壽郎,雖然壽郎才是《灰闌記》戲台上的主角,沒有人認真地認為這小圈子裡的小子有話要說。這些,都是熊藝家較少開拓的世界,靈感似借自她過去賞玩微型屋,並因此寫出長篇《我的喬治亞》。從微型屋到毛熊,本來是玩具,一個人卻可以玩出種種創意。
大概半年前,西西囑我為她製作的熊、布娃拍照,我曾一再提議應該找專業的攝影師,可是她拒絕了;並認為好處是有人氣、生活化。所以這書的熊照要是拍得不好,那只能怪她所託非人,而且我用的只是普通不過的數位照相機。幸好三聯提議書出版時為她的熊辦一個展覽會,有興趣的朋友於是可以親睹真實的毛熊,照片終究是不稱職的紀錄。
2009年3月
補記:本書設計版面時,出於需要,也由於若干照片效果不理想,需另加補拍。得友人陳錦樂、林國威兩位撥冗義助,於是終於也有了專業的拍攝。這裡不再特別指明,只能說最好的室內,以及細節的照片,都是陳、林兩位的工夫。謹此致謝。
◎ 後記
毛熊旅行團
西西

我學做的第一隻熊,用的是黃色的毛海(mohair)縫製,那是一種安哥拉的羊毛,因為體積很小,攜帶方便,我旅行時,也順手把他帶去。在荷蘭,我看到很小巧、趣致的瓷屐,買了一對,掛在小熊臂上,因為小傢伙曾經乘搭飛機,替他找來一根羽毛,就叫他“黃飛熊”。這開始了我做熊的生活。
我翻了一堆熊書本和雜誌,心想,怎么沒有中國模樣的,除了熊貓?
我決定縫水滸系列。
水滸熊一共縫了五隻。同學中的小朋友都不知他們是誰,他們沒有看過《水滸傳》,也不出奇,原來連許多成年人也並不知九紋龍是何方神聖,這才使我驚訝,真不知該如何解說楊志臉上的字、燕青耳邊的花。

你們一直說我偏心,只帶黃飛熊去旅行,不帶你們。事實上,我近年健康差了,不適宜長途飛行,已經難得去旅行。恐怕令你們失望。不過,最近德國一位布隆先生辦了一個“泰迪熊旅行團”,他做領隊,帶毛熊遊覽德國,真是好訊息。我替你們報了名,你們終於可以去旅行了。別怪我嚕囌,出發前還要叮囑幾句。你們知道,黃飛熊雖然在其他熊眼中,是一頭悶蛋,可一直很乖,在班上乖得每次都被耍,大家選他做正直、真理的代表,帶他出門,不會闖禍。你們呢,出名反叛,鎮日搗蛋,帶你們上路,豈會放心。但長期屈在小城裡,也的確不好,教育家不是老說要培養環球視野么?要走出課堂,走出書本么?
你們初次旅行,不宜自由行,還是參加旅行團,隨團出發,聽令領隊安排最好,何況熊生路不熟?你們遊覽的城市包括慕尼黑、紐倫堡、黑森林和天鵝堡等,為期七天,行程緊湊,一定大開眼界,行程還有騎馬、划艇、釣魚、笨豬跳等活動,雖然要自費,歐羅也不便宜,還是值得的。
團員當然會有別的泰迪熊,要對他們友善,要尊重他熊。團友之間要互相照應,和衷共濟,彼此提點、互讓,反正大家參加同一個團、坐同一班機、一輛車,晚上做同一個夢。
這次去旅行,布隆先生會把團員分成若干小組,你們自成一組,我選楊志做組長,你們要聽楊大哥的話,集體活動,不可擅自離隊。大小事故,包括身體不適,都要向組長、領隊報告。楊志會帶備平安藥,傷風、咳嗽,可以取來吃,但也不要多吃,不要當零食。自行小心保管證件、財物。辦理登機時須把鬧鐘、須刨之類電池取出,另外放置。記著:不要攜帶武器,即使只是拿來作天才表演,就表演花拳繡腿、徒手相撲好了,別被人當恐怖份子。出入關閘,切忌替陌生人攜帶物品,不要以為自己行俠仗義,人心叵測,誰知道那會是什麼東西。
過關時,可以請關員在護照上蓋章,這是不錯的旅遊紀念品。德國海關樂意這樣辦,因為是毛熊故鄉,別的國家大都沒有這樣的童心,我試過了,即使如今是新玩具王國的日本。
燕青可以帶笛子去,這是樂器,放在寄倉的行李里,德國人愛好音樂,小乙何不趁自由活動的時間,在廣場上演奏一曲呢?說不定可以賺數十個歐羅,夠你們買蜜糖吃了。
飛行時須聽機長、空中服務員指揮;航機升降時須扣上安全帶,垂直椅背。不可隨便離開座位,四處走動。也不要擅取機上的耳筒、餐具等。此外,記得關上手提電話,談話時何不面對面,老講手提電話,成為壞習慣。
在酒店房間要注意保持清潔、寧靜,冰櫃內的食物、飲品絕不便宜,吃了喝了,要自行付賬。早餐、午及晚膳時要有禮儀,同桌團友到齊,方可開始進食。要使用公筷公匙;別用自己的筷箸、湯匙往湯里打撈。吃自助餐時,能吃多少才取多少,別扮演搶食餓鬼,別浪費。既是旅行,何不試試別國的食物,不要老嚷著吃飯吃麵吃蒸餃。讓肚皮腸胃也打開門戶,吸收外國文化。在德國,當然會安排吃幾次西餐,我教過你們餐桌禮儀了,喝湯不是吃 sh sh 面,不要發聲,更不要誇張得像賣廣告。如果用碗盛湯,湯匙朝內撥;用碟子盛的話,匙則朝外。麵包不要握在手爪里咬,應該撕開,一小塊一小塊吃。桌上排列的刀叉,按次序取用,一刀一叉,由外至內,只有湯匙是單獨的,橫放碟頂,用後放在碟子裡,時鐘五時的方向。我特別要提一提如何吃水煮的白香腸,那是法蘭克福的美食,它們可不是香蕉,別拿起來剝了皮吃,而是從水鍋中取出,放在碟子裡,用叉按住,用刀切開薄腸皮,然後切腸子吃。別以為弄刀動叉不及用筷箸文明,仿佛上陣殺戮,把死肉再殺一遍,不是的,我們不過把殺戮收藏,在廚房裡完成,還說“君子遠庖廚”。當然也別用手,你們可不是印度熊。
導遊會帶你們到著名的大啤酒屋去,那裡很熱鬧,常常坐滿上百人,有民族音樂,可以開懷大聲談笑,和梁山泊聚會沒太大的不同,儘量喝德國啤酒好了,唱戲也行,德國人喝夠啤酒,看起來也會像梁山好漢。就是別鬧事打架。
每次上街,要穿得整整齊齊,尤其是史進,不要打赤膊,你那一身龍紋,只怕會引起歐洲的同志誤會,追蹤數條街。任何地方,都要保持寧靜,不可喧譁;也須保持警覺,留神背包、照相機等。別蹲坐在車站、路邊、店門口,像一隻只青蛙,多難看呵。不可隨地吐痰;不是說沒有這樣的告示,你就可以隨地吐痰。歐洲沒有一個地方會警告你,不可隨處大小便,那還用說么?在馬路上步行須謹守交通安全燈號,小心車輛。
史進替我看好時遷,別去偷雞,染上禽流感,我也救不了你。參觀展覽時,不要觸摸展品,更不可順手牽羊。展館內攝影不可使用閃光燈。張清不準扔石子,要知道,你去的幸好是德國,不是巴勒斯坦,不然,小心會獲報之以子彈。天氣炎熱,你們又愛游泳,但是,聽仔細了:嚴禁潛泳,因為,你們下了水,游著游著,豈不舒暢,上岸時,可能出了波羅的海。
你們都有數位照相機,拍些照片回來,也可以伊妹兒給我。就是這樣了。祝一路順風,旅途愉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