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漢字]

縣[漢字]
縣[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縣(拼音:xiàn、xuán)是現代漢語常用字。“縣”本是“懸”的古字,讀xuán,是懸掛的意思。又引申指維繫、差別大、距離遙遠等。周代制度:“天下地方千里,分為百縣而繫於國。”到了秦代和漢代,縣繫於郡,把“縣”這個字作為郡級以下的行政區域的名稱,意思是地方政權直系中央,讀xiàn,還留有“掛”的原義。現代的縣隸屬於省、自治區、省轄市、直轄市、自治州之下。“掛”“維繫”和“距離遙遠”之意均由“懸”字代替。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

基本信息

字源演變

演變圖 演變圖

會意字。在甲骨文(圖A1)中,字的右邊是一棵樹(木),左旁的上方是掛在樹上的一根繩子(圖A2,“麼”),左下方則是一個懸掛在繩子上的人頭(A3,即“首”字)。這是在樹上用繩子高掛人頭以示懲示威的可怕的形象,是由“木”“麼”“首”三個獨體象形字合起來的會意字。本來說的是古代奴隸主和封建領主為了鎮壓農奴與人民的反抗鬥爭而採取的嚴刑酷法,把人殺了,在樹上掛頭示眾,殺一以儆百。所以這個字的本文也就有“掛、懸在空中,沒有著落”的意思。

發展到金文階段,字的形體已有了很大的變化。在圖B的金文里,“木”旁已搬到字的左邊;人頭B1也只剩下一隻眼睛和拴在繩上的一綹頭髮了。圖C的金文則索性去掉了“木”旁;並把繩子放到人頭的右邊來,變成了偏旁“系”;而人頭則變為倒掛的“首”了。“首"字,金文本是圖C2的樣子,圖C3是眉,圖C4是目,以眉目概全首。“首”倒過來,便成圖C1的形式,成了眼睛在上發下垂的人頭倒掛的形狀了。

圖D是小篆的“縣”字,是從圖C金文發展而來的。以後,又以小篆為基礎,演變為隸書(圖E)和楷書(圖F)。繁體“縣”字十六畫,書寫速度慢,於是後來又根據簡化漢字的“局部刪除”法把“縣”字去掉“系”旁,只剩下倒掛的人頭形了。再後,又進一步寫作“縣”(圖G)。自從“縣”字借用為郡縣之縣後,大約在漢魏時代,“掛”“吊”和“距離遙遠”之意由“縣”下加“心”的“懸”字表示,和“縣”區別開來。

詳細解釋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xiàn名詞行政區劃單位。county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部》: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為百縣則繫於國,秦漢縣繫於郡。縣城;縣誌;縣治;縣令
古代天子所治之地,在京都周圍千里以內,即王畿。local authorities《禮記·王制》:天子之縣內,方百里之國九。
古代的一種居民組織。《呂氏春秋·孟夏》:命司徒,循行縣鄙。高誘註:“縣,畿內之縣,二千五百家也。”
(Xiàn)姓氏用字。
周代一種劃分田地的單位。《周禮·地官·小司徒》:……四甸為縣,四縣為都。鄭玄註:“四甸為縣,方二十里。”
周代公邑。《周禮·秋官·縣士》漢鄭玄註:“都縣野之地,其邑非王子弟公卿大夫之采地,則皆公邑也,謂之縣。”
xuán動詞〈文言〉懸掛。hang《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縣車;縣門
〈文言〉維繫;聯結。tie;maintain《莊子·寓言》:弟子間於仲尼曰:若參者,可謂無所縣其罪乎!縣命;縣絕;縣聯
〈文言〉懸殊;相差大;距離遠。separated《荀子·天論》:君子小人之所以相縣者,在此耳。
〈文言〉出示。reveal《周禮·春官·小宗伯》:縣衰冠之式於路門之外。”縣法
〈文言〉用繩子勒死。《國語·晉語一》:驪姬請使申生主曲沃,以速縣。韋照註:“縣,縊也。”
〈文言〉憑空。王安石《答段縫書》:縣斷賢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文言〉稱;量輕重。weigh《漢書·賈山傳》:縣石鑄鍾虡。
名詞〈文言〉秤錘。《禮記·經解》:故衡誠縣,不可以欺輕重。鄭玄註:“縣謂錘也。”
(Xuán)姓氏用字。

(釋義參考資料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系也。從系持(jiāo 部分設備不可見)。胡涓切(xuán)

臣鉉等曰:此本是縣掛之縣,借為州縣之縣。今俗加心,別作懸,義無所取。

說文解字注

系也。

系當作系,系者,系也,一名惡絮。許書本非此字明矣。許自序云:據形系聯,不作系也。系篆下雲系也。當即縣也之譌。二篆為轉注。古懸掛字皆如此作。引伸之、則為所系之偁。《周禮》:縣繫於遂。邑部曰: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為百縣則繫於國。秦漢縣繫於郡。《釋名》曰:縣,縣也。縣繫於郡也。自專以縣為州縣字,乃別制從心之懸掛。別其音縣去懸平,古無二形二音也。顏師古云:古縣邑字作寰,亦為臆說。

從系持。

會意。胡㳙切。十四部。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並胡涓切,音懸。《說文》:系也。註:徐鉉曰:此本是縣掛之縣,借為州縣之縣。今俗加心,別作懸,義無所取。《易·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詩·周頌》:應田縣鼓。《周禮·春官·小胥》:正樂縣之位。《儀禮·燕禮》:樂人縣。《左傳·成二年》:曲縣繁纓以朝。《前漢·高帝紀》:縣隔千里。

又《廣韻》黃練切。《集韻》熒絹切,並音炫。《正韻》:形甸切,音現。《釋名》:縣,懸也,懸繫於郡也。《廣韻》:古作寰。楚莊王滅陳為縣,縣名自此始。《周禮·天官·大宰》:邦縣之賦。註:邦縣四百里。

又《地官·小司徒》:四甸為縣。

又《遂人》:五鄙為縣。《魯語》:三鄉為縣。《史記·秦始皇本紀》:大矣哉,宇縣之中。註:縣,赤縣。《前漢·地理志》:分天下為郡縣。

又《史記·絳侯世家注》:縣官,謂天子也。王者官天下,故曰縣官也。

又姓。《禮·曲禮》:縣賁父。《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縣單父。○按《說文》在部,今併入。

廣韻

胡㳙切,平先匣 ‖ 縣聲元2部

《說文》云:“系也。”相承借為州縣字。

黃練切,去霰匣 ‖ 縣聲元2部

縣郡縣也。《釋名》曰:“縣,懸也,懸於郡也。”古作寰,楚莊王滅陳為縣,縣名自此始也。又姓,孔子門人縣單父。黃練切。十五。【校釋】切語下字為開口字,按反切黃練切與胡甸切同音,然黃練切韻圖置於合口。《王二》本小韻作玄絢反,《說文》徐鉉注音黃絢切,開合不違。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廣韻》書影 《廣韻》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廣韻》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韓國宋體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韓國宋體對比

書寫提示

書寫演示動畫 書寫演示動畫

❶“且”長、寬,“厶”扁、窄。

❷“且”,“厶”上下等寬;框內下橫在橫中線;長橫在橫中線下方。

❸“厶”,居下居中;(撇折)起筆於豎中線。

書法欣賞

篆書 篆書
隸書 隸書
楷書 楷書
行書 行書
草書 草書

(書法圖來源 )

音韻參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調四 呼韻系韻攝
廣韻胡涓先合下平一先平聲四等合口
黃練先合去三十二霰霰去聲四等合口
中原音韻先天齊先天去聲齊齒呼
洪武正韻胡涓十一先平聲
形甸十一霰去聲
分韻撮要第十三鴛婉怨乙陽平
第十三鴛婉怨乙陽去

(音韻參考資料 )

拼音是xi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