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

縉是一個漢字,基本意思是〔~紳〕古代稱官僚或做過官的人。亦作“搢紳”。縉雲氏有不才子禮有縉緣。從糸(mì),表示與線絲有關。[the gentry; the officialdom] 原意是插笏(古代朝會時官宦所執的手板,有事就寫在上面,以備遺忘)於帶,舊時官宦的裝束,轉用為官宦的代稱。【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卽刃切,音晉。【急就篇注】縉,淺赤色也。【荀子·禮論】縉紳而無鉤帶矣。【注】縉雲,黃帝時官名。【史記·五帝紀贊】薦紳先生難言之。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 縉(縉)

jìnㄐㄧㄣˋ

◎〔~紳〕古代稱官僚或做過官的人。亦作“搢紳”。

◎赤色的帛。

詳細字義

◎縉 jìn

〈名〉

(1)(形聲。從糸(mì),表示與線絲有關。晉聲。本義:赤色帛) 同本義 [red silk]

縉,帛赤色也。——《說文》

縉雲氏有不才子禮有縉緣。——《左傳·文公十八年》

縉紳而無鉤帶矣。——《荀子·禮論》

其語不經見,縉紳者弗道。——《漢書·郊祀志上》

(2)又如:縉紳便覽(古代的官吏名錄);縉雲(黃帝時官名。黃帝以雲名官,夏官為縉雲氏,因以為族氏)

(3)線、繩等靠縉擰成一體。(山東方言)

常用詞組

◎縉紳 jìnshēn

[the gentry; the officialdom] 原意是插笏(古代朝會時官宦所執的手板,有事就寫在上面,以備遺忘)於帶,舊時官宦的裝束,轉用為官宦的代稱。縉,也寫作“搢”,插。紳,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帶子。

縉紳大夫士。——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名達於縉紳間。——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縉紳士大夫。——清· 周容《芋老人傳》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 縉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卽刃切,音晉。【說文】帛赤色。【急就篇注】縉,淺赤色也。 又扱也。【荀子·禮論】縉紳而無鉤帶矣。【注】縉與搢同。 又官名。【左傳·文十六年】縉雲氏有不才子。【注】縉雲,黃帝時官名。 又與薦同。【史記·五帝紀贊】薦紳先生難言之。【注】徐廣曰:薦紳,卽縉紳也。古字假借耳。 又【集韻】將支切,音貲。義同。

拼音是ji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