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計畫技術

網路計畫技術

網路計畫技術是指用於工程項目的計畫與控制的一項管理技術。它是五十年代末發展起來的,依其起源有關鍵路徑法(CPM)與計畫評審法(PERT)之分。1956年,美國杜邦公司在制定企業不同業務部門的系統規劃時,制定了第一套網路計畫。這種計畫藉助於網路表示各項工作與所需要的時間,以及各項工作的相互關係。通過網路分析研究工程費用與工期的相互關係,並找出在編制計畫及計畫執行過程中的關鍵路線。 最早是由在二戰時期,德國(第三帝國)軍備與戰時生產部部長--阿爾貝特·施佩爾根據建築學原理髮明與實施。

簡介

網路計畫技術相關書籍網路計畫技術相關書籍

網路計畫技術是指用於工程項目的計畫與控制的一項管理技術。它是五十年代末發展起來的,依其起源有關鍵路徑法(CPM)與計畫評審法(PERT)之分。1956年,美國杜邦公司在制定企業不同業務部門的系統規劃時,制定了第一套網路計畫。這種計畫藉助於網路表示各項工作與所需要的時間,以及各項工作的相互關係。通過網路分析研究工程費用與工期的相互關係,並找出在編制計畫及計畫執行過程中的關鍵路線。這種方法稱為關鍵路線法(CPM);1958年美國海軍武器部,在制定研製"北極星"飛彈計畫時,同樣地套用了網路分析方法與網路計畫,但它注重於對各項工作安排的評價和審查,這種計畫稱計畫評審法(PERT)。鑒於這兩種方法的差別,CPM主要套用於以往在類似工程中已取得一定經驗的承包工程,PERT更多地套用於研究與開發項目。

步驟

[編輯]網路計畫技術的套用步驟概述

網路計畫技術的套用主要遵循以下幾個步驟:

1、確定目標

確定目標,是指決定將網路計畫技術套用於哪一個工程項目,並提出對工程項目和有關技術經濟指標的具體要求。如在工期方面,成本費用方面要達到什麼要求。依據企業現有的管理基礎,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和情況,利用網路計畫技術為實現工程項目,尋求最合適的方案。

2、項目分解,列作業明細

一個工程項目是由許多作業組成的,在繪製網路圖前就要將工程項目分解成各項作業。作業項目劃分的粗細程度視工程內容以及不同單位要求而定,通常情況下,作業所包含的內容多,範圍大多可分粗些,反之細些。作業項目分得細,網路圖的結點和箭線就多。對於上層領導機關,網路圖可繪製的粗些,主要是通觀全局、分析矛盾、掌握關鍵、協調工作、進行決策;對於基層單位,網路圖就可繪製得細些,以便具體組織和指導工作。

在工程項目分解成作業的基礎上,還要進行作業分析,以便明確先行作業(緊前作業),平行作業和後續作業(緊後作業)。即在該作業開始前,哪些作業必須先期完成,哪些作業可以同時平行地進行,哪些作業必須後期完成,或者在該作業進行的過程中,哪些作業可以與之平行交叉地進行。

在劃分作業項目後便可計算和確定作業時間。一般採用單點估計或三點估計法,然後一併填入明細表中。明細表的格式如下表1所示。

表1 作業時間明細表

3、繪網路圖,進行結點編號

根據作業時間明細表,可繪製網路圖。網路圖的繪製方法有順推法和逆推法。

1)順推法:即從始點時間開始根據每項作業的直接緊後作業,順序依次繪出各項作業的箭線,直至終點事件為止。

2)逆推法:即從終點事件開始,根據每項作業的緊前作業逆箭頭前進方向逐一繪出各項作業的箭線,直至始點事件為止。

同一項任務,用上述兩種方法畫出的網路圖是相同的。一般習慣於按反工藝順序安排計畫的企業,如機器製造企業,採用逆推較方便,而建築安裝等企業,則大多採用順推法。按照各項作業之間的關係繪製網路圖後,要進行結點的編號。

4、計算網路時間,確定關鍵路線

根據網路圖和各項活動的作業時間,就可以計算出全部網路時間和時差,並確定關鍵線路。具體計算網路時間並不太難,但比較煩瑣。在實際工作中影響計畫的因素很多,要耗費很多的人力和時間。因此,只有採用電子計算機才能對計畫進行局部或全部調整,這也是為推廣套用網路計畫技術提出了新內容和新要求。

5、進行網路計畫方案的最佳化

找出關鍵路徑,也就初步確定了完成整個計畫任務所需要的工期。這個總工期,是否符合契約或計畫規定的時間要求,是否與計畫期的勞動力、物資供應、成本費用等計畫指標相適應,需要進一步綜合平衡,通過最佳化,擇取最優方案。然後正式繪製網路圖,編制各種進度表,以及工程預算等各種計畫檔案。

6、網路計畫的貫徹執行

編制網路計畫僅僅是計畫工作的開始。計畫工作不僅要正確地編制計畫,更重要的是組織計畫的實施。網路計畫的貫徹執行,要發動民眾討論計畫,加強生產管理工作,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證計畫任務的完成。在套用電子計算機的情況下,可以利用計算機對網路計畫的執行進行監督、控制和調整,只要將網路計畫及執行情況輸入計算機,它就能自動運算、調整,並輸出結果,以指導生產。

網路計畫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網路圖表達計畫任務的進度安排及各項活動(或工作)間的相互關係;在此基礎上進行網路分析,計算網路時間參數,找出關鍵活動和關鍵線路;並利用時差不斷改善網路計畫,求得工期、資源與費用的最佳化方案。在計畫執行過程中,通過信息反饋進行監督與控制,以保證達到預定的計畫目標。

網路計畫的最佳化方法概述:根據資源限制條件不同,可分為時間最佳化、時間-費用最佳化和時間-資源最佳化3種類型。

時間最佳化:在人力、物理、財力等條件基本上有保證的前提下,尋求縮短工程周期的措施,使工程周期符合目標工期的要求。主要包括壓縮活動時間、進行活動分解和利用時間差三個途徑。

時間-費用最佳化:是指找出一個縮短項目工期的方案,使得項目完成所需總費用最低。並遵循關鍵線路上的活動優先;直接費用變化率小的活動優先;逐次壓縮活動的作業時間以不超過趕工時間為限三個基本原則。

時間-資源最佳化:分為兩種情況:第一,資源一定的條件下,尋求最短工期;第二,工期一定的條件下,尋求工期與資源的最佳結合。

發展歷程

我國網路計畫技術主要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當時針對網路計畫技術的專著就有多部,如1981年出版周慧興的《網路計畫技術》,1982年出版的朱瑤翠的《企業管理中的網路計畫技術》,1987年林知炎的《網路計畫技術》。九十年代後研究者偏少,主要在企業管理專著中有專門章節介紹計畫技術。二十一世紀隨著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網路技術技術研究得到一定程度重視,但研究力度和領域仍然偏少,在數學理論、建模等方面會有更大發展空間。

網路計畫技術網路計畫技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