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潛規則

網購潛規則

指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向社會公開發布了消費者反映強烈的10條網購消費潛規則,釣魚網站、虛假促銷、網商單方面取消訂單、團購“二次消費”、網購商品鑑定難、網商非法倒賣個人信息獲利等悉數上黑榜,其中,買家給差評遭賣家報復首次登上黑榜。

十條潛規則

1、釣魚網站頻現

網購消費潛規則網購消費潛規則

網購“釣魚”網站頻現,肆無忌憚進行“掛羊頭賣狗肉”式售假,或是“游擊戰”式變換網站網路詐欺招數層出不窮,網民防不勝防。一旦受騙,由於大部分被投訴網站實際經營者無法查找或不在相關管轄範圍內,職能部門難以施行監管手段,調解或查處的成功率很低。

【律師點評】:“釣魚網站”是欺詐行為,嚴重侵犯了網購消費者的財產權和公平交易權。首先,公共權力部門應該承擔起維護消費者網購合法權利的職能。同時,電商企業應加強行業自律和相互監督。

2、先漲價後打折

部分網路商家為吸引消費者網購,經常宣稱所謂的“最低價”、“最便宜”或“最划算”,並打著“限時促銷”的幌子忽悠消費者。實際上,他們大多都採用“先大幅漲價,再打超低折扣”的伎倆,網民掏錢消費了,以為得到較大實惠,實際可能吃了暗虧。

【律師點評】:抬價打折、虛構原價的行為屬於價格欺詐,商家發布虛假價格信息,誘使消費者作出錯誤判斷,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價格法》相關規定,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甚至是行政責任。

3、團購服務“縮水”

網購消費潛規則網購消費潛規則

團購網站喜歡對網民推出許多看起來“很超值”、“超低價”的銷售活動,但相關服務也與價格同步“縮水”,大打折扣,頻頻引發糾紛。不少消費者還投訴“團購後被迫二次消費”的問題,如“酒店團購價變預付價,入住時即升價”等現象屢見不鮮。

【律師點評】:消費者在網購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果網站不能給予很好的解決,可以向當地消委會投訴,或者向工商行政部門進行申訴,也可以向法院起訴。與此同時,有關部門應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建立團購網站信用評價體系,規範團購行業的經營行為。

4、拍賣秒殺成噱頭

“限時拍賣”、“秒殺”,是網店商家常用的促銷手段,往往能產生較好的銷售效果。但不少消費者反映,他們辛苦“秒殺”到的商品,卻被通知沒有貨,或以超賣為由被取消訂單;更有甚者,部分商家(其中不乏某些大商城)不將真實情況告知消費者,擅自取消訂單後也不與消費者進行溝通。

【律師點評】:商家擅自取消訂單是一種契約違約行為。網路平台上的交易受法律的保護和限制,買方在“秒殺”成功後,雙方的契約即告成立。買家預付款後便已履行主要契約義務,賣方不付貨即構成違約。賣方不能隨意單方面取消契約。

5、正品真偽難鑑定

不少網購商家在廣告裡標稱所售商品為“真品正品”、“原裝行貨”,“支持專櫃驗貨”等,但消費者購買後想“驗明正身”,卻遭遇“鑑定難”,網站店主、銷售專櫃、專賣店、代理公司相互“踢皮球”,導致所購商品真偽難辨,消費者有苦難言。

【律師點評】:遇到此類問題,若買賣雙方協商未果,消費者可以向購物網站申請“正品保障”賠付或向工商部門申訴舉報、法律訴訟等多種渠道維護權益。

6、買家網購給差評

網民在某些網購商家購買商品,因質量或服務存在問題,給予了商家差評。因差評直接影響網店賣家信用銷售,一些賣家就千方百計、死磨硬泡要求買家修改評價,更有甚者,採用一些手段惡意騷擾和報復買家。

【律師點評】:這些網店賣家的行為侵犯了作為買家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可以直接向提供網路交易平台服務的經營者如淘寶、京東商城等電商網站的投訴申訴管理系統進行反映。若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可向網店所在地的工商部門或消費者委員會(協會)提供消費單據等相關資料,進行異地維權。如遇到惡意騷擾甚至恐嚇,消費者則要蒐集電話錄音、QQ截圖等證據,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求助。

7、維權平台如擺設

一些大型電商雖然設定了消費維權平台,卻沒有真正發揮為消費者維權的作用。如有消費者投訴,在某大型電商網購的1.5匹空調送貨時卻變成1匹的,明顯“貨不對板”,但向該商城內設的消費維權平台多次反映和投訴,卻得不到解決。

【律師點評】:當維權平台不能發揮作用的時候,消費者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解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1.協商和解。2.投訴調解。3.行政投訴。4.提起仲裁或者訴訟。

8、個人信息網上裸

網購時消費者須填寫地址、電話等個人信息資料,一些不良商家利用掌握的資料,拿來倒賣獲利,導致消費者私人信息泄露。消費者網購時往往採取線上付款的支付方式,這樣便留下身份證號、信用卡、銀行賬號等更多信息,帶來更多信息安全隱患。

【律師點評】:泄露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屬於違法犯罪行為。商家有義務為在交易過程中獲得的消費者個人信息保密。

9、海外代購風險大

隨著網購套用越來越普及,海外網上代購業務也日漸興起,不少網民偏愛通過代購的方式購買心儀的商品。但不容忽視的是,海外代購商品存在較大的風險,如購買的商品有質量瑕疵,一般很難退貨;而有真偽存疑的問題,國內也缺乏可信和有效的鑑定渠道;一旦發生消費糾紛,維權就更加艱難了。

【律師點評】:對於海外代購行為,當出現商品質量瑕疵,甚至造成損害,消費者不能直接要求海外商品零售商賠償或者追究其責任。要求代購者賠償,又往往出現維權難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我國還沒有關於類似網路代購的電子商務交易的詳細立法,對於網路代購的交易糾紛,例如網路代購商品質量、售後服務物流糾紛甚至是蓄意的欺詐等情況,都沒確立相關的處罰條款。

10、第三方支付存漏洞

為了方便購物,許多“網購一族”經常會使用各種第三方支付工具,但事實上其安全性仍存在不少漏洞。有消費者就不慎落入“促銷紅包付款”陷阱,賬戶現金被騙光。據稱,該促銷紅包本是快捷支付系統針對賣家的增值服務,但因其系統設定允許替買家生成促銷紅包,給個別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機。

【律師點評】:消費者應當注意收集和保存相關網路購物證據,如:與網購賣家聊天的記錄、購物記錄、購物票據憑證等,然後向電商反映,或進行其他途徑的維權。

產生背景

2013年上半年,廣東省消委會各級消委會受理網購投訴2762宗,投訴量不斷上升,網購消費矛盾愈發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網路購物屬於遠程選購,消費者對網路商家的經營資質和真實身份難以辨別,對商品的品牌和質量難以判定;另一方面則因網購屬於新興市場,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尚不完善。

消委監督

廣東省消委會和網商協會聯合倡議,廣大網商企業把誠信經營作為企業的立命之本和發展之基。包括亞馬遜中國、京東商城、1號店、國美線上蘇寧易購等知名網企簽訂了誠信經營承諾書。

網購注意

防騙小貼士

1.小心商品低價陷阱
2.小心店家信用陷阱
3.小心商品質量陷阱
4.小心支付方式陷阱
5.小心發貨收貨陷阱

網購安全要注意

1、網路的連線安全
2、保護好自己的密碼
3、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
4、使用安全的支付平台
5、檢查網站證書和標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