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雉

綠雉

綠雉(學名:Phasianus versicolor)是一種棲息在低地的鳥類,走禽。體結實,喙短,呈圓錐形,適於啄食植物種子;翼短圓,不善飛;腳強健,具銳爪,善於行走和掘地尋食;雌雄差異很大,雄性具有大的肉冠和極華麗的羽毛。棲息于海拔3300~4400米的灌叢、草甸及裸岩處。食植物根、莖、葉、花及昆蟲。一些鳥類分類學者把綠雉列為環頸雉(Phasianus colchicus )的亞種(Phasianus colchicus versicolor)。僅分布於日本,1947年被定為日本的國鳥。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圖)綠雉綠雉

物種名稱:綠尾虹雉
中文別名:綠雉、貝母雞、鷹雞、火炭雞、羊雞
拉丁學名:Lophophorus lhuysii(命名人及年代: Geoffroy St. Hilaire, 1866 )
英文名稱:Chinese Monal Pheasant 、Phasianus versicolor

外形特徵

大型雞類。體長58—82厘米,體重692—1400克。4—5月繁殖,營巢於大樹下和灌叢中,每窩產卵6—12枚,孵化期

(圖)綠雉綠雉

23—25天。雄鳥頭頂、臉的下部及耳羽等都閃著綠色虹光,向後轉為金屬赤紅色,從頭頂後部聳起冠羽覆蓋著頸部,呈金屬青銅色,向後轉為紅銅色;後頸和頸側以及背的前部呈金屬紅銅色,背的中部、肩羽及翅上覆羽等轉為紫銅色,並閃著金屬綠藍色;下背及腰部羽白色。飛羽黑褐具綠緣,尾羽藍綠色。下體黑色,嘴角灰色。上體羽毛在陽光的照射下猶如雨後的彩虹故成“虹雉”,因其尾綠,故得名“綠尾虹雉”。

分布範圍

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過去常見,現已罕見。分布於四川西部海拔3000~4900米的山區,並邊緣性地見於中國雲南西北部、西藏東部、青海東南部及甘肅南部。日本分布較多,是該國的國鳥。棲息於平原和農田中。

生活環境

棲息於林線以上海拔3000一5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灌叢和裸岩地帶,尤其喜歡多陡崖和岩石的高山灌叢和灌叢草甸,冬季常下到3000米左右的林緣灌叢地帶活動。

生活習性

食物:

綠尾虹雉是典型的植食性鳥類,以植物的果實、種子和漿果等為食。它們在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和灌叢中靠挖掘

(圖)綠雉綠雉

植物的根、地下莖、球莖等地下部分為食,主要用強大的嘴挖掘塊根和啄食,很少用爪來刨食。它們呈鉤形粗壯有力的喙也是為適應這種生活而進化出來的,據分布地山民觀察,本物種非常喜歡取食貝母的球莖,因此在當地,本物種的土名叫做貝母雞。冬季由於高山積雪過厚,難以找到砂礫,這時它就吞吃火炭,因此又名“火炭雞”,又因它的嘴很堅固,而且前端彎曲呈鉤狀,很像老鷹的嘴,稱為“鷹雞”。

活動:

日行性,常成對或小群活動,冬季有時也集成8一9隻至10餘只的較大群體。白天活動,喜歡出沒于山脊地帶,晚上棲於稠密的灌叢間或樹的低枝上。性情機警,一有動靜即伸頸觀望,如發現危險,則立刻鑽入灌叢或飛奔而逃。留鳥。腿腳強健有力,善於奔跑。能在飛行時藉助氣流向上的舉力,自低處向高空盤鏇翱翔,這種現象在其他雞類中是少見的。

鳴聲:

春夏季喜歡鳴叫。 雄鳥立於岩石,重複發出guli…聲。雌鳥有時發出同樣叫聲。雄鳥炫耀時發出guo-guo-guo的短叫聲,受驚嚇時發出低聲的geee叫聲,冬季偶爾發出單調的a…awu, a…awu聲。

飼養繁殖

繁殖期為4—6月。有的雄鳥1月份就開始發情,但大多數在4—5月才發情。這時的雄鳥可以表演一種特殊的求偶飛

(圖)綠雉綠雉

行,它從陡崖上呈滑翔式俯衝直下,尾羽散開,先是盤鏇,然後又俯衝,並伴隨著尖厲的叫聲。築巢於陡峭的岩洞中。每窩產卵3~5枚,黃褐色,具大小不同的紫褐色斑。孵化期28-30天,早成鳥,2-3歲性成熟。

綠尾虹雉是世界上最難飼養的鳥類之一;北京動物園1958年首次飼養展出綠尾虹雉,1980年繁殖成功。目前北京野生動物園擁有全世界最大的人工繁殖育種群,總數達13隻。據北京動物園的研究,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綠尾虹雉在每年的4-5月間產卵繁殖,每巢產卵3-5枚,卵呈暗棕黃色,被大小不一的紫色斑點。

種群現狀

綠尾虹雉也是極為稀少的種類,在四川的局部地區尚有一定數量,密度在每公頃0.01—0.1隻之間,而其分布的邊緣地區數量更少,甘肅境內不超過200隻,西藏境內則不足100隻。

1983年在四川省寶興縣夾金山統計,樣方大小為50 km2,有32雄鳥、34雌鳥、12隻幼鳥,雄雌比例1:1.08;成幼比例5:1;密度1.32隻/km2。1984年在北川縣和茂汶縣交界的茶坪山統計,樣方為45km2’,有30雄鳥、34雌鳥、12隻幼鳥,雄雌比例1.25:1;成幼比例4.5:1;密度1.32隻/km2。據調查,寶興地區綠尾虹雉的數量近十幾年來大約減少了一半左右。氂牛放牧區正在不斷擴大,使綠尾虹雉的棲息地越來越小。

保護級別

CITES(華盛頓公約)瀕危等級: 附錄I (生效年代:1997年)
IUCN瀕危等級: VU C2a (生效年代:2003年 )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一級(生效年代:1989年 )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瀕危 (生效年代:1996年)
瀕危因素:棲息地破壞和非法捕獵是對綠尾虹雉最大的威脅,綠尾虹雉適宜的棲息地是高海拔的草甸和灌叢,這些生境生態承載力差,當地山民的放牧和採藥等活動對它們的棲息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另外由於本物種體形較大是當地山民的食物來源之一,因而受到捕獵的威脅。

日本選國鳥的故事

綠雉成為國鳥的過程:

日本制定國鳥是在1947年,當時日本國內保護鳥類的思想並不普及,到處都有捕捉野鳥的情況。駐守日本的盟軍司令

(圖)綠雉綠雉

部任命的奧斯丁博士(Dr Oliver L. Austin)為了要改變這個陋習,促使當時的農林省制定更嚴格的狩獵法律,同時文部省(教育部)也要加強愛鳥教育。愛鳥日(4月10日)就是那時候開始,以後演變為愛鳥周(5月中旬)。

當時日本的文部省為了推廣保護鳥類,決定要選國鳥。在1947年3月22日,日本鳥學會舉行第81回例會,共有22名鳥類學家參加。就在那次會議討論,經過投票選出了綠雉(其他提出來的種類包括鴿子、雲雀、樹鶯、銅長尾雉等)。

選綠雉作國鳥的理由:

1、這是日本的特產,在本州、四國、九州幾個大島是留鳥,容易見到。
2、雄鳥色彩美麗、個性勇敢,雌鳥有強烈的母愛(日本傳說中,在大火燎原的時候,母雉仍不會舍巢而去,會不顧危險伏在巢上保護它的卵)。
3、在日本的文學與藝術當中占重要位置。日本古老童話里有個故事叫桃太郎的,綠雉就是桃太郎其中一個伴(另外還有一隻猴子和一隻狗)。男女老少都知道這故事。
4、綠雉是狩獵鳥,而且好吃。(在這裡,小林小姐都忍不住插一句說,現在看起來,這個理由真不可思議,但那時是個一本正經的理由)

就是這樣,綠雉就成了日本國鳥。

綠雉與日元圖案

綠雉長得很漂亮,羽毛非常美麗,與一般雉類的形狀一樣,只是羽毛特別鮮艷。繁殖季節雄雉頭部有豎起的冠羽;體

(圖)綠雉日元

羽藍綠色具金屬光輝,尾羽很長,而且色彩豐富。因此常被古代武將用做頭盔上的裝飾。雄鳥十分勇猛,雌鳥又很愛小鳥。雌雉繁殖時營巢於地面,常在山野草叢裡築巢產卵孵幼雉。孵化出來的幼雉,一出蛋殼便能跟隨雌雉走動和自己覓食,十分可愛。作為愛鳥的重要措施之一,當今世界有不少國家的國旗或國徽圖案,都是以鳥類為標誌的。不僅如此,目前在很多國家的流通貨幣上都可以尋覓到本國國鳥的“倩影”。在這方面,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日本於1984年(昭和59年)11月1日發行的,目前仍在繼續流通的10000日圓(票幅尺寸為76×160毫米)紙鈔的背面圖案中,就出現了一隻雄雉和一隻雌雉(註:該紙鈔的正面圖案人物為日本明治時代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1834——1901〉)。

盤點世界各國確定的國鳥

1960年,國際鳥類保護大會在日本東京召開,建議每個國家都確定自己的“國鳥”。紅胸鴝(英國);白鸛(德國);綠雉(日本);藍孔雀(印度);綠孔雀(緬甸);戴菊鶯(盧森堡);紅隼(比利時);百舌鳥(瑞典);矛隼(冰島);河烏(挪威);鳳尾綠咬鵑(瓜地馬拉);蜂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極樂鳥(巴布亞新幾布亞);藍鶴(南非);黑尾原雞(斯里蘭卡);幾維鳥(紐西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