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螞蟻做夢的地方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是一部主題先行的電影,導演很用心地告訴觀眾:對土著領地的侵犯,導致對土著文化的侵害,最終會使它消亡。然而導演也沒有提出解決辦法,Hackett最後選擇在土堆間找個破房子住下來,不知明天可以做些什麼。 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含地理文化的保護)的衝突是西方電影經常涉及的主題,與其它同類電影中現代社會內部的對立不同,本片是文明社會VS.原始土著,顯然,土著在法律訴訟上難以抗衡。故事以土著的悲傷結束,預告著他們的文化與生存方式只能一步一步消失在歷史中。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綠螞蟻做夢的地方 導演:沃納.赫爾佐
主演:布魯斯.斯彭 休.基斯-拜
類型:劇情片
上映:2007-1-27
地區:歐美片
語言:英語
片長:100分鐘

內容提要

 
電影講述某礦業公司在澳大利亞內陸沙地採礦,在一次堪探過程中被當地土著用靜坐方式阻止。土著說,腳下是綠螞蟻做夢的地方,如果吵醒了它們,它們就會出來毀滅人類。採礦公司當然如聽天書,然而土著視死如歸的信仰力量不可小視,於是公司高層邀請土著代表進城談判,許諾給土著利益,結果土著代表喜歡上了一架綠色的小型運輸機。於是公司買下飛機,並替土著修建了一條飛機跑道。飛機飛來了,為防止被土著點火引燃,汽油被抽走,只留了一點。飛機只是公司示好的禮物,官司還是訴至聯邦法院。在法庭上雖然法官能夠尊重土著的文化,聽取他們講述的傳說,然而裁判依據是大英國協法律,土著被判敗訴。沉默的土著坐在跑道邊,其中兩個土著人坐上飛機,竟然起動飛機,飛翔而後消失在地平線。警察來尋找,難以找到,有兩個異邦土著來訪,以歌為話,說一隻綠螞蟻飛到他們那裡,結果翅膀斷了。公司地質學家Lance Hackett在整個事件過程中心態發生變化,最後決定離開公司,在沙漠裡成為一個環保主義者。電影至此結束。
 
本片曾獲1984年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的提名。導演是德國著名導演,也是本片編劇之一。

觀後感

電影開始時是一段龍捲風的錄相,這龍捲風與電影故事所在地沒有關係,顯然是導演的心思。在澳大利亞廣袤的內陸沙地上,一個又一個連綿不絕的土堆展示著採礦公司的工作成效。坐在土堆中間的土著居民表情嚴肅,其中一位吹著一個長木管,發出快節奏的“嗚”音。
導演很同情土著,用電影詳細地記錄了他們。電影中參與解決問題的地質學家Hackett在與土著的交往中慢慢理解他們的文化與風俗,最後成為土著的支持者,可以看成是導演自己的代言人。與此同時,電影也嘲諷了現代文明,所用的道具是一架總是出問題的電梯。
這是一部主題先行的電影,導演很用心地告訴觀眾:對土著領地的侵犯,導致對土著文化的侵害,最終會使它消亡。然而導演也沒有提出解決辦法,Hackett最後選擇在土堆間找個破房子住下來,不知明天可以做些什麼。
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含地理文化的保護)的衝突是西方電影經常涉及的主題,與其它同類電影中現代社會內部的對立不同,本片是文明社會VS.原始土著,顯然,土著在法律訴訟上難以抗衡。故事以土著的悲傷結束,預告著他們的文化與生存方式只能一步一步消失在歷史中。
電影中的法律
本片的法庭戲很不錯,展現了澳大利亞法庭的風貌。聯邦法院大/法官知識淵博,不怒而威。作為控方的土著居民雖然因為出庭身著筆挺西服,卻還是象怪物出現在不適當的場合。其中一個叫“啞吧”的人說話了,卻沒有人能聽懂,因為他是自己部落里最後一個人,這世上已經無人能聽懂他的話。這一種強烈的隔閡,暴露了這一場訴訟的實質,不是權利的衝突,乃是文化的衝突。雖然法官尊重土著文化,然而法律卻沒有能力解決文化衝突。
法庭上土著舉證時,要求所有法庭觀眾迴避,理由是他們拿出的是部落的“聖物”,看的人多了“會導致社會的毀滅”,這雖然是有趣的一幕,卻也是讓人百感交集的一幕:土著們看向法庭的眼神,總是這樣陌生與隔離,而他們鄭重其事的舉動,無法被現代社會的法庭理解。
我想,要在法律上保護土著文化,就要在立法上有其規定,而土著部落在立法會議上的代言人會是誰呢?他們相信在古樹下夢到孩子就能得子,他們相信綠螞蟻飛向的東方就是聖地,他們如何在立法會議上做這種表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