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翅絹野螟

綠翅絹野螟

綠翅絹野螟(拉丁名是Diaphania angustalis)屬鱗翅目、螟蛾科。分布於廣東、四川、雲南,福建等地。是糖膠樹的主要害蟲。糖膠樹又稱燈台樹、盆架子,是重要的藥用植物。幼蟲吃盆架子樹葉子,嚴重時把所有樹葉吃光,影響木樹的觀賞價值及長勢甚至引起死亡。該蟲在每年的5一7月份為害最嚴重。

基本信息

識別特徵

成蟲成蟲

成蟲:體長約20mm,翅展37-40mm。嫩綠色;頭頂嫩綠;觸角.細長絲狀,基部嫩綠,其他各節淺綠至淡白;下唇須第一節白色,第二、三節嫩綠色;下顎須嫩綠;胸部背面嫩綠,腹面略白;腹部除末節棕色以外、其餘各節水綠,雄蛾腹部末端臀鱗叢棕色,雌蛾腹部末端只有少數棕色鱗片;雙翅嫩綠色;前翅狹長,中室端脈有一小黑點,中室內另有一較小的黑點,前緣淡棕色,外緣緣毛深棕,後緣緣毛淺綠;後翅l中室有一黑斑,前緣及後緣線白,緣毛深棕。

老熟幼蟲:體長約30mm,體淡綠色,腹部背面從第一至第7節,每節有四個斑點組成的四方斑,其餘各節背面為二個斑點組成的橫斑,亞背線下方每節也有一個近橢圓形斑。

蛹:紅褐色,長約20mm,尖梭形,腹末有八根毛鉤。

生活習性

幼蟲幼蟲

綠翅絹野螟在深圳一年發生5~6代,每年4月開始出現第一代幼蟲為害跡象,第二代幼蟲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此後每月約發生一代。成蟲稍有趨光性,晝伏夜出,白天靜伏在葉片上,夜間交配產卵,多在22時以後活動。雌蟲選擇糖膠樹萌發嫩枝、嫩葉較多的樹產卵。卵產於葉片上,散產或聚產成卵塊。幼蟲吐絲縱卷葉片,隱蔽其中取食葉肉,常使枝葉枯黃,造成落葉。葉肉食盡後,幼蟲轉移為害新葉片。1~3齡幼蟲食量小,4~6齡幼蟲進入暴食期,食量大,幾天內可把全株嫩葉吃光,個別幼樹致死。受害葉片多數脫落,僅殘存少量老葉,形成禿枝光桿。10月下旬,老熟幼蟲常綴2~3片葉形成蟲苞,或在其中化蛹,以此二種蟲態越冬。

分布

廣東四川雲南福建等地。

危害

幼蟲吃盆架子樹葉子,嚴重時把所有樹葉吃光,影響木樹的觀賞價值及長勢甚至引起死亡。該蟲在每年的5一7月份為害最嚴重。幼蟲常隱匿於蟲苞中吃葉,使枝葉枯黃,影響樹木的觀賞價值。

綜合防治

1 預測預防

樹木危害狀態樹木危害狀態

綠翅絹野螟2~4代為防治的關鍵世代。低齡幼蟲,蟲體小,食量少,不易發現。開春後應定期5~10d檢查1次,重點檢查萌發嫩枝、嫩葉較多的樹,細緻檢查最嫩葉片是否有幼蟲,一旦發現,及時防治,必要時以無公害農藥對幼蟲進行毒殺

2栽培管理

在害蟲綴結蟲苞及化蛹時,可人工進行摘除蟲苞,消滅蛹和幼蟲;定期進行疏枝修剪,施肥壯樹,增強植株抗逆性;噴灑藥物毒殺幼蟲之後,還應噴施葉面肥,為糖膠樹補充必要的養分,促使樹體逐步恢復生機,提高植株抵禦其他病蟲害的能力。

3 燈光誘捕

利用綠翅絹野螟成蟲的趨光性誘殺:在成蟲發生期於糖膠樹周圍的路燈下利用燈光捕殺其成蟲;或在糖膠樹集中的綠化區域設定黑光燈等進行誘殺;或用糖醋液誘殺,配比為:糖5g、酒5ml、醋20ml、水80ml,加90%晶體敵百蟲1g。

4生物防治

迷仁跳小蜂對綠翅絹野螟幼蟲寄生率高,1~6代寄生率達13.7%~76.5%,對綠翅絹野螟種群有良好控制作用,應加以保護利用。此外,對寄生性凹眼姬蜂、跳小蜂、白僵菌以及寄生蠅等自然天敵進行保護利用;或進行人工飼養,在集中發生區域進行釋放,可有效地控制其發生危害。捕食性的天敵主要包括鳥類、蜂螂、胡蜂、遊獵性蜘蛛等,可加以保護利用,有利於維護城市生態。大力推廣使用生物農藥,如阿維菌素類、印楝素乳油、Bt乳劑等。

5 藥劑防治

供選藥劑:50%殺螟松乳油800倍,90%敵百蟲晶體800倍,80%敵敵畏乳油1000倍,48%毒死蜱(樂斯本)1500倍液。三天后繼續噴殺1次,一周后改用1.8%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或20%滅幼脲懸浮劑1500倍進行噴殺。

或者可採用注射方進行防治:即在書基部鑽一向下傾斜45º角的洞,然後用帶針頭的注射器把藥液人洞內,再用0.2%~1%硫酸銅水溶液調成的水泥砂漿封閉洞口。鑽孔大小和深度以及藥量,視植株大小而定。一般用直徑5~10毫米鑽頭,孔深50~100毫米不等,施藥量為每株2~10毫升原液。選用的藥劑可用40%氧化樂果與80%敵敵畏原液按1:1混合液。

保護及保存現狀

自然野生

主要用途和價值

環保與生態用途

開發利用現狀

野生未開發利用

保護建議

不詳

節肢動物門(十四)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