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膜上皮癌

它常發生於子宮,但並非唯一的原發部位。 這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患病者主要是35歲以下的婦女。 因本病惡性程度極高,早期即可發生肺轉移,出現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狀。

絨膜上皮癌是起源於胚胎性絨毛膜的惡性腫瘤,包括兩層滋養層的全部。它常發生於子宮,但並非唯一的原發部位。與妊娠有明顯的關係,約50%的絨毛膜上皮癌發生於葡萄胎以後;25%發生於流產後;22%發生於正常分娩後;其他則發生於異位妊娠時。這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患病者主要是35歲以下的婦女。絨毛膜上皮癌的臨床常見症狀為陰道持續不規則出血,血量多少不定,有時亦可先出現一時性閉經,然後突然陰道出血。檢查時可發現子宮增大且柔軟,形狀不規則。陰道有醬色而特臭的血性分泌物。全身症狀為貧血消瘦、甚則出現惡液質,並發感染可有發熱。因本病惡性程度極高,早期即可發生肺轉移,出現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狀。其他轉移部位是陰道外陰盆腔、肝、腦等,並出現各臟器相應的症狀。一旦發病如不及時治療,患者往往於1年內死亡。

簡介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在短時間內連續妊娠以及蛋白質缺乏性營養不良

2.近親結婚者好發;

3.有人在電子顯微鏡下見到病毒顆粒,故認為和病毒感染有關。

本病診斷的主要依據:

凡是產後或流產後,尤其是葡萄胎後,陰道流血持續不斷,子宮復舊不良,宮體較大且軟,尿妊娠試驗持續陽性,經刮宮症狀沒有好轉,X線胸片又見肺部有結節狀。棉球狀或片狀轉移陰影,即應考慮為本病。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測定對診斷本病有重要參考價值。刮宮找到絨毛膜上皮癌細胞即可確診,但有時腫瘤位於肌壁間可出現假陰性。

治療

現代醫學對本病的治療主要是化療,在沒有轉移的情況下,90%的患者可以治癒,其餘10%的患者HCG滴度顯著升高,說明尚有腫瘤殘存,需行子宮全切除術。假若HCG滴度降至正常後又升高,則是子宮全切除或多種藥物合併化療的指征。若發生腦轉移,須加用腦部放療。

本病在中醫臨床中多屬於“鬼胎”、“漏下”的範疇。如《證治準繩》載:“墜肉塊百餘,有眉目狀”,“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病因乃沖脈為寒氣所客,氣機受阻,瘀血凝滯,蓄積成瘤。若不即治,邪毒日漸增長,令人正氣衰微,甚至不可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