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學通論

組織行為學通論

《組織行為學通論》立足中國國情,放眼全球發展動態,在充分掌握和清晰梳理相關學科(包括心理學、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歷史演變脈絡、最新研究進展和未來前沿走勢的基礎上,對組織行為研究領域的一系列經典思想方法和重大理論成果進行了“創造性轉述”和“跨學科通解”,著就一部“集成性”、“準經典”的中國版組織行為學教科書。全書理論邏輯清晰,章節體系新穎;體例安排獨到,內容豐富多彩。

基本信息

概述

《組織行為學通論》立足中國國情,放眼全球發展動態,在充分掌握和清晰梳理相關學科(包括心理學、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歷史演變脈絡、最新研究進展和未來前沿走勢的基礎上,對組織行為研究領域的一系列經典思想方法和重大理論成果進行了“創造性轉述”和“跨學科通解”,著就一部“集成性”、“準經典”的中國版組織行為學教科書。全書理論邏輯清晰,章節體系新穎;體例安排獨到,內容豐富多彩。
本書可以作為高校各類管理專業本科和研究生教科書或參考書使用,對於在各類組織中工作的各界人士學習職業生存之道、提升職場謀略水平,也具有熏要參閱價值。

作者簡介

李寶元,1962年生,經濟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人本發展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首都教育經濟研究院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國家職業技能鑑定專家委員會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巨觀經濟管理教育研究會事務理事等職。作者長期在高等院校從事經濟學、管理學專業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為人本發展與管理。學術活動領域涉及: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人力資本與經濟發展,制度經濟學和體制改革,教育經濟與管理,國民經濟規劃與管理,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近年來先後承擔國家、省部和地方委託課題十餘項,發表學術論文和評論文章百餘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十餘部。
近年來主要著作:《人力資本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版);《公共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版);《人本制勝》(企業管理出版社2007版);《職業生涯管理:原理·方法·實踐》(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版);《人力資源管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版);《人本發展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版);《戰略性投資》(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版);《追求永遠》(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版);《人本方略》(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版);《戰略性激勵》(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第1版,2005第2版);《廣告學教程》(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第1版,2004第2版);《人力資源管理案例教程》(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版);《人力資本運營》(企業管理出版社2001版);《人力資本與經濟發展》(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版)。

目錄

第1章 組織行為學淵源及通論框架
學習目標要求
邏輯架構圖示
情景故事引導
1.1 組織行為學緣起及演變脈絡
1.1.1 組織與組織行為
1.1.2 組織行為學緣起
1.1.3 組織行為學演化路徑
1.2 組織行為學源頭:經典思想及巨觀視界
1.2.1 組織的現代特性及威力
1.2.2 工業組織的異化和局限性
1.2.3 現代組織:精神氣質與理性模式
1.3 組織行為學發軔:直接源於管理實踐的古典理論傳統
1.3.1 “科學管理”傳統
1.3.2 “一般管理”傳統
1.4 組織行為研究的心理學淵源及基礎
1.4.1 心理學演化脈絡
1.4.2 達爾文進化論遺產
1.4.3 心理“科學”之傳統
1.4.4 外顯行為研究趨勢
1.4.5 更完整現實地分析精神現象
1.4.6 回歸人本主義
1.4.7 小結:組織行為心理學基礎
1.5 組織行為學:在“行為科學”旗幟下的集成
1.5.1 早期的組織行為研究
1.5.2 行為科學時代的跨學科集成
1.5.3 行為科學中的組織行為學
1.6 組織行為學:全球化前沿走勢與跨學科通論框架
1.6.1 新時代大背景
1.6.2 組織行為研究前沿走勢
1.6.3 跨學科通論框架
本章專欄
專欄1-1:情景故事鋼鐵大王卡內基時代的罷工浪潮和勞資衝突
精要內容提示
複習思考問題
自我認知練習:學習狀態快速評估
情景個案研討:社會組織行為模式與大國歷史興衰變遷
注釋
第1篇 組織經濟行為
第2章 激勵理論:透析組織經濟行為
學習目標要求
邏輯架構圖示
情景故事引導
……
第3章 組織制度:激勵意義與運作規則
第4章 激勵管理:從內容到過程
第2篇 組織社會行為
第5章 群體互動:組織社會行為原理
第6章 工作團隊:從理念到建設
第7章 有效溝通:組織行為整合的基石
第3篇 組織政治行為
第8章 職場權謀:組織政治行為概說
第9章 組織領導:政治行為的權變控制
第10章 競爭合作:組織政治博弈論
第11章 現代組織學習行為理論通解
參考文獻

書摘

第1章 組織行為學淵源及通論框架
1.1 組織行為學緣起演變脈絡
組織,即人們在一定社會環境條件下為實現特定目標而組成的相對穩定性群體,其“行為”特徵和規律性,歸根結底是由組織中人的行為方式所決定的。人的“組織化”程度,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在現代“高度組織化”的社會中,所有的人可以說都是“組織中的人”。組織行為學,簡單地說,就是一門研究人在組織中的行為特徵及其規律性的學科,它是在現代社會組織高度發達且日益普遍和重要的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並獲得蓬勃發展的,其間大致經歷了百餘年漸進演化的歷史過程。
1.1.1 組織與組織行為
何謂“組織”(Organization)?簡單地說,組織是人的一種最基本社會存在形式,其正式定義可以作如下界定,即:組織是人們在一定社會環境條件下為實現特定目標而組成的相對穩定性群體。在現實中,組織的表現形態多種多樣,從政治組織、學術組織、文藝組織、社團組織和宗教組織,到生產組織、商業組織、消費組織、教育組織和醫療組織;其具體實體表現為各種社會機構,諸如機關、協會、學會、教堂、工廠、商店、醫院、學校和家庭等。
一個組織,無論其具體性質職能和形式如何,無一例外都有以下五個基本維度特徵:(1)組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外部環境;(2)特定的組織目標和發展戰略;(3)支撐組織運作的核心技術和獨特文化系統;(4)組織結構,即組織中各工作單元問的分工協作關係和協調運作方式;(5)組織發展階段及其所達到的規模和水平。其中,組織結構是決定組織基本架構和功能的最重要維度,它與環境、目標、技術、文化和規模都有直接關聯和互動影響。同時,應該清楚地看到,組織是由人組成的,組織行為由組織中人的行為耦合而成。所謂“行為”(Behavior),其一般詞語意義是指可以觀察到的有機體(特別是人類或動物的)外顯活動。組織作為由人組成的社會有機體,其可以由觀察所見的外顯活動,即謂“組織行為”(OB);不同的組織表現出不同的行為特徵和模式,它由組織中人的行為經過複雜的、非線性的相互作用耦合而成。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