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表面

細胞表面

細胞表面指細胞與細胞外環境的邊界。細胞表面由3部分組成,細胞表層、粘著在細胞表層上的物質、細胞外物質。

細胞表面

正文

細胞與細胞外環境的邊界。除了提供細胞一個合適的微環境外,細胞表面的特異分子還能接受外環境來的信號,引起細胞一系列反應。多細胞動物中細胞與細胞、細胞與基質按一定的排列形成組織,亦與細胞表面有關。細胞表面由3部分組成:①細胞表層,即質膜的內部蛋白和糖脂伸出於脂雙層外側的部分(圖1),②牢固地粘著在細胞表層上的物質,③細胞外物質。

細胞表面細胞表面
細胞表層 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質膜外側有薄薄的染色較深的物質,這就是細胞表層。細胞表層一般較為平坦,亦有凹凸不平處(圖2)。腸上皮細胞刷狀緣中的細胞表層呈絨毛狀。細胞胞飲時表層出現凹陷。巨噬細胞改變形狀時,常常伸出偽足。

細胞表面細胞表面
細胞表層中有膜受體,位於脂雙層外側,它們能特異地與配體結合(見細胞膜受體)。一些受體與來自血流中的相應多肽激素結合後,能通過質膜中的其他分子改變細胞質中某些分子的濃度(如環腺苷酸)從而引起生物效應。另一些受體與相應的神經遞質結合,能使膜通道開啟,改變膜電位或促進細胞分泌。這樣引起的生物效應是受體而不是配體引起的,因為配體並不進入細胞,而且能與受體結合的其他物質,如抗體,亦能引起同樣的生物效應。有一些配體,例如運輸蛋白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生長調節因子中的上皮生長因子、毒素中的白喉毒素,在與相應的受體結合後,能一起進入細胞,然後,配體與原先的受體分開,再在細胞內起反應。吞噬細胞能與細菌結合,並將細菌吞進細胞。細胞與病毒結合後,即被感染。細胞有趨化性。白細胞向傷口處遷移,細菌向營養物運動,都是因為它們表面有相應的受體。細胞間識別亦是通過細胞表層分子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淋巴細胞能識別來自另一個體的細胞並將它消滅掉,是因為它們的組織相容性抗原不同。相鄰細胞間的粘著是通過細胞粘著分子的相互聯接來實現的。
粘附物質 厚薄不一。大多數細胞上的只有20~30納米。腸上皮細胞近心端上的可達幾百納米,其中還有絲狀結構(圖3)。粘附物質主要由細胞分泌的含糖大分子組成,經重金屬染色後,能在電子顯微鏡下顯示出來,但與細胞表層的界限難於劃清。因此,有人將這兩層統稱糖被。

細胞表面細胞表面
粘附物質是細胞外微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含糖物質,如唾液酸和透明質酸帶有電荷,能吸附離子以保持微環境中的電荷和酸鹼度的恆定,這對發揮質膜上酶的活性和細胞的活動都是有利的。許多脊椎動物的毛細血管周圍,特別是腎小球周圍的粘附物質對分子的通過起著過濾作用。
細胞外物質 它是由細胞分泌並沉積在細胞周圍的物質,其中包括纖維連線蛋白、膠原、血纖維蛋白、肝素、透明質酸、蛋白多糖等大分子,它們亦可以聚合物的形式存在;細胞外物質亦可形成結構,例如基底膜、細胞壁等。
細胞外物質對細胞的固著、分化等都有作用。纖維接連蛋白的某些區段能與細胞外物質中其他分子,如膠原、透明質酸的相應區段聯結形成網架;另一些由幾個特定胺基酸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區段,與細胞表面中的特定分子聯結(圖4),從而將細胞固著。在胚胎髮育過程中,細胞外物質能影響細胞的分化。細胞接受信息後,經過傳導和解釋在形態上出現分化。細胞亦能在基質上按一定的形式運動而出現形態建成。所以,細胞外物質雖然是細胞分泌的產物,但反過來又對細胞產生影響。

細胞表面細胞表面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