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香

紫藤香

紫藤香是降真香的別名,也稱雞骨香。降真香號稱"諸香之首"!清代吳儀洛所撰《本草叢新》中記述為“燒之能降諸真,故名。”對降真香的文字記載,據考最早出現在西晉植物學家、文學家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中:“紫藤葉細長,莖如竹根,極堅實,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歷二三十年不腐敗,其莖截置煙焰中,經時成紫香,可以降神。”嵇含所指降神,一指可以提出真純正的香氣,另意為引降天上的神仙。

薰香文化令人贊

先人們的薰香文化至今令人嘆為觀止。古人認為,焚香並不是全部以沉香、奇楠為香料才是唯一最高境界的用香。若以沉香粉做篆香,必加少量降真香,才可以提出至真至純的香氣。而黃花梨的藥用價值,與作為焚香提香作用的降真香絕不可相提並論。
降真香被譽為諸香之首,古人對它的崇拜已超越了沉香。

"諸香之首"降真香

遺憾的是,在國家幾次林木調查中,人跡可至之地,降香木已經完完全全地消失了。逐漸絕跡的降真香從西沙出水,喚起人們從歷史文獻中追尋其芳蹤的熱情。
在鋪開的宣紙上,這幾根藤條狀的紅色木頭的確貌不驚人。長度一米左右,手腕粗細的表面布滿了一個又一個洞孔,由於長年沉浸在水裡,木頭表面粘附的白色物質顯得斑駁而滄桑。然而,輕輕拿在鼻底一嗅,一股淡淡的香氣便氣定神閒地逼入心脾。
海南黃花梨收藏協會看到的這幾根木頭,就是降真香———一種從人們視線里消失幾百年的珍貴木種。它的出現,喚起人們從歷史文獻中尋其芳蹤的熱情。

驚世出水降真香

千百年來,西沙海域既留下了航海者的輝煌航跡,同時埋藏著數不清的文物。
那是2008年的夏天,瓊海漁民在西沙華光礁潛海捕捉龍蝦、抓撿海參時,意外地將幾根早已難尋芳容的降真香帶出海底。據漁民講,龍蝦常棲息遊蕩在珊瑚、礁石或其它隱蔽物中,以防其它海洋生物傷害。當時,他們正在追趕幾隻大龍蝦。可能是龍蝦發現危險,就躲藏在一堆黑黑的木頭裡面。一個漁民發現堆積的木頭旁邊有幾根形似藤條的紅色木棍,就拿來撥弄龍蝦,隨後順手把幾根木棍帶到了船上。
回到瓊海後,漁民們用木棍抬著漁貨下船,連同竹筐丟放在外邊。後來,漁民有位朋友無意中發現了這幾根木棍,卻無法斷定其確切名稱,就拿回海口請教收藏界朋友。似紅木又非紅木,大家無從判斷,便拿去請教從北京來海南度假的著名紅木材質研究專家周默。“它肯定不是製作紅木家具用的材質,但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於是,周默回北京後找到國家林業部有關部門機構檢測,認為應該是早已消失的降真香。而後,周默又與故宮博物院有關專家交流,與北京某百年藥店和故宮的藏品相對照,專家們一致認定這就是千年奇珍降真香。
“想不到能見到在海里的降真香!”周默感嘆,“自明代後期,降真香已逐漸絕跡,如今更是罕為人知。在西沙出水降真香還是第一次。”據判斷,這些降真香已沉水約600多年,它們不但為研究降真香提供了實物例證,也對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地位曾超越沉香

降真香別名紫藤香,也稱雞骨香。清代吳儀洛所撰《本草叢新》中記述為“燒之能降諸真,故名。”
對降真香的文字記載,據考最早出現在西晉植物學家、文學家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中:“紫藤葉細長,莖如竹根,極堅實,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歷二三十年不腐敗,其莖截置煙焰中,經時成紫香,可以降神。”嵇含所指降神,一指可以提出真純正的香氣,另意為引降天上的神仙。

"諸香之首"降真香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降真香也有記述:“拌和諸香,燒煙直上,感引鶴降。醮星辰,燒此
香為第一,度篆功力極驗,降真之名以此。”海南黃花梨收藏協會有關負責人說,在李時珍的描述中,降真香燃燒後的煙直直往上,不象沉香燃出的煙左右飄移,這也不失為鑑定降真香的一個方法。
在古代,先人們的薰香文化至今令人嘆為觀止。古人認為,焚香並不是全部以沉香、奇楠為香料才是唯一最高境界的用香。若以沉香粉做篆香,必加少量降真香,才可以提出至真至純的香氣。
其次,降真香還有止血定痛、消腫生肌、辟惡氣怪異的醫學功效。吳儀洛在《本草叢新》中就記述“周崇被海寇刃傷,血出不止。軍士李高,用紫金藤散敷之,血止痛定,明日結痂無斑,會救萬人,紫真藤,即降真香之最佳者也”。
清代帝王對降真香的療效也備加推崇。據中華書局出版的《慈禧光緒醫方選儀》記載,降真香的清熱解毒功效,在宮中被記入秘笈。光緒十二年五月,慈禧患有面部神經疾病,太醫以奇楠香、牛黃、降真香、乳香、蘇合油等22種中草藥組藥,短時間即見奇效。光緒帝曾患有嚴重的心胃痛,御醫首選大劑量降真香,配以沒藥、麝香、琥珀、安息香等入藥,治癒光緒頑疾。
從論述中不難看出,無論在藥理上,還是從香學上,古人對降真香的崇拜已超越了沉香。

逐漸消失的奇珍

明朝,中國進入大航海時期。海南島則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也造就了海南豐富的水下文物遺存,使之成為後世的珍寶。

"諸香之首"降真香

海南黃花梨收藏協會有關負責人分析認為,西沙出水的降真香是由國外帶入,在回航時發生沉船而在海底靜靜躺了600多年,它們見證了彼時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
由於宮延的大量使用,和達官貴人的奢侈消耗,致使降真香消耗貽盡,不得不從南洋諸國大量引進。明代黃省曾所著《西洋朝貢典錄校注》中,詳細記載了各國向大明皇帝進貢降真香的史料。其記述的總計二十三個南洋諸國,貢品中幾乎全部涉及降真香。如占城國(即越南南部),在明正統年間,“其國襲封,遣使行禮。其貢物:象牙、犀牛角……奇楠香、土降香”。由此,也可知當時各國降真香並未滅絕。
此後,清朝閉關鎖國,降真香資源幾近枯竭。後人萬般無奈,找到一種替代物作為焚香提香之用,這就是黃花梨。黃花梨的香氣因有降香味,又在植物學裡屬於豆科黃檀屬,因此命名為降香黃檀。當然,黃花梨的藥用價值,與作為焚香提香作用的降真香絕不可相提並論。

海南降真香今何在

根據《本草綱目》中對降真香的產地的描述,歷史上降真香產於兩廣、海南,南洋諸國。然而到了清代,很多著述中早已不見對降真香的描述。
周默曾在國家林業部工作,對降香木亦做過調查。他發現,在國家幾次的林木普查中,全國各地包括海南,都沒有關於降香木的記錄。也就是說,在人跡可至之地,降香木已經完完全全地消失了,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悲哀和遺憾。
“降真香從曾經輝煌到銷聲匿跡,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警醒與反思,海南黃花梨、沉香等彌足珍貴的樹種,將來會不會也步其後塵,後人只能在記憶中追尋它們曾經的身影?”藏家們的擔憂,還在繼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