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頭巾

紅頭巾

“紅頭巾”是一批由中國南下新加坡工作的婦女,她們主要在各大小建築工地工作,以吃苦耐勞著稱。在新加坡,三水婦女多聚居在牛車水區的豆腐街。由於她們來自農村,沒有文化,所以除部分到膠廠當雜工外,大多戴上紅頭巾到建築工地,做些和洋灰、挑磚塊、搬木料的粗活。每天早出晚歸,工作在10小時以上,日工資少的時候僅五六角錢,多的時候也只有十一二元左右。

基本信息

華僑婦女的稱謂

簡介
“紅頭巾”三水婆是早年新加坡對當地從事建築粗工的廣東三水縣籍華僑婦女的稱謂。她們頭戴鮮紅頭巾,飄洋過海到異域謀生,面對移民早期惡劣的生存環境,自尊自強、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改變自身的生活,也為新加坡的各項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逐步受到海內外社會各界的尊重,“紅頭巾”進而成為對三水婆獨有的尊稱,成為展現華僑婦女高尚人格的特有名詞。紀念
2009年10月20日,由華僑大學、新加坡石叻坡民俗文化館、廣東佛山市三水區政府、新加坡三水會館、金門縣政府、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廣東華僑博物館共同主辦的“肩挑歲月亮麗花園城市:向廣東省‘紅頭巾’三水婆致敬”特別展覽在華僑大學廈門校區行政研發大樓23 層“四端文物館”特展廳開展。展覽分漂洋過海、異域謀生、肩挑歲月和最後的紅頭巾四個部分。展出的大量珍貴圖片資料是本次特展總策劃、新加坡石叻坡民俗文化館館長陳來華先生在新加坡探訪依然在世的“紅頭巾”,並親赴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採訪生活在三水家鄉的最後的“紅頭巾”,開展口述歷史資料整理、生存現狀圖片資料收集等工作,齊集而成,全面展現了“紅頭巾”在新加坡走過的生命歲月和艱難歷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顧問、華僑大學原校長吳承業,特展總策劃、新加坡石叻坡民俗文化館館長陳來華,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籌建處副主任黃紀凱,陳嘉庚先生公子陳元吉及其親屬,新加坡儒商協會會長魏維賢,華僑大學副校長劉塨、劉斌、老領導李孫忠、廈門市僑辦、歸國華僑聯合會,廈門市集美區、同安區,廣東、廈門、泉州的華僑歷史博物館的領導以及來自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專家學者等出席揭幕典禮。

新加坡電視劇

劇集簡介

【主演】洪慧芳、曾慧芬、李文海、黃文永


【首播】1986.5.5
【劇情】 “紅頭巾”是一批由中國南下新加坡工作的婦女,她們主要在各大小建築工地工作,以吃苦耐勞著稱。
阿桂(曾慧芬飾演)是個傳統觀念很強的婦女,到新加坡工作後還每月寄錢回鄉下讓盲婚的丈夫討小老婆。她深愛小貨車司機蘇阿治(黃文永飾演),兩人的感情之路卻因傳統禮教的束縛波折重重。不過,事業方面阿桂卻非常成功,還在名建築商莊泉的指引下,成為新加坡第一位女建築商。
阿桂的同鄉姐妹阿秀是紅頭巾當中最漂亮的,但也是命運最坎坷的。為脫離窮困,她嫁給患肺癆的有錢子弟莊浩林。丈夫病死後,她改嫁漢奸駱老闆。
戰後,駱老闆被報復的民眾打死。她又改嫁工地管工,但後者卻在爭風吃醋中喪命。其實,在感情路上百轉千回之後,阿秀才發覺,自己唯一愛的人是純樸的警察阿龍(李文海飾演)…劇集歌曲

主題曲:紅頭巾
作詞:程浩茵
作曲:李思菘
演唱:陳淑樺
輕輕的一聲祝福
秋風送我上征途
回首前塵望斷天涯
故鄉在那雲深不知處
朝朝暮暮風和雨
歲歲年年雲和霧
背負千斤擔
艱難開腳步
踏遍世間不平路
把那漂泊的步伐
停在荒涼的大路邊
抹去淚水建我家園
你看茫茫滄海變桑田
披荊斬棘齊向前
一起等待艷陽天
兩鬢添風霜
回頭已百年
贏得廣廈千萬間
兩鬢添風霜
回頭已百年
贏得廣廈千萬間
插曲:艷陽下的日子
演唱:陳淑樺
有時候人生如幻似夢
你相信命運就像遊戲
越想要得到偏偏讓它失落
別人卻輕易拾起
感嘆那人生崎嶇路不平
為什麼有人幸福安寧
莫非是那些結局關係於當初的決定
眼前這艷陽下
留給人多少回憶 時光匆匆
歲月慢慢度過
懷念那悲歡日子
人生的開始本來相同
漸漸地朝著各自方向
同樣是苦苦掙扎追求理想
結果是完全兩樣
怨嘆人生崎嶇路不平
再看看有人幸福安寧
難道是那些結局關係於當初的決定
回到這艷陽下
勾起了多少回憶時光匆匆
歲月慢慢度過
懷念那悲歡日子
莫怨嘆人生崎嶇路不平
再看看有人幸福安寧
難道是那些結局關係於當初的決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