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娘子是否確有其人?

在明末的歷史上,有兩個婦女的事跡行蹤,特別引人注目,至今還吸引著研究者們的興趣。一個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之愛姬陳圓圓,另一個便是明末農民起義高級將領李岩之妻紅娘子。
最早對紅娘子作過一番研究,並認定紅娘子確有其人的是郭沫若。他在1944年寫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引用《明史·李自成傳》中的記載:“會繩妓紅娘子反,擄信,強委身焉”,說的是江湖賣藝的雜技演員紅娘子造反後,看中了杞縣舉人李信(岩),一定要嫁給他。李岩開始放不下舉人公子的架子,不肯就範,在被迫做新郎後又逃跑,被官府抓進監獄。紅娘子率領杞縣饑民,攻破杞縣城,把李岩救了出來,結為夫婦,又勸李岩投奔李自成。這個故事頗有戲劇性,因此使郭沫若一直念念不忘,想改為歷史劇。三年後,他在《關於李岩》一文中還提到,他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對李岩和紅娘子逸事的敘述,“頗引起讀者的注意”。後來他又在無名氏的《檮杌近志》和吳梅村的《鹿樵紀聞》中發現了有關李岩和紅娘子的一些記載,內容與《明史》中所述無甚出入。因此,他認為《明史》中的記載可能就是根據吳梅村等人的著作寫成的。
解放以來的研究證明,繩妓紅娘子破杞縣城救李岩的故事,確實如郭沫若所言,最初見於吳梅村的《綏寇紀略》(即《鹿樵紀聞》)。吳梅村是明清之際的大詩人,聲望很高,他的《綏寇紀略》成書又較早,故此故事影響較大。稍後,戴笠的《懷陵流寇始終錄》、馮甦的《見聞隨筆》、毛奇齡的《後鑒錄》中都採用這一故事。有人認為,《明史》中的《流賊傳》系毛奇齡主稿,他根據《綏寇紀略》等書,將這一故事寫入了《明史·李自成傳》。《明史》在官修史書中較受推崇,這個故事也就流傳很廣了。
明史專家謝國楨,也主張紅娘子確有其人,寫有《紅娘子與卦子陳四》一文,引用了戴笠《懷陵流寇始終錄》中的有關紅娘子記載。在他編的《明代農民起義史料選編》中,收集了毛奇齡的《後鑒錄》。該書稱紅娘子為“踏繩妓也”。上述史料均為郭沫若當年所未見,但內容與《明史》中的記載也沒有什麼出入。所有這些記載,有一點是共同的:有關紅娘子的事跡,都與李岩緊密相聯而不可分,講的都是紅娘子破杞縣城救李岩這件事。
前幾年,史學界對是否有李岩其人,進行過熱烈的討論。顧誠在《李岩質疑》(《歷史研究》1987年第5期)中認為,李岩不過是某些人虛構出來的“烏有先生”。李岩其人其事,在他家鄉河南地方史料及父老的口碑中並不存在,當年,鄭廉在《豫變紀略》中,就矢口否認杞縣有李岩其人。此外,康熙《杞縣誌》中,還專門附有一篇《李公子辨》,否認李岩是明代大學士李精白之子,否認有舉人李岩的存在。據此,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認為,紅娘子破杞縣救李岩出獄“絕無其事”,“這個故事是一個虛構的傳說”。
有些研究者認為,李岩雖不是李精白之子,也不是河南杞縣的舉人,但不等於無其人和其事。因為從當時保存下來的塘報及一些在京目擊者的記載看,李自成農民軍中確有一個被稱為“李公子”的擔任都督的李岩存在。但認為即使李岩確有其人,而紅娘子破城相救之說仍不可信。因為查乾隆《杞縣誌》,在崇禎年間,從未發生過饑民攻破縣城殺死知縣的記載。此外,許多記載有李岩事跡的史籍,都不提紅娘子。
在《綏寇紀略》等書中,有關紅娘子的身世和起事始末,都語焉不詳。我們至今連她姓什麼,都還不知道。僅知道她是一個“踏繩妓”,走江湖的雜技表演者。所稱“紅娘子”,恐系以穿紅色衣為標誌。這在明末農民起義中也並非無線索可尋。因此,有些研究者認為,紅娘子率領的大概是一支白蓮教起義軍,因為身穿紅衣,被稱為紅娘子。
紅娘子的最後結局,同李岩一樣,也是一個謎,按《永昌演義》中的說法,紅娘子後來成了白蓮教首領,在李岩死後,還見過出家當了和尚的李自成。當然,這只是小說家言,而不是歷史了。
關於有無李岩和紅娘子的爭論,至今還在繼續。顧誠在1984年出版的《明末農民戰爭史》一書中,重申了他的並無李岩其人的觀點。而謝承仁在《李自成新傳》(198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一書中,則認為李岩確有其人。這兩部書,都是研究李自成農民軍的力作。究竟孰是孰非,只好留待專家們作出進一步的回答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