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油糍粑

長沙的糖油粑粑造價便宜,主要原料是白面和蔗糖,但其製造工藝精細講究,有特殊的製造過程。

原料

水磨糯米粉,糖汁 (糖汁是白糖、紅糖、蜂蜜兌水而成。)

製作 

1、油鍋燒熱,糯米粉搓成餅狀下鍋。 油要多放些。因為又要搓麵團又要煎給粑粑翻身,手忙腳亂,火可以稍小,否

糖油糍粑油糍

則不好掌控。

2、翻煎粑粑。注意,不要煎到太老,否則容易爆破。

3、待粑粑兩面都呈淺金黃色,將調好的糖汁倒入。糖水和油迅速融合,冒泡。 這一過程要反覆翻拌,讓每個粑粑都均勻沾到糖汁。

粑粑漸漸變軟,著色,油光發亮,看看差不多了,起鍋盛盤。

名字來由

長沙的糖油粑粑造價便宜,主要原料是白面蔗糖,但其製造工藝精細講究,有特殊的製造過程。它雖不能登大雅之

糖油糍粑糖油糍粑

堂,更不能與山珍海味、魚翅熊掌相媲美,但正是因其廉價的身份,它能出入平常百姓家,受到民眾的厚愛,成為民間長吃不厭的小吃。在長沙,不管人的俊美醜惡、身份地位,也不管男女老少,凡是熱愛生活、懂得享受吃的樂趣之人,都有吃糖油粑粑的美妙感受,都對那三毛錢一個的糖油粑粑有特殊感情。早上三個糖油粑粑下肚,可飽一天精神,充沛體力,下午三個糖油粑粑打牙祭,提神飽肚,精神旺盛,糖油粑粑的滋味和作用在長沙人眼裡都是奇妙無窮的。  

典故

一位長沙人大病一場,在生病的日子裡,他飲食無味,吃什麼吐什麼,家人想盡辦法,都無法讓他有食慾。最後,家人問他想吃什麼,他說就想吃糖油粑粑。當一碗黃嫩嫩、香噴噴的糖油粑粑端到他面前時,他果然就來了胃口,三下五除二就把糖油粑粑吃了個底超天。以後,他天天雷打不動要吃三個糖油粑粑。  

味道

吃糖油粑粑急不得,新鮮出鍋的糖油粑粑金黃脆嫩,甜而不濃,油而不膩,軟軟的,柔柔的,色香誘人,引人胃口大

糖油糍粑糖油糍粑

開,使人恨不得一口氣就全部吞下。但剛出鍋的粑粑,正入火候,熱氣騰騰,一不小心就會燙著舌頭,傷著嘴。因此吃糖油粑粑時不能狼吞虎咽,一掃而光,而要慢條斯理,悠著樂著地一點點吃,一點點品嘗。性急的長沙人乾什麼都風風火火,但吃糖油粑粑時卻不急不燥,非常有耐心。長沙人常常買上一碗糖油粑粑,一路逛街行走,一路慢慢嘗用。吃粑粑時,他們會停止一切思考,忘記周圍一切場景,所有的心思都傾注在粑粑上,先用嘴巴輕輕吹散粑粑上的熱氣,用筷子翻動著小塑膠碗內的粑粑,再用舌頭舔舔粑粑,然後才一小塊一小塊地吃著,慢慢地、細心地咀嚼著,吞咽著,把粑粑的甜味、香味一股腦兒地、悠悠地吞進肚裡,讓腸胃溫和地消化著。他們就這樣一路走來,一路吃,旁邊的路人張巴著嘴吞口水,吃得自己全身發熱,心神快活,腳下生風。吃完了,抹抹嘴巴,他們就會感覺日子變得特別的輕快和逍遙。

其他

聽說長沙最正宗的糖油粑粑在南門口,那裡有一個賣糖油粑粑的老婆婆,老婆婆一生靠糖油粑粑過日子,她做糖油粑

糖油糍粑糖油糍粑

粑做出了味道,做出了情感,做出了日子的甜美和幸福。她的糖油粑粑圓溜溜、油亮亮,黃而不焦,軟而不粘,香中帶甜,甜而帶香,甜到心裡,香到心裡。靠著這糖油粑粑,她一家人衣食無憂,她也遠近聞名。她的糖油粑粑生意極其火爆,吃糖油粑粑的人總是排成長隊,她的糖油粑粑供不應求,讓多少人等了今天等明天,等得眼饞口饞。老婆婆的糖油粑粑材料都是採用上好的白面、精油、蔗糖做的。料要好料,但同時加工過程也有特別的竅門,加多少的糖,燒多大的火候,炸多長的時間,老婆婆都是用心而量,把握得正好。好些吃她糖油粑粑長大的長沙人,說起老婆婆的糖油粑粑就會口齒生津,食慾膨脹。現在,天天吃大魚大肉的長沙人,時不時會到南門口韻一韻糖油粑粑的味,讓這糖油粑粑喚起麻木的味覺。

成都風味小吃與之區別

先將糯米製成粉,加水後揉成粉團,搓成直徑約三厘米的圓條,再分成重約三十克的圓球,用拇指在中心按個厚薄均

糖油糍粑糖油糍粑

勻的凹形,使圓球內部呈空心狀,再將其放入菜油鍋中加紅糖炸製成熟。其特點是色澤黃亮,外酥內糯,香甜可口。

武漢著名小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