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制定背景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由國家發改委會同環保部等部門編制,並於2010年11月26日組織召開了《“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專家論證會。 
作為“十二五”時期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之一,《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將對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和循環利用產業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等支持,促進綠色經濟產業鏈的形成與發展。

規劃內容

在《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具體結構上,分為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和資源的循環利用三個方面。
具體而言,在節能產業方面,一是發展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包括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餘熱余壓利用裝備、節能監測技術和裝備,重點示範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基於吸收式換熱的新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技術等;二是發展高效節能產品,包括家用和商用電器、照明產品、建材產品和汽車等,重點研發和示範具有自主智慧型財產權的新型節能汽車及配套系統,重點推廣能效等級為1、2級的高效節能產品;三是發展節能服務產業,推動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提供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等"一條龍"服務,以節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資的市場化節能服務模式。
在環保產業方面,一是發展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包括污水、垃圾處理,脫硫脫硝,高濃度有機廢水治理,土壤修復,監測設備等,重點攻克膜生物反應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藍藻治理和污泥無害化處理技術裝備等;二是發展環保產品,包括環保材料、環保藥劑,重點研發和產業化示範膜材料、高性能防滲材料、脫硝催化劑、固廢處理固化劑和穩定劑、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替代產品等;三是發展環保服務,建立以資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設計和建設、設施運營和維護、技術諮詢和人才培訓等為主要內容的環保產業服務體系,加大污染治理設施特許經營實施力度。
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方面,重點發展共伴生礦產資源、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汽車零部件及機電產品再製造,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餐廚廢棄物、建築廢棄物、道路瀝青和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重點解決共性關鍵技術的示範推廣。

產業前景

據有關行業協會和專家測算,截至2009年底,國內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1.7萬億元,在節能服務產業協會註冊的節能服務公司500多家,城鎮污水垃圾運營企業1000多家。預計2010-2015年,城鎮污水垃圾、煙氣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投資可達6000多億元,運營服務規模將超過6000億元。 在節能產業方面,主要方向是發展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包括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餘熱余壓利用裝備、節能監測技術和裝備,重點示範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基於吸收式換熱的新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技術等。 
同時,《規劃》中亦關注高效節能產品及推動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規劃》將推動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提供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等一攬子服務,並以節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資的市場化節能服務模式。 
而在環保產業方面,《規劃》提出發展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包括污水、垃圾處理,脫硫脫硝,高濃度有機廢水治理等。 
根據環保部政研室主任夏光的理解,就是“把所有能夠通過市場的辦法解決的,以節能環保為目的的產業活動都納入到規劃中”。 
節能環保等新型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我國實施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畫中,有2100億元用於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環境建設,而目前規劃的一系列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也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之一。 
儘管我國環保產業有了一定規模,但總體而言缺少原創性開發和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有限;同時,產業政策體系發展也很不完備。 
夏光告訴本報記者,目前獲批的《節能環保產業規劃》屬於意見性和導向性檔案,而涉及具體的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目前還在研究中。“節能環保企業今後將有望獲得更多的稅收優惠。” 
何炳光表示:“完善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政策機制,僅僅依靠市場機制往往無法解決所有問題,要求政府制定和完善促進綠色循環經濟發展的產業,財政、稅收、金融、投資等方面的激勵和約束性的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綠色經濟。” 
據其介紹,面向節能環保產業的財政政策制定的主要方向,是繼續落實和完善已經出台的有關節能環保、資源利用、新能源發展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要推進重點節能工程,加強政府採購中的循環再生產品的比重。 
根據目前的《企業所得稅條例》規定,從事節能環保企業可以得到“三免三減半”,即第一年至第三年可免交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徵收的優惠的基礎上,有關部門還在考慮是否可以將15%的所得稅再減半。 
而金融政策的制定方向,則是繼續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企業融資上市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