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葉秋葵[植物]

箭葉秋葵[植物]
箭葉秋葵[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箭葉秋葵(Abelmoschus sagittifolius (Kurz) Merr.)又名五指山參、紅花馬寧等。錦葵科秋葵屬。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具蘿蔔狀肉質根,小枝被糙硬長毛。蒴果橢圓形,4長約3厘米,直徑約2厘米,被刺毛,具短喙;種子腎形,具腺狀條紋。花期5-9月。 喜溫暖,喜陽,具有一定的耐寒性。主要分布在雲南文山、西雙版納、臨滄、怒江、保山等地州,海拔900-1600米的低丘、草坡、曠地、稀疏鬆林下或乾燥的瘠地常見。

形態特徵

箭葉秋葵[植物] 箭葉秋葵[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具蘿蔔狀肉質根,小枝被糙硬長毛。

葉形多樣,下部的葉卵形,中部以上的葉卵狀戟形、箭形至掌狀3-5淺裂或深裂,裂片闊卵形至闊披針形,長3-10厘米,先端鈍,基部心形或戟形,邊緣具鋸齒或缺刻,上面疏被刺毛,下面被長硬毛;葉柄長4-8厘米,疏被長硬毛。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纖細,長4-7厘米,密被糙硬毛;小苞片6-12,線形,寬1-1.7毫米,長約1.5厘米,疏被長硬毛;花萼佛焰苞狀,長約7毫米,先端具5齒,密被細絨毛;花紅色或黃色,直徑4-5厘米,花瓣倒卵狀長圓形,長3-4厘米;雄蕊柱長約2厘米,平滑無毛;花柱枝5,柱頭扁平。

蒴果橢圓形,4長約3厘米,直徑約2厘米,被刺毛,具短喙;種子腎形,具腺狀條紋。

花期5-9月。

生長環境

箭葉秋葵 箭葉秋葵

喜溫暖,喜陽,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深厚和排水良好的黏質壤土或鈣質土。長江以北地區成宿根性,入冬地上部分枯萎,次春萌發新枝。

常見於海拔900-1600米的低丘、草坡、曠地、稀疏鬆林下或乾燥的瘠地。

分布範圍

產廣東(包括海南島)、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

分布於越南、寮國、高棉、泰國、緬甸、印度、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等國。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

播種宜在早春進行,可行條播。出苗後經1-2次間苗,即可移植,株距20cm左右。幼苗需覆蓋越冬。翌春定植,株距50cm。

栽培技術

1.整地作畦

施足基肥大田種植地塊要深耕細耙,畝施優質有機肥5000千克、磷肥50千克作基肥。深耕25厘米-30厘米,然後做成1.2米左右的畦。庭院宅旁種植,在挖坑時清除瓦礫灰渣等,亦應施足肥量。

2.直播

4月上旬至6月上旬均可春夏直播,行距70厘米-80厘米,株距30厘米,播深3厘米左右,每畝留苗3000株。

3.育苗與定植

首先用25℃左右溫水浸種催芽,一天即可萌發,有短芽時播於苗床或營養杯中,穴距6厘米-9厘米,出苗後2片-4片真葉時即可定植,每畦栽3行,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40厘米,每畝留苗3000株-4000株。定植時間北方最好在農曆穀雨節後,一般應根據當地氣候適時早栽,以利早發快長多結果。

4.加強肥水管理

一般苗期追肥1次-2次,每次畝施尿素5千克-10千克,施後澆水,注意中耕除草。生長中期和結果期,要及時依據長勢滿足其對肥水的較大量需要。每畝可再追施尿素10千克-20千克,並適時葉面噴施0.3%的多元微肥。如果植株上發生的分枝太多,則要及時摘除,以保證主莖不斷結果。

5.病蟲害防治

秋葵病蟲害能力較強,整個生長期內很少有病蟲害發生,但也發現前期有少量紅蜘蛛為害,一旦發生應及時防治。

6.適時採收

秋葵植株一般從7片-9片葉開始先後開花,花後3日-5日即可採收作菜,以果皮脆嫩、指甲易劃破為宜。若留種則要待蒴果果皮變黑、完全成熟後再收穫。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本種花大,有紅花株和黃花株兩型,植株葉形變化豐富,觀賞性強,育種價值高。宜盆栽觀賞或庭院花壇栽培。

藥用價值

根入藥,治胃痛、神經衰弱,外用作祛瘀消腫、跌打扭傷和接骨藥。越南北部以根作止痢和滋補劑。

【採集】冬季挖根,洗淨,切片,曬乾。

【性味】甘淡,微溫。

【功用主治】滋養強壯。治神經衰弱,頭暈,腰腿痛,胃痛,腹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

【白藥】撤拉果子:全草用於頭暈,神經衰弱《滇藥錄》。撒蠟果子,火炮草:全株治頭暈,神經衰弱《滇省志》。

本種根入藥,治胃痛、神經衰弱,外用作祛瘀消腫、跌打扭傷和接骨藥。越南北部以根作止痢和滋補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