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屆金球獎

第68屆金球獎

第68屆金球獎,於台北時間2011年1月17日在好萊塢貝弗利山希爾頓酒店舉行。

綜述

台北時間2011年1月17日(美國時間1月16日),第68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頒獎典禮在好萊塢貝弗利山希爾頓酒店舉行,眾多影視紅星亮相紅地毯,現場星光熠熠。
社交網路》成為本次頒獎禮的最大贏家,除了拿到分量最重的最佳劇情片獎項外,導演大衛 芬奇(David Fincher)獲最佳導演獎,編劇亞蘭 索金(Alan Sorkin)獲最佳編劇獎,該片的電影音樂還獲得最佳原創音樂獎。而憑藉在電影《黑天鵝》的出色發揮,女星娜塔麗 波特曼獲得金球獎戲劇類最佳女主角,有著“英國頭號帥哥”之稱的50歲男星科林 費斯憑《國王的演講》獲得戲劇類最佳男主角。
在同時頒出的電視類獎項中,《海濱帝國》獲得劇情類最佳劇集,劇情類最佳男女主角分別由史蒂夫 布希密(《大西洋帝國》)、凱特蕾 薩加爾(《混亂之子》)獲得。

獲獎名單

電影類獎項

劇情類最佳影片:

《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
喜劇/音樂類最佳影片:
《孩子們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
最佳導演:
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
劇情類電影最佳男演員:
科林·費斯(colin firth)-《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劇情類電影最佳女演員:
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黑天鵝》(Black Swan)
喜劇/音樂類最佳男演員:
保羅·吉亞瑪提(paul giamatti)-《巴尼的一生》(Barney's Version)
喜劇/音樂類最佳女演員:
安妮特·貝寧(Annette Bening)-《孩子們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鬥士》(The Fighter)
最佳女配角:
梅麗莎·里奧(melissa leo)-《鬥士》(The Fighter)
最佳劇本:
《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阿倫·索爾金(aaron sorkin)
最佳卡通片: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最佳外語片:
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丹麥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特倫特·雷諾(trent reznor)和阿提戈斯·羅斯(atticus ross)
最佳電影歌曲:
《滑稽表演》(Burlesque)-《Bound to You》、《You Haven't Seen The Last of Me》電視類獎項

最佳劇情類電視劇:
《海濱帝國》(Boardwalk Empire)
最佳音樂或喜劇類電視劇:
歡樂合唱團》(Glee)
劇情類電視劇最佳男演員:
史蒂夫·布西密(Steve Buscemi)-《海濱帝國》(Boardwalk Empire)
劇情類電視劇最佳女演員:
凱特蕾·薩加爾(katey sagal)-《混亂之子》(Sons of Anarchy)
音樂或喜劇類電視劇最佳男演員:
吉姆·帕森斯(jim parsons)-《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
音樂或喜劇類電視劇最佳女演員:
蘿拉·琳妮(laura linney)-《癌莫能助》(The Big C)
最佳電視電影和迷你劇集:
卡洛斯》(Carlos the Jackal)
最佳電視電影和迷你劇集男演員:
阿爾·帕西諾(al pacino)-《死亡醫生》(You Don't Know Jack
最佳電視電影和迷你劇集女演員:
克萊爾·丹尼斯(claire danes)-《自閉歷程》(Temple Grandin)
美劇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柯爾弗(chris colfer)-《歡樂合唱團》(Glee)
美劇最佳女配角:
簡·林奇(Jane Lynch)-《歡樂合唱團》(Glee)

終生成就獎

當地時間2010年11月9日,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宣布,老牌影帝羅伯特·德尼羅將獲得第68屆金球獎終身成就獎——塞西爾·B·德米爾獎(Cecil B. DeMille Award)。
這一訊息是由著名男星凱文·史派西宣布的,頒獎儀式將在明年1月16日的金球獎頒獎禮上舉行。據悉,德尼羅曾獲得過八次金球獎提名,並憑藉《憤怒的公牛》問鼎最佳男主角。
羅伯特·德尼羅是當今美國影壇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演員之一,被公認為美國演員中演技派的代表人物。他1943年8月17日出生於紐約,60年代中期開始在一些小型的獨立製片亮相,直至1973年《戰鼓輕悄》嶄露頭角,同年拍攝馬丁·斯科塞斯的《窮街陋巷》,展開長達20多年的合作關係。

1974年在《教父2》飾演年輕時代的教父,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1976年出演的《計程車司機》獲坎城金棕櫚,1980年以《憤怒的公牛》奪得奧斯卡影帝。德尼羅於2000年獲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03年美國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至今仍活躍在銀幕上。就在不久前,他還來到北京,與眾多國內文藝界的朋友相聚,並觀看了姜文的新作《讓子彈飛》。
羅伯特·德尼羅主演的公認經典(或傑作)有:《窮街陋巷》、《教父2》、《計程車司機》、《一九零零》、《獵鹿人》、《憤怒的公牛》、《美國往事》、《鐵面無私》、《午夜狂奔》、《好傢夥》、《盜火線》等;此外他還做過導演,作品包括《布朗克斯的故事》和《特務風雲》;近年出演的《拜見岳父大人》系列、《天倫之旅》、《彎刀》等均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或口碑。
之前被授予金球獎終身成就獎的包括去年的馬丁·斯科塞斯,前年的史蒂文·史匹柏,以及沃倫·比蒂、安東尼·霍普金斯、麥可·道格拉斯、阿爾·帕西諾等。

提名綜述

隨著台北時間12月14日晚上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正式公布第68屆金球獎提名名單,好萊塢頒獎季即將進入高潮,從電影類獎項提名來看,橫掃各大影評人類、廣播類電影獎項的《社交網路》並未如所有人期待的那樣,占據這個全球最高級別媒體電影獎的鰲頭,它在本屆金球獎一共入圍六項提名,這個數量剛剛與去年提名數最高的《在雲端》持平,獲得本屆提名數量最多的是科林·費斯主演的《國王的演講》,儘管《國王》全球的人氣輸了《社交網路》一大截。而最佳劇情片提名名單里唯一一部在中國上映過的《盜夢空間》,也僅得四項非技術非表演類的提名,但這四項的含金量已充分體現出這是一部充滿集體智慧的商業片。對比本屆與往屆的提名名單,金球獎的口味發生著輕微的變化,但這些變化又都是合情合理的。從電視劇獎項提名來看,多部精彩美劇殺入了決賽圈,在最佳劇情劇這項最高大獎的角逐中,《海濱帝國》甚是搶眼,該劇由創作過《黑道家族》並因此獲得艾美獎的著名編劇Terence Winter打造,更是由殿堂級導演馬丁·西科塞斯執導首集。
電影類提名綜述——
最佳劇情片:五大公司各占一席
今年入圍最佳劇情片的五部電影都在不同的領域獨領風騷,《黑天鵝》在電影節、《社交網路》在網上、《國王的演講》在學術界、《盜夢空間》在全球的電影院,上周五在北美剛上映的《鬥士》還在查看期,從榮譽的分配來看,這些影片分別所代表的福斯探照燈、索尼哥倫比亞韋恩斯坦、華納兄弟、派拉蒙各占一席,派拉蒙的另一部電影——科恩兄弟執導的《大地驚雷》之前本與《社交網路》一樣在業內人氣不錯,但這次出局。或許是越臨近頒獎季上映,越容易給予記者協會更多參考的因素,但也有意料中的例外,比如去年的《阿凡達》也是在大規模公映之前就獲得金球獎提名,提名獎項雖少,但最終拿到了最佳劇情片的獎項。
表演類獎項:青年人的舞台,《鬥士》爭鋒
金球獎深得冬粉心的地方,在於將表演類獎項一分為二,一組為最佳劇情片男女主配角,一組為最佳音樂/喜劇類男女主角,雖然在實際分類條件上不能令大多數人苟同,但卻讓專業演員們有了更多獲得榮譽的機會。今年最佳音樂/喜劇類的表演獎項提名名單里,幾乎全是約翰尼·德普安吉麗娜·朱莉、凱文·史派西、安妮·海瑟薇這樣的超級巨星,約翰尼·德普更是憑《愛麗絲夢遊仙境》和《遊客》里兩個角色入圍,勝算很大,最大的威脅來自於老將凱文·史派西。《孩子們都很好》的兩位女主角也雙雙入圍。
而在最佳劇情片的表演獎項里,之前令一眾腐女心馳神往的《盜夢空間》眾帥哥都未入圍,《鬥士》占得很滿,表演類獎項也成為《鬥士》目前在提名名單上唯一的優勢,其導演入圍最佳導演也在情理之中。麥可·道格拉斯以66歲高齡再度入圍最佳男配角,雖然在《華爾街:金錢永不眠》里表現的也是一個戲骨的從容,但從全部入圍演員的表現來看,這個獎對他來說只能算是參與獎。跟去年老中青同樂的演員提名陣容來看,今年幾乎都是青年人的天下。
最佳劇情片男女主角獎項名單里,各有一位期望通過完全獨角戲的演出方式證明自己的演員,一個是《127小時》里的詹姆斯·弗蘭克、一個是《黑天鵝》里的娜塔莉·波特曼,尤其是被柔美外表束縛多年的娜塔莉·波特曼,天生只有公主命,沒有女王命,而這次與她同在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提名名單里的偏偏就有兩位女王哈利·貝瑞妮可·基德曼
最佳導演獎:對戰陪跑一個不少
文化交流類事務越來越多的丹尼·鮑爾,這次沒能憑《127小時》入圍最佳導演名單,連陪跑的資格都斷送掉了。除了三位陪跑導演,最後的熱門對戰人選當屬大衛·芬奇和大師諾蘭,這種對決情形有點類似於去年的昆汀VS詹神,當然,大衛·芬奇對《社交網路》整體的掌控性,比當年昆汀對《無恥混蛋》,要更力度更全面一些。
最佳卡通片提名:法國魔術師踢飛貓頭鷹
在經典動畫電影和新派動畫電影爭相以3D面孔占領成人和兒童市場時,迪士尼的2D卡通片依然能不動聲色地取得驚人的票房,《魔法奇緣》就是如此,而本次入圍的另外一部非3D卡通片《魔術師》亦是一部清新之作,是西維亞·喬邁在8年前的《瘋狂約會美麗都》後完成的第一部動畫長片。向動畫安妮獎看齊的金球獎最佳卡通片,並未將獲得安妮獎不少技術類獎項的《貓頭鷹王國:守衛者傳奇》納入其中。
電視類提名綜述——
《海濱帝國》提名很搶眼
該劇根據作家尼爾森·詹森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故事設定在上世紀20年代的大西洋城聯邦政府頒布禁酒令(1920-1933)後,公開售賣酒類商品成為一種違法行為。在這種背景下,多個黑幫組織為了控制白酒的買賣市場成為爭奪的焦點,該劇首季為12集。一經播出之後便獲得巨大的反響。《海濱帝國》本次獲得最佳劇情劇、最佳(劇情類)男演員、最佳女配角三項提名,來勢洶洶。
《廣告狂人》勢頭依舊
作為新人面孔,《海濱帝國》是來者不善。但大家熟悉的《廣告狂人》也不會自甘落後,《廣告狂人》本屆以最佳劇情劇、最佳(劇情類)男演員、最佳(劇情類)女演員三項大獎與《海濱帝國》旗鼓相當。《廣告狂人》曾經獲得過最佳劇情劇大獎,人脈要比《海濱帝國》紮實很多。《海濱帝國》能否一戰成名,就要看評審們是否要打破《廣告狂人》幾年來營造了獎項壟斷了。
劇情類最佳劇集的大獎爭奪無疑是重中之重,但“視帝”的爭奪也不容小覷,史蒂夫•布西密《海濱帝國》、布萊恩•科蘭斯頓《絕命毒師》 、麥可•C•豪爾《嗜血法醫》、喬•哈姆《廣告狂人》、休•勞瑞《豪斯醫生》,他們五大選手都有過驕人的戰績,誰都有機會問鼎冠軍。這是一次天地大衝撞般的爭奪,競爭之慘烈為近年來之罕見。史蒂夫·布西密、布萊恩·科蘭斯頓、喬·哈姆,他們三人會成為爭奪的中心,其中史蒂夫·布西密精湛演出讓他奪獎呼聲甚高。
在喜劇類劇集方面,《歡樂合唱團》是最閃耀的奪獎熱門,該劇集以五個獎項笑傲喜劇類劇集,該劇集的熱播已經成為美國國內的熱門話題,此番以五個提名殺入喜劇類劇集的爭奪,從形勢上來看,《歡樂合唱團》幾乎是志在必得的。唯一能與《歡樂合唱團》抗衡的就是《我為喜劇狂》,雖然該劇只拿到三項提名,但質量上乘的《我為喜劇狂》是最佳喜劇類大獎的有力競爭者,它是《歡樂合唱團》奪冠的最大阻礙。
另外,今年大熱的戰爭劇集《太平洋戰爭》僅獲得一項最佳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獎項的提名,雖有些遺憾,但影片的反響似乎也沒有達到《兄弟連》的高度,所以也不能說它的一項提名就是金球獎的評審們有眼無珠。

各獎項提名名單

電影類獎項提名

劇情類最佳影片:
《黑天鵝》(Black Swan)
《鬥士》(The Fighter)
《盜夢空間》(Inception)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
喜劇/音樂類最佳影片:
《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 in Wonderland)
《滑稽表演》(Burlesque)
《孩子們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
《赤焰戰場》(Red)
《遊客》(The Tourist)
最佳導演: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黑天鵝》(Black Swan)
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
湯姆·霍伯(tom hooper)-《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盜夢空間》(Inception)
大衛·O·拉塞爾(david o. russell)-《鬥士》(The Fighter)
劇情類電影最佳男演員:
傑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
科林·費斯(colin firth)-《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詹姆斯·弗蘭科(james franco)-《127小時》(127 Hours)
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藍色情人節》(Blue Valentine)
馬克·沃爾伯格(mark wahlberg)-《鬥士》(The Fighter)
劇情類電影最佳女演員:
哈莉·貝瑞(halle berry)-《弗蘭基與愛麗絲》(Frankie and Alice)
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兔子洞》(Rabbit Hole)
詹妮弗·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冬天的骨頭》(Winter's Bone)
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黑天鵝》(Black Swan)
米歇爾·威廉士(michelle williams)-《藍色情人節》(Blue Valentine)
喜劇/音樂類最佳男演員:
約翰尼·德普(johnny depp)-《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 in Wonderland)、《遊客》(The Tourist)
保羅·吉亞瑪提(paul giamatti)-《巴尼的版本》(Barney's Version)
傑克·吉倫哈爾(jake gyllenhaal)-《愛情與靈藥》(Love and Other Drugs)
凱文·史派西(kevin spacey)-《政客傑克》(Casino Jack)
喜劇/音樂類最佳女演員:
安妮特·貝寧(Annette Bening)-《孩子們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
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愛情與靈藥》(Love and Other Drugs)
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遊客》(The Tourist)
朱麗安·摩爾(julianne moore)-《孩子們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
艾瑪·斯通(Emma Stone)-《緋聞計畫》(Easy A)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鬥士》(The Fighter)
麥可·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華爾街2:金錢永不眠》(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
安德魯·加菲爾德(andrew garfield)-《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
傑瑞米·雷納Jeremy Renner)-《城中大盜》(The Town)
傑弗里·拉什(geoffrey rush)-《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最佳女配角:
艾米·亞當斯(Amy Adams)-《鬥士》(The Fighter)
海倫娜·伯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米拉·庫妮絲(mila kunis)-《黑天鵝》(Black Swan)
梅麗莎·里奧(melissa leo)-《鬥士》(The Fighter)
傑姬·維沃爾(Jacki Weaver)-《動物王國》(Animal Kingdom)
最佳劇本:
《127小時》(127 Hours):丹尼·博伊爾(danny boyle)和西蒙·比尤弗伊(simon beaufoy)
《孩子們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麗莎·查羅登科(lisa cholodenko)和斯圖爾特·布朗伯格(stuart blumberg)
《盜夢空間》(Inception):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大衛·塞德勒(David Seidler)
《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阿倫·索爾金(aaron sorkin)
最佳卡通片:
《卑鄙的我》(Despicable Me)
《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魔術師》(The Illusionist)
《魔發奇緣》(Tangled)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最佳外語片:
《美錯》(Biutiful)-墨西哥、西班牙
《音樂會》(Le concert)-法國
《邊疆》(The Edge)-俄羅斯
《我是愛》(I Am Love)-義大利
《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丹麥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alexandre desplat)
《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 in Wonderland)-丹尼·艾夫曼(danny elfman)
《127小時》(127 Hours)-A·R·拉曼(a.r. rahman)
《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特倫特·雷諾(trent reznor)和阿提戈斯·羅斯(atticus ross)
《盜夢空間》(Inception)-漢斯·季默(hans zimmer)
最佳電影歌曲:
《滑稽表演》(Burlesque)-《Bound to You》、《You Haven't Seen The Last of Me》
《鄉謠情緣》(Country Strong)-《Coming Home》
《魔發奇緣》(Tangled)-《I See the Light》
納尼亞傳奇3:黎明踏浪號》(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Voyage of the Dawn Treader)-《There's A Place For Us》

電視類獎項

最佳劇情類電視劇:
《海濱帝國》(Boardwalk Empire)
《嗜血法醫》(Dexter)
《傲骨賢妻》(The Good Wife)
《廣告狂人》(Mad Men)
《行屍走肉》(The Walking Dead)
最佳音樂或喜劇類電視劇:
《我為喜劇狂》(30 Rock)
《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
《癌莫能助》(The Big C)
《歡樂合唱團》(Glee)
《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
《護士當家》(Nurse Jackie)
劇情類電視劇最佳男演員:
史蒂夫·布西密(Steve Buscemi)-《海濱帝國》(Boardwalk Empire)
布萊恩·科蘭斯頓(bryan cranston)-《絕命毒師》(Breaking Bad)
麥可·C·豪爾(michael c. hall)-《嗜血法醫》(Dexter)
喬·哈姆(jon hamm)-《廣告狂人》(Mad Men)
休·勞瑞(hugh laurie)-《豪斯醫生》(House, M.D.)
劇情類電視劇最佳女演員:
朱麗安娜·瑪格麗絲(Julianna Margulies)-《傲骨賢妻》(The Good Wife)
伊莉莎白·莫斯(elisabeth moss)-《廣告狂人》(Mad Men)
派珀·佩拉博(piper perabo)-《鄰家女特工》(Covert Affairs)
凱特蕾·薩加爾(katey sagal)-《混亂之子》(Sons of Anarchy)
凱拉·塞吉維克(kyra sedgwick)-《罪案終結者》(The Closer)
音樂或喜劇類電視劇最佳男演員:
亞歷克·鮑德溫(Alec Baldwin)-《我為喜劇狂》(30 Rock)
史蒂夫·卡瑞爾(Steve Carell)-《辦公室》(The Office)
托馬斯·簡(Thomas Jane)-《大器晚成》(Hung)
馬修·莫里森(Matthew Morrison)-《歡樂合唱團》(Glee)
吉姆·帕森斯(jim parsons)-《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
音樂或喜劇類電視劇最佳女演員:
托尼·柯利特(Toni Collette)-《倒錯人生》(United States of Tara)
伊迪·凡爾克(Edie Falco)-《護士當家》(Nurse Jackie)
蒂娜·菲(Tina Fey)-《我為喜劇狂》(30 Rock)
蘿拉·琳妮(laura linney)-《癌莫能助》(The Big C)
麗亞·米雪兒(lea michele)-《歡樂合唱團》(Glee)
最佳電視電影和迷你劇集:
《卡洛斯》(Carlos the Jackal)
《太平洋戰爭》(The Pacific)
《Killers of the Earth》
《自閉歷程》(Temple Grandin)
《死亡醫生》(You Don't Know Jack
最佳電視電影和迷你劇集男演員:
伊德瑞斯·艾爾巴(Idris Elba)
伊恩·麥克肖恩(Ian MacShane)-《聖殿春秋》(The Pillars of the Earth)
阿爾·帕西諾(al pacino)-《死亡醫生》(You Don't Know Jack)
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特殊關係》(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埃德加·拉米雷茲(edgar ramirez)-《卡洛斯》(Carlos the Jackal)
最佳電視電影和迷你劇集女演員:
海莉·阿特維爾(hayley atwell)-《聖殿春秋》(The Pillars of the Earth)
克萊爾·丹尼斯(claire danes)-《自閉歷程》(Temple Grandin)
朱迪·丹奇(judi dench)-《克蘭福德紀事》(Return to Cranford)
蘿瑪拉·嘉瑞(romola garai)-《艾瑪》(Emma)
詹妮弗·洛芙·休伊特(jennifer love hewitt)-《客戶名單》(The Client List)
美劇最佳男配角:
斯科特·凱恩(scott caan)-《夏威夷5-0特勤組》(Hawaii Five-0
克里斯·柯爾弗(chris colfer)-《歡樂合唱團》(Glee)
克里斯·諾斯(chris noth)-《傲骨賢妻》(The Good Wife)
艾瑞克·斯通斯崔特(eric stonestreet)-《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
大衛·斯特雷澤恩(David Strathairn)-《自閉歷程》(Temple Grandin)
美劇最佳女配角:
霍普·戴維斯(hope davis)-《特殊關係》(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簡·林奇(Jane Lynch)-《歡樂合唱團》(Glee)
凱利·麥克唐納(Kelly McDonald)-《海濱帝國》(Boardwalk Empire)
朱麗婭·斯蒂爾斯(julia stiles)-《嗜血法醫》(Dexter)
索菲婭·維加拉(sofia vergara)-《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