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台階

第三個台階

《第三個台階》是2005年3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明達。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正在發生的社會變革及一百多年來的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實踐說明,不管這本書由誰來寫,起什麼名,它的主題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超越和回歸”。
這就是人類歷史的正本。

作者簡介

許明達,男,1945年生,1962年入北京大學歷史系世界史專業學習,畢業於“文化大革命”的歲月。由於陰差陽錯,誤入經濟研究領域,1992年被破格評為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津貼。歷史沒有學好,經濟又非科班,兩門學科都是半生不熟,在別無選擇中只好用歷史的方法觀察經濟,用經濟的眼光分析歷史。

圖書目錄

序 言 在超越中回歸
第一章 人的本質在勞動
——社會主義的人本關懷
勞動的雙重目的
勞動的最初動因:為了生存
勞動的深層含義:實現自我
勞動雙重目的的變化規律
勞動創造人”的內涵
層次需要理論的返璞歸真
“我(I)”應該大寫 l
啟蒙思想家對“我”的認識
空想社會主義者的自我分歧
偉大的馬克思如是說
馬克思的勞動異化理論
何謂勞動異化
資本主義是典型的勞動異化
解決勞動異化需要物質力量
人類的勞動定律
被動性勞動是一種痛苦
勞動興趣來自實現自我
社會主義是勞動異化的最終解決
第二章 敲開“核心”始見真
——社會主義的實現條件
馬克思的發現
唯物史觀使社會主義成為科學
生產力不能歸結為工具
“發現”等待新的發現
對生產力概念的梳理
狹義生產力:人的能力
中義生產力:三要素結構
泛義生產力:包容一切
認識生產力三要素
自然力:人類的母親
勞動力:勞動成熟度的載體
工具力:效率的尤物
生產力三要素貢獻結構
生產力如何演變
自然生產力獻曲線的解讀
工具(資本)生產力貢獻曲線的解讀
勞動(知識)生產力貢獻曲線的解讀
生產力發展階段的自然形成
生產力的節點就在這裡
生產力的第三個台階
什麼是社會主義生產力
蒸汽機不是社會主義生產力
喪鐘為何沒有敲響
時間怎樣變成蘭州拉麵
重新確定社會主義發生的時點
第三章 我的勞動屬於我
——社會主義的勞動本位
勞動產權本位論
人類的衝突來自何處
勞動產權本位的提出
從人的單元性看勞動本位
看似簡單更複雜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態度
經濟的裸體
馬克思無法保持沉默
勞動產權本位中的公平
經濟的活力藏在哪裡
勞動本位的歷史命運
勞動本位的否定之否定
重建個人所有制的生產力要求
消除勞動本位中的困惑
何人反對勞動本位
利己不損人的勞動本位
勞動本位和共同利益的兼容
一般道德要以經濟道德為基礎
實現自我中的勞動產權本位
自我實現和勞動產權本位的關係
勞動所有權和享用權的分離
第四章 莫把自由等閒看
——社會主義的終極目標
何謂人的自由
人受到什麼樣的束縛
自由的基本屬性
自由的發展規律
自然支配人的階段
物支配人的階段
人的自由發展階段
解除雙重束縛的同步性
兩種束縛的聯繫
勞動成熟度與自由
第五章 正本清源析“決裂”
——社會主義的所有制度
研究所有制的方法論
從“現實的、有生命的人”出發
製造所有制的是人
在歷史變遷中認識所有制
“毋須有”的公有制
原始社會瓦解的根本原因
原始社會瓦解以後的所有制
為了勞動的自由和解放
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的悖論
財產公有恰恰是為了勞動本位
混沌如何產生
詮釋“徹底決裂”
分清兩種貌合神離的財產公有
“徹底決裂”之“底”
“決裂”並非發生在瞬間
剝奪剝奪者不是“決裂”的唯一方式
超前“決裂”是強扭的瓜
恩格斯與列寧相距年的對話
適得其反的結果
找不到感覺
可怕的蛻變
創始人在“決裂”時點上的失誤及自我修正
“徹底決裂”的時刻尚未到來
對時點的重新估計
恩格斯一生中的最後一篇論文
十月革命的教訓和列寧的覺醒
馬克思的假設已不存在
十月革命的理論依據
十月革命的生產力時點分析
列寧的輕心
及時的反思
新經濟政策的歷史回味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重新啟動中國歷史中的失誤和鄧小平的糾正
特殊的歷史軌跡
建國時的生產力時點
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
歷史主動性的體現
從清醒到幻覺
一大二公”的共產風
人心思變
為人民而思考
與資本說再見不在今天
第六章 世上何物最珍貴
——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
時代要求重新認識
衡量勞動價值的尺度在哪裡
傳統勞動價值論面臨挑戰
尋找中的偏差
創新性勞動的價值
被馬克思遺忘的勞動
疑惑中的思考
馬克思為什麼會“忽視”
技術上的原因
為最廣大的勞動群體仗義
歷史的局限是一張無形的網
對剩餘價值理論的修訂
相對剩餘價值從哪裡來
“不變資本”並非不變資本
資本的有機構成與剝削量無關
走出分配的迷宮
傳統勞動價值論與勞動本位論的對立
還是要讓市場來決定
一定要承認創新性勞動的價值
第七章 但求效益最大化
——社會主義的經濟調控
再認識一下市場和計畫
市場原本不是經濟調控手段
市場無心又無力
計畫不能包辦一切
馬克思計畫思想的是與非
馬克思主義的題中之意
社會主義的重要構件
理論與實際的時差
早了和糟了是一對孿生子
時點錯誤中的計畫變異l
與社會主義的目的相違背
計畫如何損害“”的最大化
艱難而大膽的一步
毛澤東的率先懷疑
衝破“姓社姓資”的討論氛圍
正確理解鄧小平的經濟調控理論
什麼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
市場和計畫的動態組合
靜態的探索沒有意義
市場退出的生產力條件
計畫實施的生產力條件
計畫與市場組合的動態分析
第八章 夢裡尋他千百度
——社會主義的科學原型
清晰中的模糊
《共產黨宣言》的使命
模糊為何持續至今
如何消除模糊
以自然為第一生產力的歷史
第一階段(~A區間原始社會)的情況
第二階段(A~B區間農本社會)的情況
以工具(資本)為第一生產力的歷史
第三階段(B~C區間資本社會前期)的情況
第四階段(C~D區間資本社會後期)的情況
以科技為第一生產力的歷史
第五階段(D~E區間人本社會第一階段)的情況
第六階段(E交叉點以後)的情況
人類社會的必然走向
社會主義的科學原型
“以人為本”的社會
“三位一體”的捆綁遊戲
對社會主義模型的多種視角
生產力的社會主義論
生產關係的社會主義論
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論
在資本主義“健康”的背後
資本主義世界的兩種情結
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
資本主義如何死亡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唯物史觀中的“中國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特點
第九章 話到終了是科技
——社會主義的根本路徑
社會主義和科學
世紀的“科技熱”
“科技熱”的生產力背景
科技造就社會主義
中國歷史的輝煌和嘆息
黃河的血脈
延誤的起飛
站在第三個台階上
鄧小平的遠見卓識
創新是靈魂
誰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
科學的春天在哪裡
認識跟上時代
營造新的體制
永恆的稀缺
結 語 在回歸中實現
後 話 在攀登的軟梯上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