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

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由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和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整合重組成立的,是目前中國唯一的集殲擊轟炸機、轟炸機、運輸機、民用飛機和特種飛機設計的研究機構。

簡介

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

經國防科工委批准,由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和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整合組建的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6月28日在有中國“飛機城”之稱的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正式宣告成立。研究院上海分院將於29日在上海成立。

概述

中國一航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一航一飛院)是根據國防科工委“科工改[2003]458號”、中國一航“航民機[2003]269號”檔案精神,按照“整合、凝聚、創新、卓越”大集團戰略,以原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和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為基礎,經過業務和資源整合,於2003年6月28日整合成立的集殲擊轟炸機、轟炸機、民用飛機、運輸機和特種飛機等設計研究於一體的大中型軍民用飛機設計研究院。總部在西安,上海設有分院,現有職工近3000人,擁有設計試驗手段先進、工程經驗豐富的軍民機兩支專業完整的研製隊伍。

2800多名職工中,2000人是專業技術人員。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員96人,高級工程師480多人,工程師700多人,擁有軍用和民用飛機兩支專業完整的設計隊伍

在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歷史上,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和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先後完成了運十飛機、運七飛機、“中國飛豹”等30多種軍民用飛機的改進改型和自行設計任務。

公司特點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由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和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整合重組成立的,是目前中國唯一的集殲擊轟炸機、轟炸機、運輸機、民用飛機和特種飛機設計的研究機構。

公司文化

堅持“航空報國、追求第一”的理念,形成了“報國、拼搏、求實、創新、團隊”的“飛豹精神”,發揮西安和上海綜合優勢,同心協力、不辱使命、與時俱進、保質按時,完成國家重點型號任務,強院富民,把研究院建成一個集殲擊轟炸機、民機、特種飛機和運輸機等的設計研究為一體的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力的大中型飛機設計研究院,為“軍用飛機進入世界強者之林,民用飛機爭得一席之地”而努力奮鬥!

在新的歷史時期,第一飛機設計研究在重點飛機型號研製中激情進取,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用心血和生命忠誠地實踐“航空報國,追求第一”的崇高理想,建成了以CATIA軟體為基礎,具有智慧財產權的CAD/CAE/DMU/PDM集成數字飛機工程及設計系統,突破了一批重大航空技術關鍵,有力地推進了航空工業技術進步,縮短了我國航空科技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

輝煌“十五”記

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

五年來,全院各項固定資產投資是“九五”期間的6倍。固定資產總額是“九五”末的3.6倍。

“十五”期間,通過多項軍民機型號任務的磨礪和鍛鍊,一航一飛院培養和造就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優秀科研和管理隊伍,一大批中、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在實戰中鍛鍊成長為科研和管理骨幹,核心人才隊伍實現了新老交替。目前,一線工程技術人員達到1300餘人,全院35歲以下的工程師超過500人,30歲~45歲的高級工程師全院近400人,構成了研究院技術隊伍的主力;55歲以下的研究員近100人,成為研究院各專業學科的帶頭人。

各項收入穩步增長

“十五”期間,一航一飛院通過整合、調整,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軍品生產體系,實現了從單一的地面保障設備向多類機載產品的轉變,使軍品生產呈現出跳躍式發展的良好勢頭。從2000年起步,軍品生產五年間增長了20倍。

在軍品生產不斷增長的同時,一航一飛院下屬的民品經營也連上台階。五年來,西安飛豹科技發展公司民品生產總收入比“九五”期間增長了196%,超額完成了“十五”定的目標,經濟效益大幅增長,企業知名度大為提高。上海分院飛翔公司充分利用上海的地域優勢,積極開發高科技產品,總收入達到“九五”期間的2.5倍。西安藍天實業公司也在“十五”期間取得了長足發展。五年來,藍天實業公司經營業績穩步增長,總收入比“九五”期間增長了150%,超額完成了“十五”確定的目標。

實現強院富民 樹立嶄新形象

翻開研究院的歷史,有著光榮傳統的一航一飛院人始終堅持“不拄洋拐棍”,自強不息,以設計出中國人自己的飛機為己任,在中國航空發展史上樹起了“五座里程碑”中國第一架支線客機 ——“運七”飛機;中國首架空中預警機——“空警一號”;中國第一架噴氣客機——“運十”飛機;中國第一架殲擊轟炸機——“飛豹”飛機;中國第一架輕型公務機——“小鷹—500”。

回首“十五”,一航一飛院在科研實力、基礎設施、人才隊伍以及院容院貌等各個方面均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經濟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長。職工生活條件也得到明顯改善。

研究院企業文化建設成效顯著,管理與文化有機結合,強勢打造研究院“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文化留人”的成才環境,營造出“和諧管理、舒暢工作”的文化氛圍。

“十五”期間,總部和分院分別持續保持了陝西省和上海市的雙文明單位榮譽。研究院繼2003年獲得共青團中央和全國青聯聯合授予的“中國青年科技創新先進集體”榮譽後,又於2004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科技院所半個世紀以來獲此殊榮的第一家單位;研究院的文化建設榮獲“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實踐創新獎”。一航一飛院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胡錦濤總書記、吳邦國委員長、曾慶紅副主席、黃菊副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來院視察,充分肯定了一航一飛院取得的成績,並為一航一飛院的未來寄予厚望。

全面完成型號任務

“十五”期間,一航一飛院承擔了三大國家重點型號、國家“十五”重點工程ARJ21新支線機、中國第一架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通用飛機“小鷹—500”。型號任務之多、難度之大、進度之急,在一航一飛院歷史上前所未有。面對繁重的型號任務和難得的發展機遇,全院幹部職工在“航空報國、追求第一”的集團理念激勵下,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型號任務之中,按照國家要求優質高效全面完成三大重點型號任務;中國民機產業的最後火種ARJ21新支線飛機在一飛院這支鐵軍的奮勇拼搏下正按預定計畫順利向前推進:在自主創新的同時,按照國際慣例,與19家國外一流供應商同台競技開展高層次的國際合作,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小鷹-500飛機取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成為我國目前為止唯一通過試航審定的通用飛機,可以正式投入市場。

這不平凡的五年是一航一飛院歷史上取得成績最多、發展最快、對國家貢獻最大的五年。五年中,經過型號研製的歷練,研究院的科研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型號研製中大膽創新。一航一飛院在國內首次採用產品數位化定義技術和數位化預裝配技術,設計出中國航空史上第一架全機數字樣機,實現了我國飛機設計手段的革命,並在國內第一個套用VPM軟體實現了跨地域的異地產品數據管理,建立了基於一院兩地異地協同設計、全國四家製造廠商協同製造、全球19家成品供應商提供成品的民機研製體系。目前,一航一飛院已基本建立了“一個平台、兩個體系”,並在其上實現了“三機套用”,初步形成了具有一航一飛院特色的飛機數位化研製體系。“一”大於二

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的組建,是為適應激烈競爭的國際民機市場,探索中國民機的發展道路而做出的一項重大舉措。2003年,在新支線飛機研製的關鍵時刻,為凝聚東西兩地的研製力量,確保新支線項目的成功,一航領導高瞻遠矚、果斷決策,做出了“蓄八方之勢、聚行業之力、搏關鍵一役”的決定,大力推進兩所整合,在2003年6月28日組建成立了中國一航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跨越千里的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兩所合二為一帶來的竟是大於二的效果。

整合後的一航一飛院按照“無邊界化合”的要求,組建了一套團結、和諧、富有戰鬥力的領導班子,通過實行運行體系“七統一”,對全院工作實行統一管理,形成了“一套機構、兩地運行”的管理模式。

通過流程再造,使西安和上海兩地人員都在原資源基礎上,按照新的、統一的流程共同工作,逐步形成了一院兩地全面融合、有效協調運行的可喜局面,成為我國航空工業戰略結構調整的成功典範。

近三年來,一航一飛院兩地科技人員相互協作、並肩作戰連續27個月實行“611”甚至“713”工作制,使新支線飛機的研製取得了重大進展。2004年12月,一航一飛院發出ARJ21飛機90%結構設計圖紙、50%系統設計圖紙。2005年底,完成了中國一航確定的ARJ21飛機“9月完成JDP工作、10月完成長周期零部件發圖、12月完成經適航認可的圖紙發放、年底凍結技術狀態”的四大節點任務,打開了新支線飛機研製工作的新局面。2006年一季度,ARJ21詳細設計圖紙通過試航審查,已發出16餘萬A4圖紙,其中結構發圖92700A4;結構圖紙已全部發往生產單位,跟產隊伍於年前就已開始陸續奔赴各生產單位;ARJ21質量複查工作也已全面展開。2006年二季度,相關單位將繼續加大生產現場的跟產力度,在工作的“嚴、細、實”上下功夫,提高現場問題處理速度,繼續、持續、深入的按照預定計畫推進ARJ21項目。

黃浦江水執著的流過,鐘鼓樓的鐘聲沉著的敲響。一雙粗大厚實的手,一雙纖細白皙的手,兩隻手緊緊合在一起,共同捧起中國民機產業的火種——ARJ21。“中國人要有自己的民用飛機,這是幾代航空人心中矢志不渝的夢想。現在,ARJ21就是圓夢的開始,這是國人的期待,民族的希望。對此,我們的選擇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成功。”兩隻手的指揮者,中國一航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院長吳光輝堅定而執著地說。

人才隊伍建設成果豐碩

“十五”期間,一航一飛院科研基礎設施、設計手段、試驗條件和生產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不僅全面保證了重點型號和新支線任務的完成,也為研究院的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十五”期間,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空前。300#科研大樓拔地而起,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綜合航電火控試驗室、新的強度試驗室、防火試驗室、樣機庫、總配電站、35KV變電站和兩路供電設施等相繼投入使用。上海分院建成了國際化、高水平的ARJ21飛機綜合試驗室。這些科研保障條件建設項目在重點型號和新支線機研製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有力地保證了軍民機型號任務的完成。時任一飛院院長的黃強將保障條件建設形象的稱為“第二火線”。

公司成就

承接兩所凝重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創造了我國航空工業史上輝煌的一頁。2004年4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視察閻良飛機城時,高度讚揚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的突出貢獻。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先後成功地設計了運七飛機系列、空警一號、運十飛機、中國飛豹飛機、小鷹-500等十多種飛機,圓滿完成了數千項國家下達的航空和國防課題研究,創造了近百項國家第一,填補了數十項航空領域的空白,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6項,部(省)級重大科技進步獎329項,其中運七飛機、運十飛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CAD/CAMM被評為1986度中國十大科技成果之首,中國飛豹飛機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同時,與美國、法國、俄羅斯、英國、韓國等10多個國家建立了合作關係。

成為我國飛機研製領域中堅力量

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

位於西安閻良飛機城的中航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創造了中國航空工業史上多項“第一”:第一架渦扇支線客機運七、第一架空中預警機空警1號、第一架殲擊轟炸機“中國飛豹”、第一架新型渦扇支線客機ARJ21。同時,也正是在這裡,掀起了我國飛機設計手段的一場劃時代革命:率先採用三維數位化設計技術,創造出國內第一架全機數字電子樣機,使我國飛機設計手段與國際先進水平全面接軌,從而奇蹟般地讓多項國家重點型號短時間內成功放飛藍天!

經過多年的發展,科研條件和手段得到根本改變,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占地360多畝的“回”字形的科研大樓集軍民機設計、圖書檔案、航電試驗、教育培訓於一體。在這座智慧型化大樓內,早已建成了主幹1000M、桌面100M、布點7000多點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共有1800多台(套)計算機、工作站、伺服器。一飛院也在國內首家實現了跨地域異地協同設計、製造和管理,實現了真正無紙設計和辦公自動化!設計員們正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使用與波音、空客等世界航空巨頭同樣的手段進行著各項軍民機型號的研製工作。

飛院擁有軍、民機兩支專業完整設計隊伍,科研實力雄厚,科技成果多。多年來共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0餘項。一飛院已獲得飛行器設計學科博士培養授予權,並建立了博士後工作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飛院技術人員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突破超臨界機翼氣動設計等多項國內領先、世界先進的關鍵技術,並成功套用於被譽為“中國民機最後一顆火種”的ARJ21飛機上;研製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綜合航電火控系統,將某型戰機的戰鬥力提升了整整“一代”。該型戰機在總裝舉行的各型號飛機綜合評比中,被廣大官兵評為“最好用的飛機”。一飛院作為我國唯一集軍機民用飛機運輸機特種飛機設計研究於一體的大中型軍民用飛機設計研究院,已成為我國軍、民機研製領域舉足輕重的中堅力量。目前,一飛院正抓緊國家重大專項研製契機,為實現“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現代化大型飛機設計研究院”的戰略目標而努力奮鬥。

 

中國航空科研院所

>>>進入技術百科
研究院所院所簡介主要產品航空專家
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成立於1961年,是新中國組建最早的飛機設計研究所,主要從事戰鬥機的總體設計與研究工作。中國殲-8戰鬥機 殲八Ⅱ黃志千 顧誦芬 管德 李明 楊鳳田 李天
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主要從事飛行器設計和航空航天多學科綜合性研究,致力於中國最先進殲擊機無人機研製與空天高技術發展。殲-7飛機 梟龍 FC-1 中國殲-10戰鬥機屠基達 宋文驄 楊偉
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空空飛彈研究院創建於1961年,是專業從事空空飛彈、發射裝置研製開發及批量生產的研究發展基地。PL9C紅外飛彈 TY90紅外飛彈董秉印 鄭志偉 李立坤 樊會濤 榮毅超
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是我國唯一的以直升機型號研製和直升機技術預先研究為使命的大型綜合。直-8 直-9 直-11徐朝梁 沈亨業
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我國集殲擊轟炸機、民用飛機、運輸機和特種飛機設計研究院。飛豹 運-7 空警1號陳一堅 周光耀
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中航工業特種飛行器研究所,是中國唯一從事水面飛行器和浮空飛行器等特種飛行器研究開發主機所。水轟-5轟炸機 地效飛機王洪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