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7

運-7

運-7(代號:Y-7,英文:Xian Y-7)運輸機,是中航工業西安飛機工業公司參照蘇聯安-24型飛機研製生產的雙發渦輪螺鏇槳中短程運輸機。運-7於1970年12月25日首飛,並於1984年完成試飛,1984年中國民用航空總局正式頒發運-7飛機適航證,1986年投入服務。運-7民用型屬於50座級支線運輸機。運-7的出現結束了中國民航全部使用外國飛機的歷史。運-7有多種改型,民用客機“新舟”系列已進入國內和國際民航市場。運-7飛機是中國第一個正式投入運營的國產運輸機,填補了中短程運輸機方面的空白。該機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並為民航和軍事運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基本信息

研製歷史

運-7運-7
1966年4月,西飛公司正式啟動逆向仿製70年代引進研製安-24的任務。第一架原型機首飛後,於1977年和1979年兩次組織了飛機設計定型鑑定。由於當時尚有部分機載成品沒有定型,幾個試飛科目尚未試飛等原因,國家沒有批准設計定型。同時民航使用部門明確提出原型機的發動機功率不足,在我國部分地區的高溫高原條件下,飛機的起飛重量受到限制,商載大幅度減少。因此必須解決發動機功率問題,並必須完成單發起降的鑑定試飛、機體結構的補充靜力試驗。
1980年,運-7完成換裝大功率的渦槳5A-1型發動機的論證、設計、生產及鑑定試飛。新的發動機的功率由2550馬力提高到2900馬力,此外新的機體結構和性能顯著提高。
1982年7月24日,運-7飛機經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准設計定型,投入小批生產。在此之前成功的進行了單發起降試驗。7月30日,國家正式批准運-7飛機設計定型。1984年1月23日,中國民航局正式頒發運-7飛機適航證。1986年4月,運-7首航儀式在合肥舉行,5月1日正式向中國民航局交付,正式編入航班投入運營,打破了外國飛機壟斷中國民航客運的一統天下。截至1992年年底,各型運-7已交付85架。

結構特點

運-7運-7

運-7-100型是第一種運-7的重大改型,合作方包括香港HAECO公司。主要改進包括改裝電子設備、空調系統、內部裝飾,加裝了翼梢小翼,增加失速警告系統。駕駛艙改為三人體制,載客增加到52人。100型可以滿足在複雜氣象條件下起飛、航行和進場著陸的要求。87年4月23日,運-7-100型首飛瀋陽-平壤國際航線。
運-7-200A飛機在繼承原運-7飛機安全性的同時,進行了"脫胎換骨"的全新設計,廣泛吸收當代世界先進航空技術,大量採用國外技術成熟的先進成品。該型號從設計技術、結構布局、主要機載設備都作了重新設計,在發動機、導航通訊設備及自動飛行控制系統、駕駛體制、座艙布局等方面都作了重大改進。93年該型號首飛。1998年5月5日,作為新一代支線客機的運-7-200A飛機取得中國民用航空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這是國產民用客機首次嚴格按照與國際標準接軌的中國民用航空規章CCAR-25的規定驗證合格的飛機。
運-7-200A飛機機頭部分進行了重新設計,機身長度較運-7-100型加長1米,使客座增至56~60個,提高了飛機的運輸量和乘坐的舒適性。動力裝置採用加拿大普惠公司生產的PW127C高效率、低油耗三軸自由渦輪式發動機和美國哈密爾頓公司的247F-3高效率、低噪音四葉複合材料螺鏇槳,達到和國外先進支線飛機相同。比運-7-100型飛機降低油耗百分之三十,噪音水平也顯著降低,大大地提高了飛機的經濟性和舒適性。飛機安裝的國外先進的輔助動力裝置――APU,使飛機具備地面空調和地面自行起動發動機的能力,提高了舒適性和機場適應能力。重新設計駕駛艙,使空勤人員由運-7-100的5人駕駛體制改為2人駕駛體制,大幅度地降低了營運成本。運-7200A飛機上採用了許多一流的電子機載設備,操縱性和國際先進飛機並軌,可以作為大型飛機的教練機。先進的機載設備能夠勝任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執行飛行任務,提高了出勤率和經濟性。運-7-200A飛機還在許多方面進行了減阻、減重和最佳化設計,採用先進技術和原材料使結構減重達1000公斤,有效地增加了商載,提高了經濟型。
運-7-200A飛機除了飛支線以外,對航線距離、地面設備和機場條件有特殊要求的公務機、多用途飛機或作為旅遊包機等,都有很強的競爭力。此外,運-7-200A飛機還可以成為現代民航飛行員優良的訓練機。

改進機型

運-7-200A

運-7運-7

型機長24.708米,機高8.853米,翼展29.2米,空重137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1800千克,最大商載5500千克,巡航時速456千米/小時,滿載航程1200千米,滿座航程1600千米,實用升限8148米,起飛距離1119米,著陸距離1368米,發動機為2台PW-127C,駕駛員2人,載客56人。

運-7-200B

是200A的改進型,90年11月28日首飛。該機加長機身,增大貨艙容量;機翼修型;換裝了機載電子設備。機長24.448米,機高8.548米,翼展29.2米,空重145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1800千克,最大商載5000千克,巡航時速470千米/小時滿載航程700千米,(5噸)滿油航程1800千米,(3噸)起飛距離1190米,著陸距離1290米,發動機2台渦槳-5E。駕駛員3人,載客52人。渦槳-5E由瀋陽航空發動機研究所、哈爾濱東安發動機製造公司及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合作研製。

運-7-H500

以運-7-100客機作為基礎,後機身以蘇制安-26飛機為樣本發展的中程運輸機,89年底首飛。由於安-26是軍用型號,可以判斷H-500型實際上是中國的軍用型運-7。三人機組,貨艙為全氣密型,裝有新型通訊導航電子設備和自動駕駛儀,跑道適應能力強,有全天候能力,並具有在高溫、高原滿載起飛的能力。飛機穩定性好、操縱性好,充分滿足航空支線運輸的要求。主要改進:氣動布局與基本型相同,發動機採用單台最大功率3050馬力的渦槳-5E發動機,在左發動機上增加一台900千克推力的渦噴發動機PY19A-300作為輔助動力裝置;後機身有可自動收放的貨艙門(分關閉、平置裝卸和完全放下三個位置)、電動絞車系統和液壓傳輸裝置,可用於運載設備、貨物、救護和進行空投。
運-7軍用型的主要性能與運-7H-500貨運機基本相同。

新舟60型客機

新舟60新舟60

是運-7民用機中的最新型號,以運-7200為基礎。部分採用了世界先進水平的航空技術和成品。動力裝置為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W-127J自由渦輪式低油耗渦槳發動機,壽命40000小時,首次大修時間7000小時。油耗的降低使得新舟60的每座耗油成本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採用美國哈密爾頓247F-3全複合材料高效低噪四葉螺鏇槳。採用採用二人駕駛體制,裝有美國柯林斯公司APS-85自動駕駛系統,有飛行指引和自動駕駛能力,能夠滿足Ⅱ類盲降。安裝了美國蓋瑞特公司的APU輔助動力裝置,為飛機提供地面空調以及地面起動發動機的能力。有氣囊式除冰系統,電氣系統有50%以上的供電裕度,蓄電瓶可以滿足六次發動機起動的要求。燃油系統採用可靠性高、重量輕的引射泵輸油系統。起落架採用電子防滑剎車系統,無內胎機輪,縮短了滑跑距離,比國產運-7飛機重量減輕170kg。另外還具有地面倒車能力。座位數為50到60座,商載5.5噸。降低了機組成本,提高了運載能力。外表採用小氣密埋頭鉚釘,具有良好的氣動性能。採用先進的隱蔽式天線,徹底改變了國產飛機外表粗糙的形象。機身客艙段加長,飛機載客量增加至56-60人。垂尾加高,平尾沿翼展方向加長,提高了飛機,縱向和航向穩定性,改善了駕駛品質。按CCAR-25部的要求,客艙應急出口按Ⅲ型要求加大。機頭修型,擴大了駕駛艙的視野。
近期西飛公司又推出了運-7G型,已通過了技術鑑定,即將推向市場。但詳情尚未有報導。此外運-7未來將使用複合材料垂直尾翼

安全記錄

運-7運-7

2001年3月1日,運-7長航程改型完成了驗證試飛項目。運-7長航程型飛機1998年7月開始研製,1999年12月25日首飛。該改型採用了"飛豹”、運-7貨運型機、水轟-5、"新舟”60等飛機的成熟技術。在氣動外形上,加裝了剪下翼梢,以減小誘阻,提高升阻比,使起飛限重、單發升限、航程有較大的提高。在機翼下可加掛兩個800升或1400升副油箱,載油量由4.7噸增加到7.5噸。採用了降油耗、長壽命的渦槳-5E發動機,和提高效率及降低噪聲的J16AG10A螺鏇槳。飛機最大續航時間由5小時增到10小時,滿油航程達到4000千米。運-7長航程型飛機可以成為能執行專用公務機、海岸警戒、預警、邊界巡邏、海上搜尋救援、污染監控、反走私及偷渡、海上運輸護航、巡邏反潛等任務的多用途飛機。

技術數據

基本型

尺寸數據:
翼展:29.2米
機長:23.7米
機高:8.55米
重量數據:
空重:149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21800千克
最大載油量:3950千克(無附加油箱),4790千克(有附加油箱)
最大商載:470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高度6000米):518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423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8750米
最大油量航程:1900千米
最大載客航程:約1000千米

新舟60

外形及內部尺
新舟60寸
翼展:29.2m;機翼面積:74.98m2
機長:24.7m
機高:8.85m
客艙長度10.79m;客艙高度1.896m;客艙寬度2.686m;標準客座數52個
重量與載重
最大起飛重量:21800kg
使用空重:14000kg
最大商載:5500kg
最大燃油量:4030kg
性能數據
動力裝置2台渦槳發動機
最大巡航速度:514公里/小時
經濟巡航速度:430公里/小時
最大商載航程:1100km
滿載旅客航程:1600km(有資料顯示為2400km)
最大燃油航程:2600km駕駛員3人

世界上主要的軍用運輸機

中國現役軍用飛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