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傘

笑傘

九月裡來秋風寒,想起四輩沒衣衫。 臘月裡來整一年,四輩回家要盤纏。 奴家給他二百錢,好讓四輩過個年。

簡介

流傳於河南省滎陽一帶的民間藝術。一般在元宵節進行表演,屬於街頭集體表演
圖2 笑傘表演過程
,表演時載歌載舞,並結合快板等形式,風趣幽默。屬鄭州市和滎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起源

傳說公元616年(大業十二年),瓦崗軍起義,翟讓李密計,
圖1 扮演程咬金的老人
破金韓關,進取滎陽。隋揚帝派大將張須陀為滎陽通守,協同滎陽大守郇王慶合兵討伐。瓦崗軍初戰不利,於是乘正月十五玩花燈之機,巧扮民間歌舞藝人,隨民間社火一起混進城內,裡應外合,一舉攻克滎陽。笑傘就是義軍當時扮演的節目之一。如今歌舞隊中執傘的滑稽老人,即是赫赫有名的程咬金,其他男女演員各2人也是義軍勇士。

表演形式

“笑傘”演出由五個演員配合;一個老人身著長衫、執花傘(飾程咬金
圖3 笑傘:男扮女裝的大姑娘
),其餘四人,兩男穿俠士服裝,擊手鼓。兩女穿著艷麗,敲小鑼。表演時載歌載舞,每一節過後,說一段滑稽快板,快板內容可隨時抓詞,形式古樸,節奏明快。因此,“笑傘”在滎陽代代流傳,深受人們喜愛。

演員唱詞

正月裡來正月正,長板坡前趙
圖4 笑傘:扮演義軍勇士的演員
子龍。 懷中抱定皇太子,殺退曹操百萬兵。
二月二來龍抬頭,千金小姐拋繡球。
繡球單打呂蒙正,寒瓦窯里出諸侯。
三月裡來三月三,昭君娘娘和北番,
思念父母淚連連,眼望南方好辛酸。
四月四來四月八,奶奶廟裡把香插。
嬸子大娘都跪下,留下四輩好看家。
五月五來是端陽,大麥小麥齊上場。
牛板把士都上地,撇下四輩好翻場。
六月六來熱難當,二妹獨坐象牙床。
手拿羅扇還顯熱,想起四輩拱麥秸。
七月有個七月七,天上牛郎會織女。
織女會把牛郎見,雙雙相見淚連連。
八月十五月正圓,西瓜月餅敬老天。
家中老少都跪下,四輩不跪月不圓。
九月裡來秋風寒,想起四輩沒衣衫。
奴家有個小棉襖,換換領袖叫他穿。
十月裡來到冬天,天氣越來凍又寒。
奴家冷了有火烤,四輩冷了把誰找。
十一月來下大雪,紅綾被子暖不熱。
伸腿不如圈腿睡,想起四輩好孤單。
臘月裡來整一年,四輩回家要盤纏。
奴家給他二百錢,好讓四輩過個年。

滑稽快板

閒言無事下北坡,新墳沒有舊墳多。
新墳頭上頂白紙,舊墳頭上蒺藜窩。
赤抹肚孩兒逮蚰子,蒺藜扎住他的腳。
這手薅那(個)手摸,疾疾扎的就那么多,
往西看 日頭落,蛤蟆叫喚鬼吆喝。
狼出窩(克)往小孩的腦脖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