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親王

端親王

3、弘暉(康熙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六-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初六)母孝敬皇后 4、弘�(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母齊妃 6、弘時(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三-雍正五年八月初五)母齊妃

人物生平

愛新覺羅・弘暉(1697年4月17日-1704年8月17日),清朝雍正帝長子。弘暉生於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廿六(4月17日),生母是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他是雍正的嫡長子。弘暉只活了8歲,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六月初六(8月17日),弘暉病死,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乾隆帝追封大哥為親王,諡號端。

兄弟姐妹

1、皇長女(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母懋嬪
2、懷恪公主(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初六-康熙五十六年三月十二)母齊妃
3、弘暉(康熙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六-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初六)母孝敬皇后
4、弘�(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母齊妃
5、弘昀(康熙三十九年八月初七-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二十)母齊妃
6、弘時(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三-雍正五年八月初五)母齊妃
7、皇三女(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母懋嬪
8、弘曆(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母孝聖皇后
9、弘晝(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十三)母裕妃
10、皇四女(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康熙五十六年五月)母敦肅皇貴妃
11、福宜(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五-康熙六十年正月)母敦肅皇貴妃
12、福惠(康熙六十年十月初九-雍正六年九月初九)母敦肅皇貴妃
13、福沛(雍正元年五月初十-雍正元年五月初十)母敦肅皇貴妃
14、弘�(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乾隆三十年三月初八)母謙嬪

端王園寢

端王陵地處光緒帝崇陵西南,西邊與阿哥園寢,南側與公主園寢為鄰。最初有守護兵丁八名,後改為護陵警兩名守護。現今端王陵南端已無守護班房。

1994年發掘清理端親王弘暉園寢紀實

河北易縣清西陵光緒皇帝的崇陵西南的崇各莊西,有一片紅牆綠瓦的建築群,這裡就是埋葬著雍正皇帝早殤的三個皇子的端王陵。
端親王弘暉,雍正皇帝的長子。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二十六日子時生,生母孝敬憲皇后,是名副其實的皇嫡長子(太子),可惜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卯時早殤,年僅8歲。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十三日,新即位的乾隆皇帝追贈他的長兄弘暉為端親王。
弘分,初為雍正皇帝次子,生母齊妃。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日子時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亥刻殤,年僅3歲,未敘齒
福宜,初為雍正皇帝的第七子,生母敦肅皇貴妃年氏。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生,康熙六十年正月十三日醜刻殤,年僅2歲,未敘齒。

因為在三位幼年皇子早殤之時還在康熙年間,雍正的另一個兒子皇三子弘時死於雍正五年,當時雍正皇帝將自己的萬年吉地(陵寢)定於清東陵的九鳳朝陽山。根據康熙年間的規定,早殤皇子一律附葬東陵附近的黃花山。所以端親王,阿哥弘時初葬清東陵附近的黃花山皇家陵地內。直到乾隆三年,雍正皇帝在清西陵泰陵建成,雍正皇帝也已經入葬完畢。所以,乾隆皇帝下達上諭:“現黃花山端親王金棺,皇三子金棺於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移送。東直門外懷親王(雍正皇帝第八子福惠)金棺於十月二十六日移送。陳設儀衛隨行,沿途各蓋蘆棚,鹹於乾隆三年十一月初五日安葬。”
端親王園寢坐北朝南,園寢前有一道馬槽溝,豆渣石泊岸,正中三孔平橋一座。東西廂房各三間,單檐布瓦懸山頂,五花山牆,西廂房現已無存。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應有東西守護班房,現俱無存。大門一座,單檐歇山頂,綠琉璃瓦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一斗二升夾麻葉斗拱。大門前有月台,月台前為磚礓嚓,無抄手踏跺。前院正中享堂一座,單檐歇山頂,綠琉璃瓦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三硒斗拱,殿前有月台,月台前有四級踏跺,兩側無抄手踏跺。享堂後園寢門三座,中門有門樓,兩旁為隨牆角門。每扇門上有門釘縱橫各七行。後院有三座微微隆起的土包,即封土。三座土包東西排列,中間的靠後,封土下面就是地宮,均早年被盜。
1993年至1996年,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對端親王園寢進行了全面的修繕。其中1994年7月20日經文物主管部門批准,對中間的端親王墓進行了發掘清理,地宮的情況大致如下:有石門一道,兩扇門向外開,每扇石門面寬94.5厘米,高182厘米,厚26厘米。石門外191厘米遠處有一道擋券牆,城磚成砌,牆面闊197厘米,高187厘米,厚98厘米,在石門至擋券牆之間的地上有被倒出的骨灰一堆,同時發現石門上有一個鐵鍥子。據分析,門是向外開的,門關上後,自然不能再用自來石支頂,很有可能這個鐵鍥子是用來固定石門的。如果事實確實是這樣的話,就應該有兩個鐵鍥子。另一個可能早年遺失。門內墓室面闊160厘米,進深176厘米,高177厘米,四壁及頂部皆用條石成砌,無任何裝飾浮雕。靠北牆有一座長方形的石須彌座,此為寶床,面闊81厘米,進深96.5厘米,高35.5厘米。座的上面有一個圓形槽,據分析,此槽是放置骨灰罈用的。槽內正中為金井,金井口直徑為9厘米,骨灰罈早年被盜走,骨灰被倒在石門外,由於地宮早年被盜,沒有發現隨葬品,據分析,早殤皇子一般殉葬品很少甚至沒有。
另外兩位皇子的地宮沒有發掘清理,內部情況不詳。據推測,其規制,葬式,現狀應該與端親王墓相似。目前這還只是一種推斷。端親王墓地宮發掘清理後,沒有開放。為了保護地宮,在地宮口外設定了木罩實施封閉保護。
端親王園寢始建於清雍正十三年年底,完工於乾隆二年年底。入葬後,每年中元,歲暮致祭。
端王陵仍然存在三個不解之迷:
一 規制不倫不類。 按照《大清會典》記載,和碩親王園寢,設立享堂五間,碑亭一座。為什麼和碩端親王園寢只有三間享堂,無碑亭呢?
二 喪制不倫不類。 火化本是滿族舊俗,從關外一直沿用到順治末年。康熙初年改火葬為土葬,死於康熙十三年的孝誠仁皇后就是土葬,以後沿襲不替。就連早殤的皇子也皆備朱式小棺盛殮土葬。為什麼死於康熙四十三年的端親王弘暉卻是火化呢?弘分,福宜是不是也是火葬呢?懷親王福惠的陵墓由於在1933年被當時的東北軍騎兵二師的十多人盜發,葬式不明,他是不是也被火化了呢?這與康熙十三年後推行的土葬政策不是矛盾了么?
三 端親王園寢,阿哥園寢和懷親王園寢是同時建設的,他們都是雍正皇帝的皇子,然而墓穴地面上的處理卻是三樣。端親王園寢里是三座微微隆起的土包,懷親王園寢沒有封土,而阿哥園寢卻是等級較高的寶頂月台,厚此而薄彼,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三個問題目前尚無明確的有說服力的答案,只有等待有興趣的人士繼續加以研究探討來揭開這些歷史迷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