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易縣清西陵

河北易縣清西陵

在清西陵8300公頃的保護範圍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爺、公主、阿哥園寢,共14座陵寢和兩座附屬建築(永寺福、行宮)。

地址

河北易縣清西陵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千米的永寧山下,是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種最齊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國兩千年來陵寢建築藝術最傑出的代表。

簡介

在清西陵8300公頃的保護範圍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爺、公主、阿哥園寢,共14座陵寢和兩座附屬建築(永寺福行宮)。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嬪、2位王爺、6位阿哥,總計78人。
陵區內矗立著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石建築,其建築形式和規制明顯地體現著封建社會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後陵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嬪、公主、王爺園寢則以綠琉璃瓦或灰布瓦蓋頂,這些古建築環抱於蒼松翠柏之中,在浩瀚的林海中競相崢嶸。還有五色祥雲縈繞的永寧山,綿綿屏立於陵寢之後。八功遙溯靈源的易水河緩緩流淌於大紅門之前,更使得清西陵乾坤聚秀,規模宏大,頗具氣勢。
2000年11月30日,清西陵作為中國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標誌著這組古老的建築群又邁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她的價值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認。 200l年 1 月9日,又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清西陵的所有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以及周邊環境已成為全人類的文明成果和文化財富。
西陵的建築保存完整,共有房舍1000餘間,石質建築和石質雕刻一百多座,建築面積503萬平方米,占地100平方公里,陵區的圍牆長達21公里。雍正帝及帝後的泰陵和泰東陵位居陵區的中部,西側是嘉慶帝後的昌陵和昌西陵,再西是道光帝後的慕陵和慕東陵;泰陵的東側是光緒帝後的崇陵。在帝後陵的旁邊還陪葬有妃子的園寢、王公和公主園寢共7座。整個清西陵埋葬帝後、嬪妃、王公、公主等總計76人。
西陵的建築形式和布局與東陵大體相同,都是按照清代嚴格的官式標準建造的,等級森嚴。後陵小於帝陵,園寢又小於後陵。帝陵、後陵有紅牆環繞,建築都是用黃琉璃瓦覆頂;妃、公主園寢雖有紅牆環繞,但都是以綠琉璃瓦蓋頂;行宮、衙署則是灰色的磚牆,都用布瓦蓋頂。各陵的主要建築有碑樓、神廚庫、朝房、隆恩門、配殿、隆恩殿、明樓、寶項等。
清西陵各陵的規制與泰陵的規制基本相同,唯有道光帝的慕陵形制特殊,別具一格。道光帝原建陵於東陵的寶華峪,歷時七年竣工,後因地宮浸水,又改建於西陵的龍泉峪。陵園的規模較小,沒有大碑摟、石像生、明樓等建築,殿宇也不施彩繪,但隆恩殿全部是用楠木建造的,精美異常,殿內的藻井、檁枋等構件雕刻有數以千計的游龍,龍首高昂,形體矯健,就像是飛騰于波濤雲海之中,極富變幻。因為楠木的香氣十分濃郁,再加上龍首吞雲吐霧,便具有了“萬龍聚首,龍口噴香”的藝術效果。
光緒帝的崇陵規模較小,動工修建的時候清政府已臨近崩潰,因此沒有大碑樓、石像生等。建築用料以桐木、鐵料為主,俗有“桐梁鐵柱”之稱。崇陵的地宮在新中國成立前曾被盜掘,1980年經考古發掘和清理,現已供遊人參觀遊覽。地宮是拱券式的石結構建築,由閃當券、罩門券、明堂券、穿堂券、門洞券和金券組成,四道石門是用巨大的青白石雕刻而成的,上雕有菩薩的立像,高1.99米,神態莊嚴,氣勢威武。金券高大寬敞,是地宮的主體建築,東西長12米,南北寬7.2米,高8.95米,全部用青白玉石構築而成。寶床上放置有光緒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