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觸前抑制

突觸前抑制

突觸前抑制是通過改變突觸前膜的活動,最終使突觸後神經元興奮性降低,從而引起抑制的現象。抑制發生的部位是突觸前膜,電位為去極化而不是超極化,潛伏期長,持續時間長。

突觸前抑制

通過改變突觸前膜的活動,最終使突觸神經元興奮性降低,從而引起抑制的現象。
結構基礎:軸突-軸突突軸。
突觸前抑制突觸前抑制

機制:

突觸前膜被興奮性遞質去極化,使膜電位絕對值減少,當其發生興奮時動作電位的幅度減少,釋放的遞質減少,導致突觸後EPSP減少,表現為抑制。

特點

抑制發生的部位是突觸前膜,電位為去極化而不是超極化,潛伏期長,持續時間長。
通過使來自突觸前末梢的化學傳遞物質的分泌減少,而抑制其突觸作用,這種類型的抑制稱突觸前抑制。根據在夾層型突觸上的發現,一次向中纖維去極化(PAD)的發生是其特徵。但不限於一次向中纖維,極化在丘腦部的二次纖維末梢也有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