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

積石

積石,讀音是jī shí,漢語詞語,釋義為積聚在一起的石塊。

解釋

1.指積聚在一起的石塊。

2. 礦石。

3. 山名。即阿尼瑪卿山 。在青海省東南部,延伸至 甘肅省 南部邊境。為崑崙山脈中支,黃河繞流東南側。

出處

《漢書·晁錯傳》:“山林積石,經川丘阜,屮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

南朝·宋·謝靈運 《登石門最高頂》詩:“長林羅戶穴,積石擁基階。”

前蜀·韋莊 《李氏小池亭十二韻》:“積石亂巉巉,庭莎綠不芟。”

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

漢·王充 《論衡·量知》:“銅錫未采,在眾石之間,工師鑿掘,鑪橐鑄鑠乃成器,未更鑪橐,名曰積石。積石與彼路畔之瓦,山間之礫,一實也。”

《書·禹貢》:“導河積石 ,至於龍門 。”

元·袁桷 《送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詩之一:“青瑣倦迂散,執轡逾關河 。黃流何奔傾, 積石何嵯峨。”

清·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五八:“導積石歸東海 ,一字源流奠萬嘩。”

鄭觀應 《盛世危言·治河》:“ 河水發源 崑崙之墟,伏流數千里,湧出地上匯為星宿海 ,至積石流入中國。由積石而東北而南三千里至龍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