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古道

秦楚古道

秦楚古道,即商於古道,是古代秦國通往楚國的一條驛道。是連線秦山楚水中國最早的“高速公路”,為發展華夏文明古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以及南北物資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秦楚古道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功能有:一是便於軍隊行軍打仗、運送輜重糧草;二是便於朝廷傳遞公文;三是便於地方向朝廷繳納物資、貢品;四是便於老百姓通商、行走。秦楚古道的這些配套設施究竟有多少,已經難以考證。秦楚古道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典故和傳說。

基本信息

修築過程

掇刀長坂坡大道:昔日坎坷路,今日變通途掇刀長坂坡大道:昔日坎坷路,今日變通途

秦楚古道經歷了初建到逐步修建完善的過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秦朝初年至秦末時期修築,起始長安,終至秦嶺終南山,綿亘三百餘里;第二階段為東漢、西漢王朝時期修築,從陝西長安至河南內鄉,至湖北襄陽,長約五百公里;第三階段為三國時期修築,自湖北襄陽起,經荊門至江陵紀南城(楚國故都遺址,荊州古城北十里許),長約一百五十公里。

主要功能

秦楚古道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功能有:一是便於軍隊行軍打仗、運送輜重糧草;二是便於朝廷傳遞公文;三是便於地方向朝廷繳納物資、貢品;四是便於老百姓通商、行走。

配套設施

古道沿途設有關隘、驛站、鋪、店等配套設施。秦楚古道的這些配套設施究竟有多少,已經難以考證。現僅以湖北荊門為例:荊門境內有兩關(樂鄉關、虎牙關)、兩驛(石橋驛、建陽驛)、六鋪(子陵鋪、團林鋪、鴉鋪、五里舖、十里舖、四方鋪),店就不計其數了。這些配套設施主要是歷代王朝為了防禦敵人入侵,朝廷官吏、軍隊將士以及傳遞公文的人南來北往途中歇宿、換馬休憩的處所。歷來為朝廷撥庫銀修建,地方官吏負責維護。

典故傳說

秦楚古道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典故和傳說。它,成就了歷史上一些帝王將相開創千秋偉業的抱負和理想。如:漢高祖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劉備到襄陽古隆中“三顧茅廬”。它,譜寫了中華兒女忠心事主、保家衛國的可歌可泣的英勇壯舉。如,掇刀長坂坡趙子龍單騎救主;關羽在掇刀石屯兵厄守虎牙關,使得曹操不敢冒然進犯荊州。它,讓那些文人騷客、名人雅士經其遊歷名山大川,描寫祖國壯麗的河山,發泄憂國憂民的感慨,抒發懷才不遇的心情,留下了不少流傳千古的詩詞歌賦和蓋世名篇。如王維的《終南山》;孟浩然在孟子港解夢,有感而發,捐資築壩修橋,為民謀福祉的善舉。它,記錄了在兵荒馬亂歲月里,難民們為逃避戰亂和饑荒而背井離鄉、妻離子散的淒涼情景……所有這些,使人刻骨銘心,令人津津樂道,值得世人細細品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