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山風景名勝區

神農山風景名勝區

神農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沁陽市西北23公里處的太行山南麓,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儒道佛文化名山、中國攝影家協會創作基地。因炎帝神農氏在這裡辨五穀、嘗百草、開創農耕文明,故而得名神農山。

基本信息

簡介

神農山風景名勝區神農山風景名勝區

神農山風景名勝區,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中國攝影家創作基地、河南省十大熱點景區,它位於沁陽市城區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共有八大景區136個景點,占地總面積為96平方公里。主峰紫金頂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氣勢雄渾;三大天門比泰山早154年。這裡曾是炎帝神農辨百穀,嘗百草,登壇祭天的聖地;也是道教創始人老子築爐煉丹、成道仙升之所,古往今來,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不少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到此遊覽,唐明皇李隆基韓愈李商隱等歷代名家曾在此留下許多傳世佳作。這裡有雄奇險峻的紫金壇,更有天下一絕的白松嶺。16000餘株白鶴松姿態萬千、風情萬種、婀娜多姿地生長於懸崖絕嶺之巔,居世界五大美人松之首。神農山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春賞桃花爛漫、夏看流泉飛瀑、秋觀滿山紅葉、冬覽冰霜玉龍,遊走其間,移步換景,恍若人間仙境,令人魄悸魂動,陡然升華。其山勢之雄險奇絕,樹型之屈曲優美,景層之深奧神秀,當推全國之最。

神農山還素有“天然植物園”的美稱,有珍稀植物1912種、中草藥300餘種、名貴中草藥近百種之多,神農谷里至今還留傳著“神農谷里走一遭,有病不治自己消”的俗語;有動物216種,其中僅國家級保護動物太行獼猴就3000餘只,它們在這方樂土攀枝登崖,嬉戲逗玩,平添無限野趣。神農山景區是休閒渡假、探險攬勝、科學考察、回歸自然的絕好去處。

地貌特徵

神農山風景名勝區神農山風景名勝區

神農山省級地質公園位於沁陽市北部,面積55km2。神農山外險內秀,巍峨壯觀,主峰紫金頂,海拔1028m。地質地貌遺蹟主要有:魚脊嶺、瓮谷與懸溝、長崖、峰牆、地層平行不整合面及角度不整合面、斷裂構造遺蹟、古生物化石遺蹟及其它,並受到了較好的保護。神農山地質公園的地貌景觀非常優美,仰望斷崖峭壁、峰迴路轉;俯看花徑流泉、澗溪碧潭。魚脊嶺一嶺九峰,以雄、險、奇、美被譽為“中華絕嶺”。

園區及其周邊地區人文景觀資源豐富,已發現遠古文化遺址2處,中古文化遺址23處,現存摩崖石刻數十處,保存較好的古建築5處。長久以來,先人在這裡創造了內涵豐富、影響頗大的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景區組成

神農山風景名勝區神農山風景名勝區

神農壇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焦作沁陽市西北25公里處的太行山南麓,總面積50.2平方公里,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因炎帝神農在此播五穀、嘗百草而得名,由紫金頂、雲陽河、仙神河、黑龍潭、白松嶺、臨川寺、懸谷山、堯舜路八大景區組成。

神農壇風景區集曠、奧、幽、美於一體,既有北方的粗獷雄健,又有南方的秀麗陰柔,匯集了太行山的精粹,峰巒疊嶂,洞幽林翠,草藥繁多,氣象萬千,獼猴戲峰間,仙境勝蓬萊。神農壇景區是中原古文化的一部分,有仰韶、龍山、夏商文化遺址多處,歷經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諸朝代,濃縮了數千年的中原文明,素有"道教中心,佛教聖地"之美譽,成為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互滲透、崢嶸並茂的風景勝地。

特別是太平摩崖造像,更是亘古奇觀,1300多尊造像,尊尊旁刻佛名,人物造型端莊、豐滿,可與洛陽龍門石窟相媲美。紫金項是神農壇風景名勝區的主峰,海拔1028米,宛如擎天玉柱直插雲霄,融雄、奇、秀、神於一體,以景層高、旅程長、氣象奇特而獨具一格。紫金頂俗稱"小北頂",峰頂常年紫氣繚繞,金光流 溢,與"南頂"武當山並譽海內外。攀登紫金項,會讓人深切感受到"極目四觀天下小,高聲恐惹天神聞"的意境。

神農壇風景名勝區動植物種類繁多,被列為國家級保護動物的有金雕、麝等5種,珍稀植物有照山白樹、領春木等10種,奇花野草不計其數。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內涵豐富的人文景觀,險奇曠幽的原始森林,神農壇這一人間仙境,使人心曠神怡,心馳神往……

二仙廟

二仙廟本名靜應廟,位於仙神河河口東岸,這裡左懸谷,右紫金,前小庫,後沐澗,水環翠擁,自然景色十分優美。唐代始建,宋、元明、清續修,傳說唐李淵和李世民逃亡斯地,二仙從洞中走出,為其解決糧草並點化前景。李氏父子表示,稱帝後定給二仙建造廟宇。二仙廟進深一千五百多米,通闊近百米,前有五重門,其後有天王、金剛像、鐘鼓樓、五間重檐閣,內設多通聖諭碑石。二仙廟每年的三月三廟會,男女老幼密密如蟻,層層如織。晝躋途中,夜休盈院。

飛來石位於紫虛元君大殿後,一石突兀孤立,高約三丈,中間裂一縫,上建梳妝檯,修有台階可曲繞盤上。石壁上刻有宋仁宗教書及王安圖齊御香祭告題刻以及明清時期題刻多處。在飛來石上有二仙的梳妝檯,也是李耳斗二仙”神話的場景。遊人往往定位投石過縫,以石落處判定生男育女,頗有情趣。

冽泉黿邊山屏注、宮闕巍峨金碧煌,概述了二仙廟的宏偉規模,歷代文人雅士李白、劉禹錫、韓、王鐸等均有詩文對其稱讚。

懸谷寺

神農山風景名勝區神農山風景名勝區

懸谷寺位於懸谷山,因其冊勢形如蛟脊,龕若懸谷而得名。懸崖高二十丈,懸谷深30多米。寺在懸腹中,唐代創建,垮谷起壇,依山造寺,洞閣結合,飛檐彩飾,氣魄浩放。明、清續建。懸谷寺左側,是嗚玉泉,為隋代開發,泉水四季清洌。甘甜可口,清飲能除腰脊勞損等症。懸谷寺前是太行門,隋代就山姿而雕鑿、垮懸谷、有階道。今存楷書“太行門”巨石於谷底,每字一平方米。太平摩崖在懸谷山峭壁二級石台上,有三窟六龕,造像不至9厘米,大到2.5米,共1300多尊。千佛洞裡1251尊造像尊尊刻名,是研究我國古代佛教門派及藝術的珍貴資料。

在臨川山東2公里,左紫金頂高聳,右雲陽山雄峙,雲陽河七彎八旋破山而出。崗氣幻化。紫虛漂緲,白霧翠波,碧霞曉光,河以雲傳世,山以陽著稱。雲陽河景區山奇千姿,河谷清幽秀麗,古寨、古剎、古洞、古塔,暇目繚光,唐宋以來一直是形勝人歡的太行大觀。雲陽寺包括壽聖寺、勝果寺、雲陽寺。清靜宮四組建築,清靜宮尚保存完好,其餘3處坍塌,為一處釋道合流的寺院。

清靜宮座北朝南,依山建築,均為石造,清代創修。進入出門,正中為三皇閣,左為王母殿,右為玉帝殿,均為雙層樓閣式建築,上為石刻仿木結構頂。各殿門口石柱上皆刻有道理的對聯,三皇閣石柱上刻欲知五帝以上事,須問盤古以下人。

小塔林位於清靜宮東的雲陽河西岸台地上,現尚保存有方形密檐閉幕式磚塔3座,塔高4-6米,仿唐代風格,分別為元、明、清三代建造。另在壽聖等遺址上尚保存有宋代天聖八年(1030年)的石經幢構件和碑碣8通。

1982年,沁陽市人民政府公布雲陽寺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川寺

臨川寺位於仙神河東2公里處的老龍溝北端山腰平台上。相傳紫虛元君曾用龍頭拐杖把一條為害鄉里的烏龍壓在溝里,故稱老龍溝。又據《懷慶府志》記載:東漢桓帝延熹七年(164年)六月,河內野王(今沁陽市)山上有龍死,長可數丈。即此,故名。

溯溝而上,山神坡上有一個小廟,名曰山神廟,相傳唐時孫思邈採藥至此,路遇猛虎,被山神所救,後人於此立廟祭祀。它是進入臨川寺的前門。

臨川寺位於溝北端的二級平台上,三面環山,面積約6千多平方米。據碑文記載,該寺創建於南北朝時期,宋代已有一定規模。原名淨安寺,後改陵川寺、臨川寺。寺內原有三重檐大佛殿、龍關廟、朝陽洞、玄天玉女洞和大、小西天,現僅存朝陽洞和玄天玉女洞。1987年,邑人集資重修了大佛殿。現釋、道共存。

伏羲峰

伏羲峰下的這座殿宇叫做伏羲殿,它建造於元朝,內設有兩個石龕,分別供奉著伏羲和女媧的石像。關於伏羲殿的來歷,傳說伏羲峰下原有伏羲洞,伏羲和女媧在洞中結合,才有了人類息息相傳。據說沒有子嗣的夫妻,只要到伏羲洞裡住上一段時間,就會感地氣而懷孕。元朝至正年間,有一對夫婦結婚二十年還沒有子女,就從老家河陽搬到伏羲洞旁居住,一年之後他們真的生了一個胖小子。為感恩還願,他們就鑿岩開洞,建造了全石材結構的伏羲殿,表示紀念。

紫金頂

神農山風景名勝區神農山風景名勝區

紫金頂是神農壇的主峰,海拔1028米,傲立群山之巔,巍峨挺拔,直插雲霄,號稱中天玉柱。紫金頂部為100平方米的平台,四周為懸崖峭壁,懸崖上生長著古老的白松,實為登峰造極之所在。紫金頂俗稱小北頂、相傳太上老君曾在此築爐煉丹,峰頂常年紫氣環繞,金光流溢,與南頂武當並譽海內外。紫金頂上還有一個長、寬、深約一米的石坑,相傳是伏羲氏臥聽風聲、悟畫八卦之所,叫做八卦坑。

站在紫金頂上俯視東南方向,山下群峰參拱,谷壑縱橫,山中有谷,谷中有山奇特景觀在此博覽無餘,太行山脈的蔚然大氣盡收眼底,使人頗有山登絕頂我為峰、會當凌雲頂,一覽眾山小之感,更會有一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號令天下的誼邁氣慨。再向西方極目遠眺,群山邊綿起伏,雲霧藹藹,特別是傍晚時分,紅霞滿天,夕陽當歌,讓人疑是海外仙山。

捨身台是一座筆直獨立的山峰,峰頂平坦處有5米見方,一條石造小徑將其與紫金頂連通。相傳伏羲坐於懸壇之上,聽八面來風之氣,畫出八卦之形。捨身台三面皆為懸崖,台下是幾十丈高的深淵,令人心悸腿軟。上捨身台,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現在增設了護欄,所有的人都可以登台觀景了。

捨身台上一塊巨石“風動石”,長2米,寬0.8米,重達噸余。看似人工放置其上,實為造山動作的傑作。遊人置身石上,山風吹來,即感巨石晃動,搖搖欲附墜。

沐澗寺

神農山風景名勝區神農山風景名勝區

沐澗寺位於二仙廟北1公里處的仙神河西岸,在沐澗山海拔850米的山腰,寺守東、南、西三溝交口處的二級坡台上。座北面南,唐代貞觀中,皇命鄂侯名僧簫然創建,本名勝果禪院。通闊30米,進深百餘米,寺中有簫上人(然)的禪房。全寺4600多平方米。沐澗寺四周峻拔千仞,高峙群峰,溪流洄谷,萬木崢嶸,四籬蒼鬱,百鳥爭鳴,是天功人合的旅遊資源。忘歸亭在沐澗寺溝底,谷底有“忘歸亭”三字。忘歸亭是上沐澗山的唯一通道,奇峰環擁,幽翠逼天,宋代創建。倒書碑在沐澗寺大殿左側,高三米多,草書。此碑為王鐸在酒酣中,揮筆由後而前倒書成篇,但文意仍正讀。是石刻中罕有的珍品。青龍泉在灑澗寺與大仙掌之間,泉出山腳,注入仙神河。

沐澗寺地處名山,環境幽美,泉出聖水,穿流寺中,兩側竹樹花卉蔭合,。在其西南1.5公里處有西石瓮。西石瓮位於山澗之盡頭,圓形,上小下大,遊人至此,如在瓮中,故名。四周壁上,唐宋以來歷有題記。在澗與仙神河交匯處,有鳴玉亭。

沐澗寺是自唐以來的佛道勝地,石刻題記猶多,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是一處獨具秀,幽風格的景點。

白松嶺

紫金頂北望,一道峻拔山嶺象一條巨龍蜿蜓起伏,跌宕不馴,從捨身台一越而下,奔向太行山的層巒群峰之中,這道山嶺就是白松嶺。白松嶺是雲陽河和仙神河之間的分水嶺,一嶺九峰,雲騰霧繞,海拔高度1020米,長約11.5公里,現開發遊覽線路2.5公里。白松嶺物種豐富,生長著1191種植物,其中名貴植物和中藥材330種,因嶺上的珍稀樹種白皮松而得名,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有人稱紫金頂為太行雄峰,白松嶺為中華絕嶺,那么白松嶺絕在什麼地方呢?一為嶺絕。白松嶺的磅礴形勢、地質結構、峻峭險隘、物種豐富,在全國的名山大川和各個景區絕無僅有。二為松絕。白松嶺上的白皮松與東北長白山上的白皮松同出一料,又形態各異,可謂珍稀名貴,風華絕代。三為石絕。白松嶺的形成來自一次山崩地裂的造山運動,整道山嶺上都是一塊塊的危岩累石,既像是人工堆砌的山嶺,又象是天然的長城;嶺上的石頭開滿叢叢,一簇簇的石花,如織如繡,如夢如幻。四為路絕。白松上本無路,所謂的路徑只是山嶺之巔的危岩,須嶺而行,兩邊是刀劈斧削的懸崖絕壁和深不可測的幽谷險壑,原來只是飛禽走獸才可以出沒的地方,景區開發時才開闢路徑並增設了護欄,可謂山本無路岩作么,人若有膽崖上行。

五為景絕。走在白松嶺上,險象環生,險景迭出,一步一景,一松一景,一石一景,既令人因險而畏、望而卻步,又使人因景而喜,嘆為觀止,乃神農壇風光絕佳之處。如果予在紫金頂上是登高觀景,那么游白松嶺才是歷險攬勝。許多遊人都有這樣的感觸,看太行山不到神農壇是一大遺憾,游神農壇不過白松嶺就是更大的遺憾。無限風光在險峰,聽景不如觀景,觀景不如身臨其境,每個人走過白松嶺之後都不會後悔,都會有一份驚喜難忘的體驗和感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