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進步

社會進步是指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合乎規律和前進運動,社會形態的更替是社會進步的過程。社會進步和發展既包括物質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社會文明是社會進步和表現。

社會進步

正文

社會歷史合乎規律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前進運動。
歷史上進步的思想家,都承認社會歷史的基本趨勢是前進的向上的,反對歷史循環論和歷史倒退論。他們關於社會進步的思想和理論,反映著人類進步力量的要求,是歷史上先進階級進行鬥爭的有力武器。但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的思想家都沒有對社會進步的根源、動力以及衡量尺度作出正確的解釋和說明。他們或者認為人的“智力”、“理論”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原因,或者把離開人而獨立存在的神秘精神的“自我運動”看作歷史進步的動力;他們把某種道德觀念或者抽象的永恆人性等非科學的標準作為衡量社會進步的尺度。因此,他們關於社會進步的思想和理論總體上是不科學的。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在歷史上第一次揭示出了社會進步的實質和動力,對社會進步做出了科學的說明。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類為了生存,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的需要,就要發展生產力。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進步的歷史,生產力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見社會發展動力)。人類社會是複雜的,因此社會進步的表現形式也是複雜的,它表現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首先是以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物質財富的增長為標誌的物質文明的進步,同時也包括精神文明和人們從社會關係中獲得解放的程度的提高;既表現為新的社會形態代替舊的社會形態,又表現為同一社會形態的進化。奴隸社會比原始社會進步,在於它使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的提高,社會物質財富有了較多的增長,人們打破了純血緣關係的束縛,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野蠻狀態,為發展人類文明開闢了道路。封建社會比奴隸社會進步,在於它消滅了把勞動者當作會說話的牲畜和工具的野蠻狀況,使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社會比封建社會進步,在於它不僅把處於封建人身依附關係的農奴變成為自由勞動者,而且為實現人類的最終解放的共產主義準備了高度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但是,階級對抗社會的進步,畢竟是極其狹隘的,它必須以容忍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為限度。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進步,則在於它突破了這個界限,消滅了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實行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解放開闢了最廣闊的道路。
社會發展的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但這一趨勢是通過曲折複雜的過程和道路實現的,尤其在階級社會中,代表舊生產關係的落後或反動的階級,為了鞏固或恢復他們在政治、經濟上的統治,總是要採取各種手段阻礙生產關係的變革,反對和壓制代表生產力發展方向的進步階級。當落後或反動階級的勢力暫時強大時,往往使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受到阻礙,甚至暫時的倒退。但代表生產力發展方向的進步階級終將戰勝落後的或反動的階級,變革社會關係,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由於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們的發展往往是不完全同步的。例如,文化的一定繁盛時期與社會的經濟發展有時並不完全適應,往往先於或晚於經濟發展的繁盛時期。這些現象也使社會進步呈現出複雜性。
衡量社會進步的尺度是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的性質和面貌,決定一個社會的基本制度階級結構以及政治法律道德等觀點。某一個國家處於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哪一個階段,是由這個國家的生產方式的性質決定的。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其中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歸根結柢是決定整個社會發展的最終力量。所以,生產力是社會進步的最高標準。社會發展具有歷史性、複雜性和多方面性。因此,在考察具體社會的進步程度時,除了把該社會現實的生產力作為衡量社會進步的最高尺度外,同時還要聯繫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歷史狀況,聯繫該社會生產關係的性質和狀況,以及該社會所生產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並對該社會的政治、法律、科學道德文學藝術等各個特殊領域,按照各自的特殊標準進行衡量。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