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動力

社會發展動力

社會歷史前進的推動力量和源泉。對社會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的有多種因素和力量,這些因素的作用不是等值的,它們之間也不是互不相關的。對社會發展起動力作用的各種因素處於相互聯繫之中,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構成了具有多層次的和複雜的社會發展動力系統。

社會發展動力

正文

社會歷史前進的推動力量和源泉。 社會發展動力
馬克思主義以前的社會歷史理論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問題都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唯心主義歷史觀從精神本原中尋找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例如,主觀唯心主義者B.鮑威爾認為人的自我意識是歷史發展的唯一動力;客觀唯心主義者G.W.F.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是歷史發展的動力。資產階級社會學中的“因素論”認為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道德、科學諸因素具有同等值,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不能區分哪個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自然主義的歷史觀,例如孟德斯鳩地理環境決定論,用地理環境的特點來解釋社會發展的差別和民族的命運,認為地理環境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馬克思主義對社會發展動力進行了客觀的、全面的考察。它不否認對社會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的有多種因素和力量,但它認為,這些因素的作用不是等值的,它們之間也不是互不相關的。對社會發展起動力作用的各種因素處於相互聯繫之中,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構成了具有多層次的和複雜的社會發展動力系統。依照這些因素作用的性質、範圍和形式,可以把它們區分為:根本動力和直接動力;基本動力和非基本動力;主要動力和次要動力,等等。研究社會發展動力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的和主要的動力。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的前進和社會的新陳代謝,是社會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人類社會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即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歷史。“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在人們的頭腦中,在人們對永恆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在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307頁)。生產力生產關係的矛盾以及它們決定的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矛盾是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會同自己的社會形式即生產關係發生矛盾。於是,人們便要求改變與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舊的生產關係,建立新的生產關係,在此基礎上,上層建築和全部社會生活都會相適應地或遲或早發生變革(見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而在生產方式的內部矛盾中,生產力又是主要的方面,它決定著生產關係,並通過生產關係決定了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所以,歸根結柢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在階級社會裡,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社會基本矛盾的階級表現,它們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因為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並不能自然而然地變革舊的制度,只有代表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先進階級,通過革命推翻舊的剝削制度,才能變革舊的生產關係,建立起新的生產關係,為生產力的發展開闢道路。在階級社會中對抗階級的雙方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進步階級對社會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的作用,而反動階級則起著消極的、阻礙的作用,在解決社會矛盾、推動歷史前進的過程中,人民民眾始終是最基本的力量。
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經濟因素歸根結柢是起決定作用的力量,但它不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唯一動力。凡是有助於促進經濟運動並為之開闢道路的各種精神因素,如哲學文學藝術科學道德等,都反作用於政治和經濟,成為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重要因素。它們在社會發展中只起非基本的動力的作用,它們自身的發展和變革也是由物質的生產關係的發展所推動的。經濟的、政治的、思想的所有這些因素的互動作用,形成複雜的社會矛盾運動,社會矛盾通過具有自覺意圖和預期目的的人的活動來實現,無數單個意志的相互衝突融合為一個總的“合力”,歷史事件就是這個合力的產物。
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以及由這一矛盾所決定的經濟基礎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在這個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上,雖然還存在著一定範圍內的階級鬥爭,但它已經退居次要地位。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性質上與以往的社會的基本矛盾根本不同,它是非對抗性的。這種矛盾在人與人之間關係上表現為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人民內部矛盾,包括生產關係的某些環節同生產力的發展不相適應,上層建築的某些環節同經濟基礎的發展不相適應以及人們之間的先進和落後、正確與錯誤的矛盾等。解決這些矛盾的方法,不再採取對抗的外部衝突的方法和手段,而是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自覺地進行調整與改革,以及採取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使矛盾不斷地得到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在這些矛盾不斷產生、又不斷獲得解決的過程中向前發展。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