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文化

通行於一個社區範圍之內的特定的文化現象。包括社區內的人們的信仰、價值觀、行為規範、歷史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地方語言和特定象徵等。社區文化是構成社區的重要因素之一。要考察一個社區,除了地域、人口等因素之外,還必須考察其文化。社區文化是社區的地域特點、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長期共同的經濟、社會生活的反映。社區之間的文化特徵有著種種差異。文化是區分不同社區的重要特徵。社區文化實質上是地方文化的具體表現。

社區文化

正文

社區文化的差異表現為不同社區的人們在衣著服飾、飲食習慣、待人接物、節日慶典和婚喪禮俗等方面的多種多樣的差異,而最突出的表現是城鄉社區文化的差異。一般來說,以自然經濟為主體的傳統的鄉村社區,居民有著大體一致的信仰、生活方式、價值觀、行為規範等。居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觀念傾向於保守。建立在商品經濟基礎上的城鎮社區,特別是大中城市社區,有著大量不同職業、不同階級階層與不同民族的人口,這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混雜而居,使得城市居民之間的信仰、價值觀、行為規範、生活方式等往往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差別。居民較易接受先進的思想和現代的文化觀念。在社會控制方面,傳統的鄉村社區人口稀疏,分工簡單,成員彼此相識並依據慣例行事,越軌行為極易為人們所察覺,社區能以非正式的規範來控制成員的行為。城市社區人口稠密、文化背景差異較大、人們較易隱蔽其行為,要採用正式的規範並通過專門的機構來約束越軌行為。著眼於社區文化及其特點的研究,是一種重要的社區探究法。

社區文化主要內容

視覺文化

物業給業主的第一印象,應該使業主產生歸屬感。開發商在規劃時就應有所考慮。物業管理企業接收後,應將小區的標誌系統全面統籌設計,做到和諧統一,有章可循。為了使來訪客人方便到達目的地,應在主要路口設立美觀簡明的交通導示系統。

環境文化

物業管理小區最直觀的外在表現,影響著業主的居住和生活質量。因此,環境文化建設的目標是,小區文明整潔、環境質量好、資源合理利用、生活舒適便捷、形成環保意識。物業管理企業應大力倡導環保意識,定期舉辦樹木領養、我愛我家等活動,培養業主自律意識,從而養成愛護環境、關心家園的良好習慣。

行為文化

在社區內,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豐富多樣的活動,如文化節、歌詠比賽、晚會、體育運動、趣味沙龍、郊遊等,把分散的業主們組織起來,增強社區凝聚力。把尊老愛老作為一個重點,增進老年人交往和交流,增進業主間的感情。同時,物業方面可創辦文明業主學校,實施業主教育計畫,開輸家政、書畫、園藝等學習班,提高業主文化修養。

制度文化

物業企業應該有很規範的規章制度,這樣才能保證管理服務水平的高質高效,進而得到廣大業主的認可。
 

精神文化

利用各種紀念日、重大節日,組織宣傳小區的精神文化,如新年升旗儀式、“三八”婦女座談、“五四”青年志願者服務等。
而廣東省物業管理協會李卓章副會長則認為社區文化分為三部分就可以了:管理文化、服務文化和社會公眾文化。管理文化主要從物業管理企業角度區分,主要包含企業理念、員工管理系統、制度文化、公眾識別文化等幾個方面;服務文化主要是講物業管理企業如何為業主服好務的;社區公眾文化是指社區內組織的一些公益活動。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