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癮症

社交網癮症

社交網癮症,是指某些人在運用網路進行社交交流時,上了網癮。其主要症狀有刷屏強迫狂、零回復抑鬱等。

社會現象

社交網癮症社交網癮症

根據2010年末的數據,人們在網路上花費的平均時間比2000年增加了82%。其中,花在社交網路上的時間是占據上網時間中最長的,且有不斷向上的趨勢。

每兩分鐘就要看一下有沒有人like你的照片,每次手機一有聲響就麻利地去看是什麼新的訊息,不管去哪兒都要充電和“簽到”。社交網路在改變人們交流方式的同時,也讓人患上了“社交網癮症”。在英國,社交網路成癮已經被正式確認為是一種和菸癮或酒癮一樣的成癮現象。

主要症狀

症狀一:微口語模式

在日常生活與人交談時,說出來的話會限制在140字以內,他們認為超過140字的口語內容無趣又煩人。

症狀二:刷屏強迫狂

不再會認真閱讀每一條信息,但一有空閒就打開手機開始各種刷,刷微博、刷豆瓣、刷微信、刷陌陌……

症狀三:零回復抑鬱

發出一段時間的微博並沒有獲得自己滿意數量的轉發或評論,便會陷入濃重的抑鬱情緒中。

症狀四:網路用語狂

在日常生活的對話中也會經常出現“@你”、“特么”、“切克鬧”、“樓上”等網路流行用語。

症狀五:勳章收集癖

網友通常會有收集癖,他們會痴迷於收集自己在各個社交網站上的勳章,不放棄一切可以炫耀的機會,即使他們收集的很多勳章都沒有什麼實際價值。

症狀六:離線恐慌症

一旦與社交媒體隔離,如暫時失去移動終端或者網路信號,會引起巨大的心理恐慌。

心理分析

隨著個人部落格、微博等新的社交方式的出現,人們泡在社交網路上的時間也日益增多。任何人都能把自己最新的情況放到網上,然後通過社交網路,跟自己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分享。當這種分享得到一些人的肯定時,人的心理會有滿足感。越多人的參與,這種滿足感就越強烈。當這種滿足感成為一種習慣時,許多人已經依賴甚至離不開網路了,從而出現了社交網癮。

造成危害

社交網路癮社交網路癮

社交網路在令現代人社交方式全面“update(更新)”的同時,也為人際關係帶來不少負面影響。如損害身體健康、導致人際關係障礙、學業成績下降及影響正常工作等。

根據英國一項調查發現,逾半數用戶認為社交媒體有負面影響——主要是與同齡人比較帶來的自尊受挫。過多的網路使用也會導致用戶同家人的交流減少、社交圈子縮小、抑鬱和孤獨感的增加。而對於青少年來說,網路的虛擬性、隨意性、隱匿性容易使他們交際責任感減弱。

通過對印度160名民眾(60個不滿18歲的青少年,60個18~30歲的青年以及40箇中年人)進行的抽樣調查研究發現,不滿18歲的青少年受到網路的誘惑最大,而這些青少年很有可能因為網癮在未來出現一些心理疾病。此外,這些孩子同其他沒有網路癮的孩子比較,更容易輟學,忘記睡覺、吃飯,陷入激動或者沮喪的情緒中。

戒除辦法

1、儘可能減少在社交網路上的時間,讓自己在社交網路中的時間設定限額。

2、通過將患者與網路隔離,然後組織一些活動等方式,戒癮社交網癮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