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

金磚

金磚,古時專供宮殿等重要建築使用的一種高質量的鋪地方磚。因其質地堅細,敲之若金屬般鏗然有聲,故名金磚。

基本信息

名稱由來

宣統三年二尺見方金磚宣統三年二尺見方金磚

在中國民間,人們樂於對皇帝處理政務的金鑾殿展開想像,說金鑾殿的地面都是用金磚鋪成的。從字面意思和絕大多數人的理解來講,顯然,這金磚就是用金子製成的磚。其實,此金磚並非金子製成的磚,而是來自乾窯的京磚

在《金磚墁地》中,對此有專門記載:“京磚,是專為皇宮燒制的細料方磚,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之作金石之聲,稱‘金磚’。又因磚運北京的京倉,供皇宮專用,被稱之‘京磚’後逐漸走向民間富戶。”

關於“金磚”名稱的由來,還另有一種說法:在明代(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大興土木,開始為建設北京城做準備工作,皇宮裡的地磚勒令由蘇州等五府燒制),京磚的價格非常昂貴,一塊磚要賣50兩銀子,遠遠不是一般富庶家庭能夠消費得起的,因而人們用“金磚”來代指它。當時,民間有所謂“一兩黃金一塊磚”的說法,“金磚”即由此而得名。

產地

“金磚”大多出產在中國江蘇省蘇州郊外。因為蘇州土質細膩含膠狀體豐富、可塑性強,製成的金磚堅硬密實。而且蘇州靠近大運河,運輸方便,可以從水路直達北京通州。幾百年來,它的工藝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有資料記載,在光緒三十四年,江蘇蘇州的御窯村還有御灶二十四座,“金磚”就是在這一年停做的。現在御窯村的村民姚興民家中藏著多塊“金磚”,其中兩塊是明代正德元年五月出窯的,應該算是現存最古老的“金磚”了。

特點

所謂“金磚”,實際上是規格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一尺四見方的大方磚,有五六種規格。這裡說到的尺是古代單位里的尺,相當於現代的32厘米。現在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內鋪墁的都是此磚,在磚的側面,有明永樂、正德、清乾隆等年號和“蘇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樣。

故宮鋪設金磚的面積也很有限,集中在東、中、西三條路線上。在故宮的核心建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所在的中路上,用的金磚是最大的二尺。中路外側的金磚稍小,有一尺七的,也有一尺四的。

製作

製作方法

當年古代工匠製作金磚時,先要選土,所用的土質須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選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後浸水將粘土泡開,讓數隻牛反覆踩踏練泥,以去除泥團中的氣泡,最終練成稠密的泥團。再經過反覆摔打後,將泥團裝入模具,平板蓋面,兩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實為止。然後陰乾磚坯,要陰乾7個月以上,才能入窯燒制。燒制時,先用糠草熏一個月,去其潮氣,接著劈柴燒一個月,再用整柴燒一個月,最後用松枝燒40天,才能出窯。出窯後還要經過嚴格檢查,如果一批金磚中,有6塊達不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的程度,這一批金磚都算廢品,要重新燒制。就這樣,從泥土到金磚,要長達兩年的時間。

傳統工藝

製作“金磚”製作“金磚”

“金磚”的製作需要經過取土、制坯、燒制、出窯、打磨和浸泡等幾道工序。幾道工序,聽上去似乎也並不特別複雜,但其實每一道大的工序下面,還包含了好多道小工序,這些大大小小的工序加在一起,使得“金磚”的製作變成一件奢侈的事情。

第一步是取土。取土之前先要選土,那些有經驗的師傅才能看出哪裡的土不僅具有黏性,而且土中含鋁量較高,可以磨成粉末。選好土之後,還要經過漿等七道工序才算完成,耗時將長達8個月之久。

第二步是制坯。把備好的泥土,用半手工半機械的方式製成磚坯。普通的京磚,只要按照需要的尺寸和厚度把泥土製成坯塊即可。比較複雜的是那些有特殊工藝要求的花磚,比如有的磚上需要繪製圖案,為了讓燒制出來的圖案生動逼真,就要求在制坯時對圖案的刻畫把握得恰到好處。

第三步是燒制。坯入窯後,點燃窯火的過程複雜之極:以糠草熏一個月,片柴燒一個月,棵柴燒一個月,松枝柴燒40天,經過這四種不同燃料的燃燒,在耗時130天之後,方可窨水出窯。所謂窨水,指的是一窯磚燒好後,必須往窯里澆水降溫。這些澆向窯里的水,得由窯工們沿著窯墩外那條又陡又高的磚梯挑到窯頂,再從窯頂澆入窯中。

第四步是出窯。出窯的日子,小小的窯腹里灰塵瀰漫,異常嗆人。在出窯之前,雖然已往窯中澆水降溫了四五天,但窯中溫度仍然很高,長時間燒制過的“金磚”更是炙熱難當。一塊塊又燙又重的“金磚”,在工人們手裡飛快地傳遞著。為了督促同伴加快速度,同時,也是為了給自己鼓勁,工人們在搬卸“金磚”時,嘴裡會發出一種奇怪的噝噝聲。“貨船泊岸夕陽斜,女伴搬磚笑語嘩。一臉窯煤粘汗黑,阿儂貌本艷於花。”這首《竹枝詞》,描述的就是出窯時的場景——在炎熱的窯中勞作,女窯工很快就滿臉汗水,飛揚的塵土撲到臉上,原本“艷於花”的女子,剎那間也烏黑如煤灰。

章清晰的光緒十五年成造細料二尺二寸見方金磚章清晰的光緒十五年成造細料二尺二寸見方金磚

第五步是打磨。剛從窯里搬出來的“金磚”還只能算是璞一樣的半成品,要讓它成為光彩照人的玉,還得花一番心血進行細緻地打磨。“金磚”的打磨是運用極其簡單的工具,在一個圓形的水槽里進行,一邊磨,一邊沖水,不僅要讓京磚表面變得平滑,還要讓它使用時間愈長,反而愈加光亮,甚至可以當鏡子用——不過,遺憾的是,讓“金磚”變得像鏡面一樣的打磨技術,如今已失傳。

最後一步是泡油。打磨之後的“金磚”,要一塊塊地浸泡在桐油里。桐油不僅能使“金磚”光澤鮮亮,還能夠延長它的使用壽命。至此,從泥土到京磚的全部工序才算大功告成。以上幾個工序耗費的時間加在一起,已經是一年多,而每座窯一次能夠生產的京磚,至多不超過7000塊——其中還得有一定比例的次品和廢品。

現代

在現代,人們對“金磚”的要求雖然不再像以前皇室那樣苛刻——皇室選用京磚時,各級官員們需要拿起沉重的“金磚”,一塊一塊地檢查——再加上機械設備的進步,燒制時間已經大大縮短,但由於“金磚”傳統工藝的局限,燒制一窯“金磚”依然需要3個多月。

名字由來

金磚名字的由來有三種說法,一種是金磚是由蘇州所造,送往京城的,所以是“京磚”,後來演變成了金磚。另一種說法是金磚燒成後,質地極為堅硬,敲擊時會發出金屬的聲音。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明朝的時候,一塊金磚價值一兩黃金,所以叫做金磚。

鋪設

“金磚”的鋪墁過程也是很複雜的。其必備黃蠟黑炭江米木柴等物料,俟八九月或第二年春天干燥季節,先水磨鋪墁,再加工燙蠟。現在,當人們參觀故宮的太和殿等處,還會看到殿里舖墁的磨磚對縫、絲絲扣扣的金磚,扣扣應入扣或相扣。

習俗文化

女大三,抱金磚

這是過去的老話,因為結婚早,男人大多不懂事,所以喜歡找個大一點的媳婦,一般是大三歲,這樣的女人會過日子,也會疼她的小丈夫,所以就有‘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

哪吒法寶

金磚出自上古火神祝融,混沌初開時以天火鑄煉,當年祝融大戰共工,曾以此金磚砸傷共工,哪吒手中的寶物來歷均不小,有些甚至是鴻均老祖煉製。

黃金鑄造品

由銀行、郵票公司、紀念品公司發行的具有觀賞、保值、紀念等等功能的黃金鑄造品。

華光法寶

華光也有金磚,不過是三角金磚,這是華光的招牌兵器。是華光用妙樂天尊的金刀所煉,是華光最常用也是最厲害的兵器。《南遊記》一書中有很多描述:靈耀騙得(金刀)過手,便把火來煉作一塊三角金磚藏起身上。……天尊不究,咐吩曰:“此寶變化無窮,能當陣助戰,可要埋藏,不可有失。”……辟瘟使者,言曰:“小將見華光所最利害者,是金磚,此物是當日八景宮天尊的金刀,被華光取來,煉作金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