磧口鎮

磧口鎮

磧口鎮,位於縣城以南48公里、湫水河與黃河交匯處,西與陝西省吳堡縣隔河相望,南與柳林縣連線。轄40個行磧口鎮政村、64個自然村,總人口32164人,總面積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3萬畝。現為山西省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被列為山西省風景名勝區、山西省地質公園。鎮內西灣村是首批“全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該鎮煤炭資源豐富。目前已形成以旅遊、煤炭資源開發為龍頭的大發展格局。

基本信息

古鎮概況

磧口鎮磧口鎮
磧口地處呂梁山西麓,縣城南48公里處,南與柳林王家溝鄉相接,東與林家坪鎮相連,北與叢羅峪鎮接壤,西與陝西吳堡縣隔河相望。全鎮面積108.45平方公里,人口33409人,其中農業人口31405人,共有40個行政村,一個居民委員會。鎮內資源豐富,有以黃河風情為主的自然景觀和以明清建築為主的人口景觀,倍受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鎮內西灣村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同時地下資源也相當豐富,有以4號優質煤為主的煤炭資源和黃河水力為主的水力發電資源。
鎮內主產紅棗和蔬菜,反季節的蔬菜銷往離石柳林等地,是農民收入的一項來源。

歷史變遷

磧口鎮磧口鎮

從臨縣,離石一帶出土的大量陶片、石刀、石斧、陶環等多種文物考證、遠在新時期時代,磧口這方土地上就有人類居住、生息、繁衍。道光七年《永寧州志》記載:“靠林縣和州之間,有古城遺址。民國6年,《臨縣誌》記載,:“漢武帝4年,今磧口秋水河東寨村記載”
南北朝時期臨南置定邦郡,定胡縣,故治在今柳林孟門鎮。磧口之名,最早見於書《隋書》,是山西面對匈奴的防禦要塞。道光七年《永寧州志》記載:“州西少一百二十里,曰孟門鎮,周大象元年於次設定和縣,隋置孟門關,其地勢顯固,磧口距孟門只有15公里,且兼在黃河暗邊,均應為重要的軍事重鎮。
磧口座落在黃河和楸水河的三角沖積而成,僅知在明末清初,臨縣天災人禍,人口不到2萬,但磧口非常蕭條。當時集鎮2公里的侯台鎮。傳言“先有侯台鎮,有有磧口鎮。清朝乾隆秋水河沖毀侯台鎮,磧口鎮開始興盛。
磧口在清朝乾隆年間,得益於大同磧險關,以及晉商的的輝煌,成為“晉商西大門,黃河大碼頭”。時有州縣之分,就是說磧口一半屬於永寧州,一半屬於臨縣。民國初年,臨縣行政區劃為五區36所,磧口一帶屬於香爐所,管轄112個村莊,其中包括今柳林一些鎮。
民國十四年臨縣設四個區,三區為磧口:離石縣分為五個區,四區為磧口,區所都住紮在磧口黑龍廟
民國35年,臨縣、臨南縣合併為臨縣;離石和離東縣合併為離石。將磧口劃歸臨縣,成為磧口鎮,一直到今。

自然氣候

天然石壁浮雕天然石壁浮雕

磧口地處中緯度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少雪,春季乾旱多風少雨,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較為溫涼濕潤。隨著東北高而西南低、海拔相對高差1267米的地勢特徵,形成東北寒涼、西南熱暖的明顯氣候差異。總的情況是:氣候溫和,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降雨較少,且時空分配極不平衡。
日照 多年平均大陽總輻射量為140.7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時數2807小時,日均7.7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63%,日照時數最多的6月為286.5小時,最少的12月為204.7小時。
氣溫 多年平均氣溫8.8℃,年平均氣溫介於6.5℃一11.3℃之間。東北部年平均氣溫6.5℃,西南部年平均氣溫11.3℃,南北相差4.8℃,呈自西南向東北遞減趨勢。全縣無霜期平均為160天左右,由東北向西南延長,相差30天左右。
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18.8毫米,從東北向西北、西南遞減,東北部白文地區年降水量為558.1毫米,西部兔坂地區年降水量為417.6毫米,西南部叢羅峪地區年降水量為454.4毫米,分別級差為140.5毫米、103.7毫米。在全年降水中,季節差異很大,春季占14.4%,夏季占58.2%,秋季占24.7%,冬季占2.7%。而7、8、9三個月總降水量323.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2.5%,為雨量集中期。
蒸發量 多年平均蒸發量為2149.8毫米,是降水量的4倍,高於呂梁地區其他各縣。年內蒸發量的極大值出現在5、6、7三個月,月均367.5毫米,為同期降水量的6.5倍。

景觀簡介

磧口

水旱碼頭小都會水旱碼頭小都會

磧口位於臨縣城南48公里的處的黃河邊,因黃河第二大磧——大同磧得名。磧口從清代乾隆年間興起,此後200餘年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商貿重鎮,五里長街,店鋪林立,商賈雲集。船筏在黃河裡穿梭,駝鈴在山谷里迴蕩,在京包鐵路建設前的170年間,每日有500餘只木船來往於磧口碼頭,大批的糧油、皮毛、藥材等自陝、甘、寧、綏、蒙等運來,棉布、綢緞、茶葉、陶瓷等物品,自太原汾州等地由“向陽匣”陸路馱運至磧口,轉銷於大西北。民間有“馱不盡的磧口,填不滿的吳城”。文水民間有“青定頭,南峪口,拴起騾子跑磧口”的民謠。當地養有500餘峰駱駝,可見當年的繁華。正所謂“水旱碼頭小都會,九曲黃河第一鎮”。2003年,山西省政府命名磧口為風景名勝旅遊區。磧口旅遊區主要包括黃河大同磧、磧口古鎮、西灣、李家山和寨子山民居、黑龍廟、毛主席東渡黃河紀念碑、黃河峽谷天然石雕等。

大同磧

大同磧位於磧口古街西南500米的湫水河入黃河處,是秦晉峽谷間最大的一個磧。黃河進入大同磧,河面急劇收縮為百米左右,河水湧向落差約10米長3000米的傾斜河道,頓時水流湍急、濁浪排空、咆哮如雷、聲震十里,觀者無不驚嘆。大同磧下游百米處,黃河河寬水緩形成了千米之長的天然沙浴場。

古鎮

磧口古鎮的街道、店鋪是清代山區傳統建築的典範。主街道順著臥虎山,從東開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黃河北上,時曲時折。更有趣的是,古鎮后街只有200餘米,卻轉了十八道彎,這些建築完全依地形而建,街道都用石頭鋪砌,店鋪都是平板門,門前都有高圪台。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三道街,一條比一條短,形成了梯型的建築格局。據記載,磧口店鋪大規模修建是從清乾隆年間開始的,道光年間,全鎮已有店鋪60餘個,到民國五年,店鋪林立,除本縣外還有包頭、河曲、綏德、府谷、孟門、汾陽、孝義、介休、平遙等地人開的店鋪,多達204家。

李家山民居

李家山民居位於磧口南5公里,系明清時期李氏家族所建。民居以窯洞為主,搞的疊置,錯落有序。窯洞前普遍有廊檐伸出,多數為四合院。整個民居分布在黃土山坡上,較大的四合院都是水磨青磚對縫砌築,無論造型、風格、藝術都十分考究。照壁上、門樓上、廈檐上和窯洞門窗上的磚木雕刻,無論人物、山水,花鳥魚蟲、飛禽走獸都很精美,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將其與湖南張家界、山陝蒙黃土高原列為自己的三大發現。他評價李家山:“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以找到。”

天然石壁浮雕

從磧口溯黃河北上20公里的開陽段,黃河東岸石壁陡立,壁上有黃河水千百年來沖刷、風濁形成的一幅幅妙趣橫生的天然畫卷。這些天然石雕,鬼斧神工,人物山水、飛鳥走獸,任人聯想。天然畫卷總面積約10000平米,十分壯觀。

黑龍廟

磧口鎮黑龍廟

創建於明代的黑龍廟位於臨縣南端湫水河處的磧口鎮臥虎山,主要由山門、正殿和樂樓組成。廟宇依山傍水,創建三百餘年來,幾經修繕,整體建築嚴謹合理,左右對稱,雄偉壯觀。仰觀廟宇疊於險峻的石崖之上,雕樑畫棟,古樸典雅;倚廟廊居高俯視,秋水河與黃河的交匯盡收眼底。廟中樂樓的音響效果極為奇特,不用擴音設備,萬人看戲,聲音清脆,乃至響徹數里。所以每逢古會隆節,秦晉兩省四鄉民眾觀光遊覽都絡繹不絕。

古剎
創建於明代的黑龍廟,座落在磧口臥虎山,整體建築奇偉壯觀,疊於石崖之險。樂樓巧奪天工、不用音響設施十里之遙可聞,拾級登頂,千岩萬壑、百里黃河、盡奔眼底。
古渡
過去曾是往來於綏、包、晉、陝、豫之間通商貿易的水陸交通樞紐。今日是黃河漂流,憑險過磧衝浪的理想去處。

歷史名村

西灣村

西灣村西灣村

西灣村位於臨縣磧口鎮以西,距黃河古鎮磧口僅一公里之遙,以獨具特色的民居建築聞名於世,完整的居民建築群是依靠黃河船運發跡的陳氏家族歷經明末到民國300年歷史逐步修建而成的,占地3萬多平方米,依山面水、背風向陽,隨勢而上,如波涌浪卷,層次感極強。
西灣村有兩橫五縱七條小巷均勻地把各處院落串聯起來,院院相通、戶戶相連,樓房院牆不拘一格,樣式多變,不同地勢隨行程式、錯落有致,與周邊環境十分和諧,防盜、防火、排水、泄洪的各種設施配置十分精妙,這裡的一磚一石一木都洋溢著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各種雕刻構思精巧,刻畫細膩。

西灣民居
西灣民居系明清古建築群,依山傍水,占據長250米,寬約120米的地帶,總面積約3萬平米。建築群由2米多高的村牆封圍(現殘缺),大院內橫有兩條街,豎有五條巷,把全院有序地聯繫起來。院之間又有小門相通,只要進入一個院落,就可通過小門游遍全村,真可謂“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西灣民居是典型的呂梁風格的四合院,歷史文化氣氛濃厚,有濃郁的黃土文化特色。現保存基本完好的有40處院落。整個建築群,布局合理,防洪排水暢通。特別是大門、垂花門、照壁、廳堂上的木雕、磚雕、石雕更是獨具匠心,沿街沿巷的石匾,各具神韻,是研究黃河流域民俗和明清建築的極好材料。

陳家大院

是清代陳姓富商民宅大院,坐落在磧口鎮東約一公里的湫水河邊,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整體如一座階梯式城堡,院內5條巷道按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排列,寓意家庭世代旺盛,其建築、石雕磚雕木雕都很有考究,整個君臣人有典型的呂梁地區風格。最令人稀奇的是,這座3萬平方米的古建築群竟然保留至今且基本無損。

文化習俗

山西省臨縣磧口鎮山西省臨縣磧口鎮

每年的農曆正月和七月初一的黑龍廟會,磧口鎮會有古風白韻的“社戲”活動,千古一絕的《獅子啃繡球》等地方小戲、磧口腰鼓,以及陝北皮影剪紙八音會民間說唱等,都是極具黃土文化特色的風俗風情。

名優特產

莜麵

莜麥炒熟磨成粉而成。可捏角(包餡,一般為羊肉胡蘿蔔餡),可做栲栳,可搓魚魚,可用河撈床制莜麵河撈,佐料以辣椒、醋、蒜沫、香菜、花椒麵、柿子醬、羊肉打滷等為主。莜麵口味奇特,口感堅韌。
黃河鯰魚

體延長,前部平扁,後部側扁,灰黑色,無鱗。頭扁口大,有須兩對。肉味美,為一優良的食用魚類。鰾滋補,可入藥。
豆腐

用大豆先去皮,水浸軟,再磨成豆漿,煮熟,加滷水,後空出水分,在木製容器內壓製成型。滑嫩適口,如再加辣子為佐料,口感更好。以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顏色純白,質地精細,軟而不脆等特點,譽滿晉西,素有馬尾提豆腐的美稱。
粉條

年產200萬公斤,色白,條勻,而煮沸,味道正,易貯存,不變質。品種有燴炒兼用的大片粉、二條粉,涼拌和做湯用的線粉、冬粉等。
粉皮

年產50萬公斤,粉皮薄如紙,明如鏡,既可涼拌下酒,又能與肉煮炒,一年四季皆宜食用。
大燴菜

分葷、素兩種,素燴菜以大白菜、南瓜、西葫蘆、豆角、土豆、胡蘿蔔、豆腐、粉條等為原料,肉燴菜加羊肉或豬肉。做法是先將鍋加熱,倒入少許油,放入鹽、大蔥、大蒜、香菜、大料(豬肉燴菜)、花椒(羊肉燴菜)等佐料,再將上述原料翻炒後加水燉熟為止。大雜燴是當地老百姓最為普遍的一種吃法,味道非常可口,當地人用這樣的話形容其好吃:香塌腦瓜蓋哩!
紅印印餅子

以白面為主料,加少許油、鹽,表層撒芝麻,蓋有紅印,象徵吉祥。味噴香。
臊子碗脫

由蕎面精製而成,輔之以辣油、芝麻醬、老陳醋為佐料,另加一勺臊子(方言,由海帶、粉條、黑豆等調製而成的小菜),吃起來粘而不綿、厚香適口。

旅遊指南

交通

太原到呂梁地區行署所在地離石市汽車十分方便。這裡再到磧口每天都有多班車輛來往磧口,有山路但不算險。

住宿

磧口鎮較大的旅館是磧口旅館,住窯洞房,三人一間,洗澡和衛生間獨用,只是被褥因為缺水不能每客都洗換,建議帶自己的睡袋。其它類似的小旅館也有不少,條件稍差。

游季氣候

磧口鎮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霜凍期為9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最佳遊覽時間最好在5月至10月初,天氣溫度比較適宜。

進出交通

從太原的西客站每天中午12:00發車。從北京有到山西省呂梁市的列車,從呂梁每天有8班發往磧口的汽車。

特別提醒

磧口鎮磧口鎮

在磧口鎮的后街上,有個雜貨店掛著個很大的藍色幌子,是一個說唱藝人的老式廣告。盲藝人,70多了,唱的是當年磧口的繁華熱鬧景象。

麒麟沙灘石壁長廊大同磧(二磧口)激流,需雇機械動力的木船。

遊覽其他陸上景點,需雇當地的兩輪摩托。當地百姓總體品性樸實憨厚,僱車、僱船人多時較便宜,最好委託抽空店主交涉辦理,遊玩大同磧(二磧口)衝浪注意風險。

古鎮欣賞

磧口鎮磧口鎮
磧口鎮磧口鎮
磧口鎮磧口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