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作

磚,在中國古代建築中主要用於台階、台基、甬道、散水、牆面、室內、外地面等部位。正如中國傳統的木構架體系一樣,磚作技術的發展也由探索到成熟的過程。例如,宋代以後的磚塔、明代初期出現的無梁殿等,用現代結構學的觀點看,中國人很早就用磚建造了筒體結構磚塔,並且密檐式磚塔的圈樑作用,更增加了抗震性和抵抗水平荷載的能力。可以說,中國古代匠師們在磚作技術上的成就不亞於其它建築技術。

簡介

中國古代建築中使用磚材砌築建築物、構築物或其中某一部分的專業。《營造法式》中的“磚作”部分,記述了磚的各種規格(見窯作)和用法,用磚砌築台基須彌座台階券洞水道鍋台和鋪墁地面路面坡道等工程。清工部《工程做法》中未列磚作,砌柱墩基牆硬山山尖墀頭等作業屬瓦作

發展概況

中國古代用磚始於戰國時期,當時僅用於砌筒殼墓室。鹹陽宮用刻花磚板鋪地,用空心磚台階漢墓中已用磚砌穹窿西漢明堂辟雍和王莽宗廟遺址中用方磚墁地。南北朝開始用磚砌築地上的建築物和構築物,如用磚砌塔、城牆等;但直至代,就是宮殿寺廟也還是用夯土牆而不用磚牆。《營造法式》規定:在房屋牆壁的下部砌磚,稱隔減(鹼),其上部仍用土坯砌築。房屋全部用磚砌牆,直到代才出現,明代以後成為普遍做法。早期砌磚用泥漿,登封北魏嵩岳寺塔西安薦福寺塔宜賓宋白塔等以及大量漢墓都是用泥漿砌磚。《營造法式》中載有用加石灰的泥漿砌磚,現存南宋磚石塔已用石灰泥漿砌築。宋代且有用糯米汁調白灰漿砌城牆的記載。建築砌磚用白灰漿白灰泥漿,重要建築也用糯米白灰漿。  

施工內容

有下列各項:

基礎

以前的建築建在夯土基上,把柱礎下部分加密夯實。金代宮殿在夯土中挖礎坑,用磚渣和土逐層相間夯實,上放柱礎。建築在柱礎石下砌磚墩,稱為“磉墩”,上置礎石。每一柱下用一個磉墩的稱“單磉”;檐柱和金柱較近時,二者連砌,稱“連二磉”;轉角處還可四個連砌,稱“連四磉”。磉墩之間砌磚牆,與柱礎下皮平,稱“攔土”。

階基

建築下部的台基宋代稱階基,後世俗稱“台明”。考究的全部用石包砌(見石作);一般的在階條石和好頭石之間不用陡板石而砌磚,即為磚階基。有的建築在台獲之前接砌稍低一點和小一點的平台,代稱“月台”,做法與階基同。  

牆壁

房屋的牆壁一般都依柱子壘砌,從柱子中線分為里外兩皮,外皮將柱子完全包在牆內。清式在牆的下部(柱高1/3部位)用細磚砌出裙肩,即式中的“隔減”。上部為牆身。牆面不抹灰的稱清水牆,抹灰的稱混水牆。清水牆有乾擺(即“磨磚對縫”)、絲縫、淌白、糙砌四種砌法。前兩種砌法用磚都經砍、磨,牆表面不留或只有極細的灰縫,內外兩皮的中間填普通磚後灌灰漿,在某種程度上具有鑲面磚的性質;後兩種是一般露灰縫砌法。牆的頂部,一般是按1:2做成斜坡,與檐枋下皮相接,叫做牆肩(外檐也有做饅頭頂的)。牆壁因所在部位不同

分下列幾種:

① 山牆。砌在房屋左右盡端的磚牆。山牆因屋頂類型不同而有多種形式。懸山山牆有頂到椽望的,也有依樑柱的分布把牆肩砌到各梁的下皮,成為階梯形的五花山牆。硬山山牆由台基的上皮直砌到瓦頂,正面用墀頭等逐層挑出,其上陡立一微前傾的方磚,稱為戧檐。最上層線腳轉至山面,成為與瓦頂平行的兩層拔檐線磚(或用混磚),上承磚博縫。南方民居布局緊湊,山牆高出屋面,或與院牆連成整體,形成各種形式的封火牆

檐牆。沿檐柱砌築的磚牆,根據所在部位有前後檐牆之分。宮殿和講究的民居,多把前檐做成通間的木裝修,不用磚牆。檐牆一般均高至檐枋下皮,封護檐牆則用外皮磚把檁椽封住,有各種形式,如冰盤檐抽屜檐菱角檐等。

③ 扇面牆和隔斷牆。都是室內隔牆。凡砌在金柱之間與檐牆平行的牆(高至金枋下皮),叫扇面牆;與山牆平行的牆(高至梁下皮),叫隔斷牆。古代木構架建築的磚牆均非承重牆,但後世磚木混合結構的房架均落在檐牆的梁墊上,也有不用房架把檁放在隔斷牆和山牆上的,稱為硬山擱檁

④ 檻牆。窗下面的矮牆,高度為柱高的十分之三;如安支摘窗,高度為柱高的四分之一。考究的檻牆多用乾擺做法。宮殿廟宇的主要建築的檻牆有用黃、綠色六方形琉璃磚拼貼成背錦紋等圖案的。

⑤ 院牆和圍牆。分隔庭院和圍護總體庭院的界牆。一般分牆基下肩牆身牆檐牆頂等部分。牆基糙砌,下肩多細砌,牆身有混水牆和清水牆兩種做法。園林建築中有的牆身留些窗洞,如帶有什錦燈窗,漏明窗的牆,叫做漏明牆;大部用磚砌成透空圖案的牆身,叫做花牆

磚墁地

房屋的室內和廊內多墁尺二、尺四、尺七方磚面,或尺七、二尺金磚地面。簡單小房用斧刃磚陡板磚墁地。有粗墁細墁兩種做法。粗墁地面用普通磚鋪墁;細墁地面(磨磚對縫)須用五面加工的方磚,油灰掛縫,坐漿鋪墁,然後水磨平整,再上生桐油潤透。

庭院裡一般多在縱橫軸線方向上墁方磚甬路;沿房屋周圍鋪墁向外微坡的“散水”,以免雨水浸泡房基北京紫禁城宮殿太和門前面的御道用磚石混合鋪墁,兩側側砌縐磚為邊線,稱為柳葉磚地面。御道上墁出八字形磚趟,稱為斜柳葉地面。御道兩側大面積的墁磚地面,稱為海墁

雕磚

建築中的如意門影壁透風花牆以及清水脊上均有雕磚裝飾。早期在制磚坯時塑造然後燒製成花磚,逐漸變成在磚料上進行雕刻。從事這種雕磚專業的,稱為花匠。雕刻手法有:平雕浮雕透雕等,南北手法不同,各有特色,是中國古代特有的建築裝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