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博物館

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Forest of Stone Steles Museum)是陝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它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誌及石刻為主,成為在中國獨樹一幟的藝術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1000餘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個號134件,一級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駿”就有四駿藏於本館。陳列由碑林、石刻藝術和其它文物展覽三部分組成,共12個展室。現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藝術室和4座文物陳列,陳列面積達到4900平米。西安碑林以其獨有的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物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為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18個國家級特殊旅遊參觀點及AAAA級旅遊點之一,近年來又被列入中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預備清單”。

基本信息

概述

碑林博物館碑林博物館

碑林博物館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誌及石雕作品為主的藝術博物館被譽為“中國最大的石質書庫”西安碑林是書法的淵藪、經史的寶庫,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18個國家級特殊旅遊參觀點及AAAA級旅遊點之一,近年來又被列入中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預備清單”。西安碑林博物館是在“西安碑林”的基礎上利用西安文廟古建築群擴建而成,現珍藏文物11000多件,陳列由碑林、石刻藝術及其他文物展覽三部分組成,重點藏品為中國古代書法名碑及漢唐時期石刻雕塑精品,其中包括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歐陽詢《皇甫誕碑》、褚遂良《同州聖教序》、虞世南《孔子廟堂碑》、顏真卿多寶塔碑》、《顏家廟碑》、柳公權玄秘塔碑》、懷素《藏真律公帖》、張旭《斷千字文》、唐昭陵六駿、東漢陝北畫像石等。西安碑林博物館內建築布局合理,典雅凝重,古木參天,環境優美,每年都吸引著近60萬的海內外遊客來此觀光遊覽。

簡介

碑林博物館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座落於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學街(因清代的長安學、府學、鹹寧學均設在這裡而得此名)。它於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為保存《開成石經》而建立。九百多年來,經歷代徵集,擴大收藏,精心保護,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現有六個碑廊、七座碑室、八個碑亭,陳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薈萃的展室里,展示了聖儒、哲人的浩瀚石經;秦漢文人的古樸遺風;魏晉北朝墓誌的英華;大唐名家的絕代書法以及宋元名士的瀟灑筆墨。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書畫同輝的筆墨跡以及詩畫雙絕的王維的竹影清風更為碑林增輝溢彩。

西安碑林以其獨有的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物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為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林博物館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誌及石雕作品為主的藝術博物館被譽為“中國最大的石質書庫”西安碑林是書法的淵藪、經史的寶庫,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18個國家級特殊旅遊參觀點及AAAA級旅遊點之一,近年來又被列入中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預備清單”。西安碑林博物館是在“西安碑林”的基礎上利用西安文廟古建築群擴建而成,現珍藏文物11000多件,陳列由碑林、石刻藝術及其他文物展覽三部分組成,重點藏品為中國古代書法名碑及漢唐時期石刻雕塑精品,其中包括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 、歐陽詢《皇甫誕碑》、褚遂良《同州聖教序》、虞世南《孔子廟堂碑》、顏真卿《多寶塔碑》、《顏家廟碑》、柳公權《玄秘塔碑》懷素《藏真律公帖》、張旭《斷千字文》、唐昭陵六駿、東漢陝北畫像石等。西安碑林博物館內建築布局合理,典雅凝重,古木參天,環境優美,每年都吸引著近60萬的海內外遊客來此觀光遊覽。博物館全年開放,隨時期待著國內外觀眾的光臨。您將在這座東方藝術的殿堂里重溫美的歷程,獲得真正的藝術享受。西安碑林博物館新建石刻藝術館項目正在積極籌建中,新石刻藝術館為仿古歇山式建築,分上下兩層,上層專門用於陳列館藏的宗教石刻類文物,下層為半地下式的文物庫房。它的建成必將成為古老碑林新的亮點,為陝西的文物旅遊事業的發展添上濃重的一筆。

建築景點

碑林博物館碑林博物館

進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廟舊址,其建置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泮池、欞星門、華表、戟門、碑亭、兩 廡等多為明清的建築,並遵循著孔廟固有的建築格局,組成了一個綠樹掩映、古樸典雅的庭院式建築群。陳列於小殿兩側的唐景雲鍾、大夏石馬都是國寶級的藝術精品。前者鑄於唐睿宗景雲二年,已有1200多年歷史。其音質純美,鐘聲清晰宏亮,鐘上還鑄有唐睿宗李旦親自撰文並書寫的銘文一段,是李旦鮮有的傳世字跡中的佳作。後者大夏石馬,是十六國時代匈奴族鐵弗部建立的大夏國的作品,他繼承了中國漢代時刻藝術雄渾深沉,體魄巨大、生動傳神的特點,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藝術觀念和藝術水平,同時也是一件極為罕見的珍貴民族文物。

歷史記載

碑林博物館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始建於北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是漕運使呂大忠等人為保藏因唐末五代戰亂而委棄市井的唐《石台孝經》、 《開成石經》及顏真卿、柳公權等所書的著名石碑而興建的,經金、元、明、清、民國歷代的維修及增建,規模不斷擴大,藏石日益增多,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安碑林現收藏有自漢代至今的碑石、墓誌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誌的數量為全國之最,且藏品時代系列完整,時間跨度達2000多年。這裡碑石如林,篆、隸、楷、行、草各體俱備,名家薈萃,精品林立,令人讚嘆不已。秦《嶧山刻石》的宋摹本,讓今人一睹李斯“畫入鐵石,字若飛動”的小篆風采。東漢《曹全碑》字型流宕俊美,是我國現存漢碑中最完好的,獨具風貌的稀世精品。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司馬芳殘碑》、《廣武將軍口產碑》、北魏《暉福寺碑》以及于右任先生悉心收藏並於30年代捐贈給碑林的《鴛鴦七志齋藏石》中的北魏墓誌,都在書法藝術上享有很高的聲譽。隋唐時期的碑刻在碑林中最為壯觀,有隋《孟顯達碑》、《智永千字文碑》、唐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歐陽詢《黃甫誕碑》、褚遂良《同州聖教序碑》、歐陽通《道因法師碑》、張旭《斷千字文》、李陽冰《三墳記碑》、懷素《千字文》、柳公權《玄秘塔碑》以及僧懷仁集王羲之的《集王聖教序碑》等,尤其是碑林收藏的顏真卿的七塊豐碑,即他44歲時寫的《多寶塔碑》、54歲前後的《臧懷恪碑》、55歲時寫的《郭家廟碑》和《爭座位帖》、70歲寫的《顏勤禮碑》、71歲的《馬磷殘碑》、72歲時寫的《顏家廟碑》,使我們有幸看到顏體由鋒芒銳利、字型端秀向筆力勁健、氣韻醇厚的發展過程。

僧懷仁花費24年心血,從內府藏王羲之墨跡中集字刻成的《聖教序碑》,再現了書聖王羲之秀勁超逸、美若簪花仕女的書風,加之碑文由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帝王唐太宗作序,其子高宗李治作記,歌頌了卓越的佛學家、旅行家和翻譯家玄奘,被後世譽為“三絕碑”。唐以後的書法名家黃庭堅、米芾、趙佶、趙孟頫、董其昌、何紹基以至近代的于右任等,也在碑林留下了他們珍貴的詩文墨跡。清費甲鑄翻刻的《宋淳化閣帖》是匯集我國歷代書法作品之大成的一部從帖,為研究我國書法藝術的類別及演變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從另一角度而言,碑林中的許多碑石還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唐《開成石經》刊刻儒家十二經114石,228面,共65萬多字,是研究唐代儒學經籍珍貴的實物資料。馳名中外的唐《大秦景教流傳中國碑》,記載了基督教聶斯脫里派的教規、教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僧侶在唐朝一百五十多年中的活動情況,碑側及下部刻有古敘利亞文字的職名,對研究宗教史及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唐代書法家徐浩書寫的《不空和尚碑》對於研究佛教秘宗的傳播和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價值。此外,碑林還保留有諸如《王維畫竹》、《達摩面壁》、《道因法師》碑座人物像、《興福寺殘碑》碑側等大量古代石刻圖案,其形象生動傳神,藝術手法純熟,文化內涵豐富,因而受到歷代藝術家的推崇。

藝術特色

碑林博物館碑林博物館

石刻藝術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漢唐盛世,造型藝術因反映時代精神而大放異彩。漢代石刻的雄勁、簡練,唐代石刻的精美、圓潤,都表現了中華民族進取、向上的氣派和精神,在我國雕刻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西安碑林石刻藝術室建於1963年,匾額七字是由陳毅元帥親筆所題。室內陳列著漢唐藝術精品七十餘件,分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兩部分。陵墓石刻中的精品有東漢雙獸,其造型綜合了獅、虎的特點,形象威武、活躍,動作矯健敏捷,以其造型完美、手法熟練、雕刻精緻而成為同類作品中的佼佼者。陝北出土的東漢畫像石,內容除少數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外,大多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側面,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唐高祖李淵的唐弟,李壽的墓誌為罕見的獸首龜形,國內僅有兩件,彌足珍貴。其石槨為一歇山頂式石屋,外部以減底平雕手法刻有四神、文臣武將、仙人騎鳳等畫面,槨內壁陰線刻樂人、舞伎、男女侍從、天象圖等,都是唐代墓室石刻中傑出的作品。唐昭陵六駿浮雕以唐太宗李世民征戰疆場所乘過的六匹有功戰馬為藍本雕刻而成,作品比例合度,線條明快,高度寫實,是唐代石刻藝術中的傑作。可惜其中颯露紫、拳毛蝸兩駿早年流失海外,現存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唐高祖李淵獻陵的石犀重達十噸,全身用幾條粗壯的線條勾勒出犀的特點,整體比例準確,形象生動逼真。漢唐史書都記載有外國曾向中國贈送活犀的史實,它是古代中外友好往來的紀念物。此外,李小孩石棺、蹲獅、石虎、石羊、臥牛、走獅等也從不同側面反映出隋唐陵墓石刻寫實傳神的特點。石刻室陳列的北朝、隋唐佛教造像,形式多樣,既有傳世的精品,也有建國後歷年發掘品。有浮雕,也有圓雕,主要反映了古長安佛教造像藝術發展的水平。北魏皇興造像彌勒,著通肩式袈裟,豐滿圓潤,肌肉勻稱,衣褶以條棱表現,具有較多的域外藝術風格,其藝術水準在當時也是領時代之先的。隋唐時代的造像藝術則把從北周開始的寫實風格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在追求立體造型的同時,把傳統的線和裝飾性的藝術手法也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使中國成熟的民族化佛造像藝術達到鼎盛。陳列的觀音菩薩像,金剛造像都是這一時期優秀的作品。而老君像則是陳列的唯一一件有關道教題材的造像。這件漢白玉老君像,通高1.93米,原屬臨潼驪山唐代華清宮朝元閣老君殿之物。老君身著道服,腰束帛帶,結跏跌坐於三層番蓮紋的須彌座上,人像與台座渾然一體,有安謐華貴之感。雕刻手法極為精工洗鍊,堪稱盛唐時期大型人體石刻的藝術珍品,同時對探討道教在關中地區的傳播,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世界文化遺產

碑林博物館碑林博物館

正是因為西安碑林博物館擁有如此浩瀚的藏品,卓越的書法和藝術價值,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被譽為“東方文化的寶庫”、“書法藝術的淵菽”、“漢唐石刻精品的殿堂”、“世界最古的石刻書庫”,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全國18個特殊旅遊景觀之一。近年來又被列入中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作為西安最有價值的文物古蹟之一,這裡每年都吸引著60多萬海內外遊客。今天西安碑林已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視窗。在改革開放的見天,西安碑林博物館正以其嶄新的面貌譜寫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行車路線

館址:西安市三學街15號,西安南城牆文昌門內。
可乘坐:14路、402路、512路、223路、704路、208路、游6路到達

西安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