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慶公園[陝西]

興慶公園[陝西]
興慶公園[陝西]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興慶公園位於古都西安城牆外東南角的鹹寧路上,因在唐代皇宮興慶宮遺址上修建而得名,該公園是我國最古老的歷史文化遺址公園,坐落在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學的北邊。興慶宮位於唐都長安外郭城的興慶坊(隆慶坊),這裡曾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舊宅。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李隆基登上皇帝寶座,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即改舊宅為興慶宮。唐代的興慶宮歷經擴建,占地達2016畝,今日的興慶公園占地780畝,興慶湖面積150畝,是西安市最大的城市公園,2006年7月15日開始實行門票免費制。

基本信息

公園簡介

興慶公園原是軟禁李隆基的建築,現在的西安興慶公園在90年代前是西安市最大的公園了,它坐落在西安交大的北邊,想當年(50年代)交大的師生們都參加了建園的勞動。建園初期,在經濟條件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堅持了多快好省、勤儉建園的方針,既要節省資金,又要儘快建成公園,因此部分建築帶有探索試建的意圖。除沉香亭、花萼相輝樓外,大部分建築採用竹木結構,上覆杉木皮、稻草之類臨時搭建。由於年久失修,加之“文革”大串聯,超負荷的接待遊客,這些建築物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全市人民及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持贊助下,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對園內設施逐步進行了更新改造。
興慶公園興慶公園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興慶宮公園的建設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發展步伐加快。公園不僅依靠政府投資,還自籌資金,基礎設施的改造力度逐年加大。據統計從1988年至1998年政府部門投資總額達到865萬元,公園自籌資金394萬元,全部用於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改造,大大加快了公園的發展速度。從八十年代開始,興慶湖污染日趨嚴重,排入湖內的生活工業廢水含汞量超標,水質變壞,色如醬油,臭氣熏人。湖內淤積嚴重,部分已成為沼澤。這種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深切關注,新聞媒介呼籲:“救救興慶湖”。省、市領導對此十分重視,區、市有關部門逐級向市人大遞交提案,市政府把對興慶湖的改造列入西安市當年為全市人民辦的十件好事之一。從1983年至1991年共投資420萬元,經過兩次綜合性治理,堵截了污水源,修築了沉砂池和護岸石坡,使興慶湖污染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建國初期建成的遊樂設施項目規模小、檔次低、功能不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為了不斷滿足廣大青少年開發智力、活躍文化生活的需要,公園加強了對遊樂設施的改造和開發。從1990年起,不斷引進遊樂項目,先後建成了碰碰車場、雷射炮房、滑行龍、瘋狂老鼠、激流勇進、海盜船等二十多個大型遊樂新項目
2006年7月15日起,興慶公園免費向公眾開放。

歷史發展

歷史由來

興慶宮原為唐外郭城的興慶坊,是軟禁唐玄宗李隆基的地方,開元二年(公元714年)李隆基登上皇帝寶座,改名為興慶宮。
興慶公園興慶公園

唐代興慶宮四周共設有六座城門,正門西開,號稱興慶門,而今興慶宮向南開的大門在唐代稱為通陽門。從整體布局來看,興慶宮中間有一座東西向的隔牆,把興慶宮分為兩半,而以南半部的園林風光為最美。
這裡有龍堂、長慶殿、沉香亭、華萼相會樓和親政務本樓等高大建築物,環繞一泓碧水的龍池,湖廣樓色相會,猶如仙境。相傳龍池中曾大量種植荷花、菱角和各種藻類的隱華植物,池南岸還重有可解酒性的醒醉草。興慶宮的北半部宮殿巍峨,南雄殿、長興殿、大同殿隱沒林中,各有千秋,別具一格。1958年在唐興慶宮遺址上修建成西安最大的公園興慶宮公園。其設計既繼承了我國民族傳統風格,又吸收了國外造園的藝術特點。
由於戰亂等原因,新中國成立前和“文革”期間,興慶公園這些建築物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改革開放後,興慶公園在全市人民及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持贊助下,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對園內設施逐步進行了更新改造,便成了今天的樣子。

發展過程

1965年,改建了迎春橋、芙蓉橋、進水橋、牡丹橋,由原來的竹木結構改為鋼筋水泥結構。
興慶公園興慶公園

1966年建成了公園北門。
1969年拆除南二道門、三道門,新建了南門。1972年將由樹木、鐵絲網構成的圍牆全部改建為單磚實心牆。
1973年翻修了沉香亭東橋、翠竹亭、七曲橋;新建了轉馬遊樂場、噴水池、公園西門。
1974年開始籌建南薰閣。歷時6年,於1980年建成。同年還建成了牡丹園。
1975年由市養護管理局行道處免費為公園鋪設了瀝青環形道路數十公里。
1983年至1985年先後建成了公園辦公樓、單身職工宿舍樓、食堂等;擴建了遊樂場。
1986年新建成北碼頭;購進玻璃鋼小遊船100餘只(現有的兩艘大型遊船是公園1972年自造的)。
1987年建成了東門,同時建造了李白醉臥塑像,翻建了北茶社。花萼相輝樓在建園初期是由西安市飲食服務公司投資建成並管理,1987年通過協調移交給公園後,於1988年進行了維修改造。
1988年完成了沉香亭的維修和亭頂貼金。
1989年建成了鍋爐房,改造了花房。
1997年完成了長達1240米的公園東、南圍牆改造,將原來的單磚實心牆改為空透牆。
1998年完成了大型古建築景點“龍堂”的改造。

開發改造

碑林區計畫總投資8億元採取合作開發的方式,對興慶宮公園進行綜合開發改造。
興慶宮公園占地750畝,僅湖面就有150畝,但多年來由於對公園的投資較少,其設施及環境與城市的發展大環境極不協調。為了使公園能夠持續發展,公園提升改造開發項目被西安市政府列為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的項目之一。據悉,改造分為園內基礎設施改造和公園沿圍牆周邊改造兩大部分,總投資8億元,共有40個項目組成。
本次興慶宮公園綜合改造以“一池、三山、十三區、多節點”作為結構,依託中國古典造林“一池、三山”的大結構,將規劃範圍內分為十三片區,分別為酒店商務區、管理辦公及唐文化研究區、民俗酒吧區、南門歷史遺址展示區、唐樂表演區、生態保護區、興慶宮文化景觀區、健身娛樂區、核心景觀區、養生休閒區、動漫娛樂區、公園外棚戶區改造等,“一池”是指公園內的興慶湖;“三山”是園內已有的三座假山。改造後,未來的興慶宮公園將成為集文化、休閒、娛樂、健身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高檔遊園景區。

交通線路

景點交通乘8路27路37路43路602路715路704路714路203路604路102路300路903路K630路K203路至興慶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