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經濟開發區

石門經濟開發區

湖南石門經濟開發區是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級開發區,位於石門縣城南部,南依十九峰,北臨澧水河,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優美。園區基礎設施齊全,區位優勢明顯。石門地處湘鄂邊陲,東臨洞庭,北望長江,西與張家界一脈相連,南與桃花源山水相親,素稱“湘北門戶”。總面積3973平方公里,人口72萬。

園區簡介

湖南石門經濟開發區是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級開發區,位於石門縣城南部,南依十九峰,北臨澧水河,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優美。園區基礎設施齊全,區位優勢明顯。石門縣工業園於2002年6月籌建,2003年1月經常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石門縣工業園管理委員會。園區位於石門縣城南部、十九峰山下,距縣城4公里,轄天供山、月亮山、曹家棚、陳氏祠4個社區居委會。園區緊靠石陬公路、石長鐵路石門火車南站,全方位立體交通方便快捷,區位優勢明顯。

石門經濟開發區石門經濟開發區
裝機120萬千瓦的石門電廠近在咫尺,可為您提供便捷的電力直供;石門火車南站專業貨站正處園區,可最大限度地保障鐵路運力;縣內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已探明礦種35個,其中雄磺礦儲量世界第一、矽砂礦儲量亞洲第一、磷礦儲量全國第一。省道S304、縣道X021在園區交匯,園區緊靠石長鐵路、石門火車南站,距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150公里、常德桃花源機場130公里,全方位立體交通方便快捷。

石門地處湘鄂邊陲,東臨洞庭,北望長江,西與張家界一脈相連,南與桃花源山水相親,素稱“湘北門戶”。總面積3973平方公里,人口72萬。

石門氣候溫和、土壤肥沃、資源豐富、享有“礦都”、“橘城”、“茶鄉”美譽。石門交通便利、通訊發達、電力充足。石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著名的湘鄂革命老區,又是湖南西線開發的龍頭。石門縣工業園就崛起在這山川毓秀、風光獨特、民風純樸、文明開放的美麗石門。

園區總控制面積6平方公里,其中工業園規劃開發用地5.10平方公里,60米寬的工業大道橫貫園區。供水、供電、郵政、電信、廣播電視、金融、醫療衛生、學校等基礎服務設施基本齊全。

石門縣工業園將以優越的地理位置、寬鬆的投資環境、優惠的引資政策、完備的管理體系,吸引有資金實力、有技術力量、有產品市場的工業企業進入園區投資興業。工業園將成為城市建設的亮點、招商引資的平台、經濟發展的載體、小康社會的典範

園區規劃

石門經濟開發區開發區動土圖
縣委、縣政府按照“工業新城,城市新區”的發展戰略,“依託資源優勢、對接大型企業,依託大型項目、配套園區建設,依託園區發展、促進產業聚集,依託服務創新、增強發展優勢”的基本思路,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使開發區初步形成了“一區四園”的新型工業發展格局,“四園”即寶峰創業園、兆恆科技工業園、海螺建材工業園和電力化工工業園等4個工業園,總面積達到12.5平方公里。

區內有安徽海螺集團、香港兆恆集團香港世運針織大唐石門發電、華電石門發電、湖南雙佳農牧、上海萊士公司、華駿循環水發電、湖南盛節節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入駐。

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高效率服務是我們的宗旨;最優惠的政策,最最佳化的環境,最優質的服務是我們的承諾!我們將攜手海內外有識之士,把湖南石門經濟開發區傾力打造成城市建設的亮點、招商引資的平台、經濟發展的載體、小康社會的典範,共創石門現代工業文明。

園區規劃圖

石門經濟開發區 石門經濟開發區
石門經濟開發區 石門經濟開發區
石門經濟開發區 石門經濟開發區
石門經濟開發區 石門經濟開發區

資源優勢

礦產資源概況

石門經濟開發區礦產資源書
石門縣位於湖南省北部,澧水中游,東與澧縣、臨澧相連,西與桑植縣慈利縣、湖北省鶴峯縣交界,南與桃源毗鄰,北與湖北省五峯縣、松滋縣接壤。地理坐標東徑110°29′04″—111°32′30″,北緯29°16′06″—30°08′49″。全縣面積3973平方公里。縣境內地層發育較全,從元古界冷家溪群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出露。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素有“礦都”之稱。

現已探明的礦種有30多種,礦床、礦點320多處,其中大型礦床19處,中型礦床48處,小型礦床37處,潛在經濟價值1600億元,人均潛在價值23萬元/人,地均4000萬元/平方公里。分布在全縣的各個鄉鎮、區、場,且礦床埋藏較淺,開採條件較好。雄磺、矽砂礦、磷礦儲量及品位在亞洲乃至世界均占有重要位置。其他礦產資源品種主要有:海泡石、石膏、水泥灰岩、化工灰岩、白雲石、煙煤、無煙煤、石煤、大理石、重晶石、赤鐵礦、鐵礦、銅礦、硫鐵礦、方解石、滑石、耐火粘土等。

磷礦資源簡介

石門縣磷礦資源豐富,屬全國十大磷礦基地之一。主要分布在石門縣東山峰管理區、壺瓶山鎮、南北鎮。磷礦走向長63公里,共分8個礦區,其中6個礦區(大成、清官渡、板橋、田家灣楊家坪、楓箱坡)進行了詳勘。

石門縣磷礦有好如下特點:儲量大,B+C+D+E級11億噸礦石質量屬膠磷礦,P2O5平均品位16.322192%(部分風化粉礦品位可達28.9%),屬三級品礦石.清官渡礦區有B+C+D級儲量21007.2萬噸,P2O5平均品位16.68%.板橋礦區有B+C級儲量13539.28萬噸,P2O5平均品位16.29%。楓箱坡礦區B+C級儲量13121.25萬噸,D級1232.30萬噸,P2O5平均品16.05%。楊家坪礦區有B+C級儲量21434.82萬噸,P2O5平均品位15.80%。大成灣礦區有B+C級儲量44532.4萬噸,P2O5平均品位16.45%。

石門磷礦工業礦體大部分位於區內侵蝕基準面以上,開採的礦井能自然排水,礦層頂、底板穩定,工程地質條件良好,水文地質條件簡單,開採條件優越。經取樣分析,磷礦石的主要化學成份。

石門矽砂礦是細粒石英矽岩經風化而成的天然石英砂礦,總儲量近2億噸。自1992年以來,湖南省地礦局403隊、建材工業部非金屬礦地質公司中南分公司、湖南建材工業局分別提交了三份地質報告,湖南省儲量管理委員會對《水浸埡矽砂勘探報告》進行了審批,確認該礦區遠景地質儲量為18216萬噸,其中C+D級工業儲量為808萬噸。屬亞洲8大矽砂礦之一(具體見湖南省石門縣水浸堊石英砂岩礦資源地質情況)。

農業資源

石門經濟開發區蜜橘
石門現有柑橘面積30萬畝,產量50萬噸,石門蜜橘連續36年出口歐美、東南亞、港澳等國家和地區,多次榮獲國家優質水果獎、省優質柑橘評比第一名,石門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早熟蜜橘生產與出口基地。1998年石門縣被命名為“湖南水果產量第一縣”,2000年中國柑橘學會認定石門為“中國早熟蜜橘第一縣”,2001--2007年石門成功舉辦了七屆中國柑橘節。

石門是湖南最大的茶葉生產基地,現有茶園8萬畝,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500米的雲霧山中。擁有高山蔬菜基地面積5萬畝,有辣椒、蘿蔔、西芹、胡蘿蔔、西紅柿等15個品種,分布在“湖南屋脊”壺瓶山。高山蔬菜生長在極佳的生態環境中,病蟲、無污染、無公害。

石門是全國馬頭羊中心產區,生產的馬頭羊肉質細嫩、肉味鮮美、膻味小,1992年被“國際小母牛基金會”推薦為亞洲地區首選肉用山羊品種。現有馬頭羊專業戶6000戶,年出欄60萬隻。

旅遊資源

石門經濟開發區桑田
石門,一個古老的名字,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巍巍壺瓶山、悠悠澧水河孕育了石門深厚的文化,新石器時代遺址石坪雖幾經桑田,但絲毫掩藏不了先民們在這裡繁衍生息的蹤跡,原始森林壺瓶山,山高林密,有“湖南屋脊”之稱,相傳唐代詩人李白流放過此,寫下了“壺瓶飛瀑布洞口落桃花”的千古佳句。“寺古追唐宋,林深隱帝君”,楚南名剎夾山寺以茶道文化源頭和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禪隱之地而聞名天下,更有那吊腳樓、石板街、漫山茶園、層層梯田、座座青山和條條綠水給石門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能源優勢

石門縣已建成投產的水、火電發電站(廠)達31個,裝機容量達160.33萬千瓦;在建項目6個,裝機容量44.85萬千瓦;進入前期準備的項目5個,裝機容量67.29萬千瓦;總裝機容量將可達到272.47萬千瓦。石門縣公路、鐵路四通八達,是湘西北的交通樞紐,具備建設火電廠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澧水及其支流渫水橫貫全境,水能資源豐富。

石門電廠一期工程自1996年投產後,已累計發電225億千瓦時;石門電廠二期工程已經竣工投產,火電裝機容量達到120.9萬千瓦。裝機容量4×30MW的皂市水利樞紐工程以及所街等16家小水電站已經開工建設。根據電監輸電[2004]1號檔案,電力大用戶可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石門電廠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全國少數電力直供試點企業之一。

優惠政策

產業政策

石門經濟開發區石門經濟開發區
1、凡在本縣境內投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固定資產投資300萬元以上(含300萬元)興辦工業、農業產業化項目,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含500萬元)新建基礎設施項目,均享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2、新辦工業、農業產業化項目所需用地,可通過出讓、租賃、入股等方式取得。項目需新徵用地的,除上繳國家、省、市各種稅費和支付集體、農民補償、征地拆遷費用外,土地出讓金縣本級實得部分協定收取。

3、新辦生產性企業除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外,自投產之日起5年內,企業所得稅每年由稅務部門據實徵收後,前3年縣本級實得部分於第二年度100%返還,後2年返還50%。縣內部門服務性收費、服務性中介機構收費按最低標準減半收取或按利潤率不超過10%的標準收取。

4、固定資產投資額超過1000萬元以上生產性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2000萬元以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或一定規模高新科技項目、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縣人民政府可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實行更優惠的政策。

5、外來投資者、外來投資企業內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和中高級技術人員及家屬(憑中級職稱以上證書)來本縣可免費入戶,其子女入托、入學、參軍、就業等享受縣內居民同等待遇。

招商引資

1、凡牽頭引進縣外資金在本縣新建一定規模項目和全程服務該項目的中介組織或個人。

2、凡牽頭引進縣外資金首次採取收購、兼併、參股等形式盤活、做大現有企業和全程服務的中介組織或個人。

3、凡引進國(境)外資金投資本縣一、二、三產業項目,註冊為外資企業,且固定資產投資額達20萬美元的,在項目竣工投產後,按固定資產實際形成額的1%給予一次性獎勵。

4、凡引進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或外資100萬美元以上工業項目,引進省級以上高新技術項目,引進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我縣的,另給予3萬元至10萬元特殊貢獻獎。

5、凡達到招商引資獎勵標準的項目,待項目竣工投產後,從創稅年度起10年內,實行稅收分成,每年年底兌現一次。

6、凡縣直單位引進的招商項目(含入園項目),在項目竣工投產後,所產生的縣級所得稅收,工業項目按10%的標準、其他產業項目按5%的標準兌現稅收分成獎勵。

7、凡鄉鎮引進的招商項目(含入園項目),按《石門縣人民政府關於實行第三輪鄉鎮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通知》(石政發〔2003〕2號)檔案執行。

8、凡首次收購、兼併、參股停、破產企業的項目,以新增稅收(當年稅收上繳縣級所得部分,減除前2年平均年繳稅收額)為分成獎勵基數。

其他事項

1、原則上項目必須竣工投產後,方可驗資並計算招商引資獎金。但對當年未能竣工投產,但固定資產投入已達到500萬元以上的大型工業項目,可按當年實際固定資產到資額給予獎勵;項目全部竣工投產後,再對剩餘部分給予投資獎勵。

2、凡首次收購本縣停、破產企業或其它固定資產興辦企業的,按固定資產新增部分計獎。

3、由縣委、縣政府為主參與運作並給予特殊優惠政策的重點招商項目、公開拍賣的城建項目、大型旅遊開發項目,不按此暫行辦法兌現獎勵,其獎勵實行一事一議。大型旅遊開發項目獎勵在該項目出讓收入中列支。

4、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政策的項目不驗資,不計獎。商品住宅開發、加油站、煤礦、餐飲、小型娛樂業、小型超市、小型自來水廠、現有運行企業原地技(擴)改等項目不計獎。

5、招商引資獲獎者必須按國家有關政策繳納個人所得稅,由支付單位在支付時代扣代繳。

6、凡本縣鄉鎮和縣直單位所得招商引資項目獎勵,可用於本單位招商工作經費或提高幹部職工福利待遇。

審定程式

石門經濟開發區石門經濟開發區
1、中介單位或個人於每年11月份向縣招商引資領導小組辦公室(縣招商局)申報項目驗資或稅收分成,並提供有關書面材料。當年不申報驗資的,視為獎勵自動放棄。

2、縣招商局對申報情況進行初步審核,再向縣招商引資領導小組提交匯總報告,由該領導小組集體研究審定。外資獎勵項目必須經工商部門註冊為外資企業後,方可認定。

3、由縣招商局牽頭,會同財政、審計、稅務等有關部門,到項目現場進行驗收驗資。

4、縣招商局對驗收驗資情況進行匯總,制訂初步獎勵方案,報縣招商引資領導小組審查把關。

5、縣委常委擴大會或縣政府常務會審定獎勵方案。

6、縣政府安排專項獎勵資金,縣招商局統一發放。外資項目獎勵以當天美元牌價為標準,折合成人民幣後兌現。

分配

1、招商引資項目獎勵。對幾個單位共同引進的項目,根據招引者、服務者的實際工作情況,由縣招商局或主要牽頭部門提出獎金分配方案後,報招商引資領導小組審定。

2、招商引資項目稅收分成獎勵。對幾個單位共同引進的項目,由縣招商局或主要牽頭單位提出方案分配或招引單位協商分配。

發展成果

石門經濟開發區石門經濟開發區
“十五”以來,本省招商引資一路凱歌。期間全省共完成招商引資項目3238個,累計到位資金325.78億元人民幣,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23%。2007年,繼續延續這一良好的發展勢頭,本省招商引資工作再創佳績。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9月底,全省共引進省外到位資金97.4億元人民幣,完成全年110億元任務的88.5%。

回眸過去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地區和部門始終把擴大對外開放,擴大招商引資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指導方針,下大力氣改善投資環境,特別是加強政策、法制和行政等環境的建設。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以及“重商、親商、安商、富商、以商招商”的社會氛圍正在形成,省外、國外投資不斷增長。外商投資領域涉及有色金屬水利水電、鹽湖開發、農牧業、房地產和餐飲業等。這些外資的引進進一步加快了青海的開發進程。

2007年,全省各地區、單位和部門借勢發力,繼續做好投資環境治理工作,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提高招商引資實效和對外開放水平,充分利用“青洽會”和參與省外經貿活動等招商引資平台,加強與國內外的經濟合作與交流,增強全省經濟發展的吸引力,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過去一年裡,本省認真貫徹“走出去”的工作方針,進一步開拓國內合作領域,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強與東中西部省、區、市之間的合作交流與良性互動,促進西部大開發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本著相互支持、加強經貿往來、突出重點的原則,組團分別參加了“西洽會”、“津洽會”、“西博會”、“渝洽會”等10餘個省外展會及經貿活動,藉助這些平台,開展招商引資、經貿合作與洽談交流,進一步密切了與各省區的經濟聯繫,拓展了合作領域,取得了一定的合作成果。

全年本省共簽訂合作項目協定25項,協定金額29.9億元。與此同時,抓緊“請進來”,成功舉辦了2007年“青洽會”。據統計,洽談會期間,參會各省、區、市共達成各類合作項目214項,簽約金額330.38億元人民幣。其中,本省達成契約投資130項,簽約金額222.69億元人民幣,分別占簽約項目及簽約金額的60.7%和67.4%。在“走出去、請進來”的同時,本省還積極做好招商引資項目的跟蹤統計和分析工作,並加強監督檢查,提供優質服務。

切實把項目落實情況納入目標管理,要求各單位、地區和部門不僅上報當季度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額,同時對項目進展情況及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上報,以便及時了解全省招商引資工作的動態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和協調。在此基礎上,加強青海招商網及信息化建設,做好投資環境宣傳和治理工作,充分運用報紙、電視、廣播、網路媒體,利用“青洽會”等平台,做好投資環境的對外宣傳,展現了本省的投資環境建設情況。

中國開發區5

開發區是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旅遊度假區等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