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城經濟開發區

應城經濟開發區

應城經濟開發區緊靠應城市中心城區,總面積8平方公里,區內人口近2萬人,直轄三個社區居委會。其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基礎設施良好,功能齊全,為發展以利用膏鹽資源為主的高新科技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區內現有工商企業54家。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635億元,實現區級財政收入4365萬元。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9月,1996年5月被列為省管開發區,2004年7月晉升為省級開發區。在開發區投資除可享受國家、省制定的優惠政策外,還可在項目立項、計畫、信貸、土地使用、稅收、勞動人事等方面享受本區所訂的優惠政策。以優惠的政策、優越的環境、優質的服務竭誠歡迎國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興辦實業。

基本信息

園區簡介

應城經濟開發區應城經濟開發區地圖
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9月,1996年5月被列為省管開發區,2004年7月晉升為省級開發區。開發區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區內人口近2萬人,直轄三個社區居委會。區內現有工商企業54家。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635億元,實現區級財政收入4365萬元。主導產業主要為石膏建材、精細化工、食品加工。區內企業有54家,其中外資企業3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區內就業人數為15000人,新一輪清理審核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

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大樓建築面積達5000餘平方米,氣勢恢弘,為城南新區建設一亮點。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招商局經濟發展局、城建土地局和村鎮管理局,代行市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職能,審批項目實行一棟樓辦公,一支筆審批,一條龍服務開發區學校新建落成,造福了一方百姓。開發區農村轉為居委會建制,所屬村民整體轉為城鎮居民。開發區各級班子的戰鬥力明顯增強,幹部職工的素質不斷提高,全區呈現出聚精會神抓發展、一心一意搞建設的一派紅火景象。

應城經濟開發區在應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招商工作作為第一工作重點,全區上下振奮精神、搶抓機遇、克難奮進、紮實工作,在項目建設、環境建設、市場建設、自身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開發區經濟不斷發展,實力增強,優勢不斷顯現,形象不斷提升。開發區已成為全市招商引進的熱土、新的經濟成長區和城市建設的亮點。

開發區內大興建材城總占地面積約300畝,其中鋪面營業面積3.4萬平方米。進場經營商已達200多家,市場經營品種30多類1萬多種。有立邦華潤柏高龍翔、興達、掌上明珠、歐雅達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在此經營。改市場的規模已稱為全省縣級市第一、孝感市第一,已成為應城市區域經濟產業聚焦的新板塊。 

主要領導

姓名

分管工作

黃建軍

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主持開發區工委、管委會全面工作。

戴樹平

工委副書記,主管黨務、紀檢、機關、財務工作,分管辦公室、財政所。

申小爽

工委副主任,主管社區、農村、政法、信訪、穩定、教育、人伍工作,分管村鎮管理局、建材市場、物業公司。

周新源

管委會副主任,主管城市建設、項目建設、規劃、環保、土地管理工作分管城建土地局。

張俊

管委會副主任,主管招商引進、工商稅務、安全生產工作,分管招商局、經濟發展局、工業園辦公室、國稅分局、地稅分局、工商分局。

肖學敏

工會主席,主管工會工作,分管婦聯共青團、文明城市創建、勞動人力資源服務工作。

楊群樂

工委委員,主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派出所,協助分管信訪、穩定工作。

投資環境

應城經濟開發區水稻規模收割
應城經濟開發區地處應城市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應城市位於江漢平原東部,全市國土面積1103平方公里,人口65萬。應城素有“膏都鹽海”之稱,石膏儲量5.1億噸,岩鹽儲量280億噸。建市十年來,已發展成為以鹽業化學工業,石膏建材工業為主體的新興工業城市。石膏工業儲量5.1億噸,有400多年的開採歷史,其中二水硫酸鈣含量大於95%的一級品纖維石膏,潔白晶瑩,質地優良,約占全國優質纖維石膏儲量的82%以上,居亞洲之首。石膏是建材、化工、醫藥、食品、農業等產業的重要原材料。岩鹽工業儲量280億噸,礦床分布約140平方公里,岩鹽中Nacl含量達63.4——88.56%,最高達95%以上,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為發展純鹼氯鹼、硫酸、合成氯化銨和日用化工原料等鹽業化學工業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資源。湯池溫泉地熱能儲量大、水溫高、水質好,常年水溫70℃左右,含等20多種礦物質,宜於發展旅遊、醫療、科研和特種水產養殖。

農業基礎雄厚

應城境內地勢平坦,河湖密布,物產富饒,農業及農副產品資源豐富,有“魚米之鄉”之美譽。主要農產品及農副產品有稻穀小麥棉花油菜籽、豆類、花生芝麻玉米高梁、薯類、豪豐大米、白湖蓮藕、陳嶺荸薺、鹽漬果蔬、松花皮蛋、黃灘醬油、白玉麵條、三結豆皮、湯池甲魚東西汊湖毛蟹等。應城是全國優質米生產基地、商品糧大市,也是國家重點農業綜合開發區之一,為農業產業調整和綜合開發提供了必備條件

工業發展迅猛

應城工業依託豐富的礦藏資源,現已形成以機械製造、鹽業化工、石膏建材、食品飼料、輕紡塑膠等五大支柱產業為主的工業經濟體系,建成全國最大的聯鹼生產、石膏開採加工和機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也是全省最大的鹽業化工和機車生產基地。

積極發展養殖業

應城開發區招商引進的工業項目逐年增多,農村土地大部分被徵用,失地農民的生活受到了一定影響。為此,應城開發區在積極推薦富餘勞動力到落戶企業中就業、引導外出務工的同時,著力指導社區調整產業結構,通過發展畜禽養殖基地,促進了居民經濟的轉型,實現了失地農民的多渠道就業,保證了失地農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

應城開發區根據蛋雞養殖產業有著良好市場前景的實際,通過多方籌資,集中規劃建設了兩個畜禽養殖基地,其中,楊橋養殖基地規劃面積100畝,彭呂養殖基地規劃面積30畝。為提高養殖技術整體水平,開發區組建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學校,專門開辦了4期蛋雞養殖技術培訓,培訓社區養殖專業人員200多人次。為使畜禽養殖基地建設取得實效,增加失地農民收入,開發區還成立了蛋雞協會,對兩個養殖基地實行統一防疫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通過推廣先進技術,推行標準化養殖,培育優良品種,加強宣傳推介,叫響產品品牌,構建行銷網路,促進了養殖基地建設規模化管理規範化和經營產業化。彭呂養殖基地已建成面積20畝,養殖戶達50多戶,蛋雞養殖量達16萬多隻,160多名失地農民解決了生活問題。

資源狀況

應城經濟開發區石膏礦
1、石膏

應城石膏資源位於應城北部及西部,分布面積9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3.044億噸,工業儲量5.1億噸,其中纖維石膏(CaSO4·2H2O含量94—96%)儲量1.1億噸,泥質石膏(CaSO4·2H2O含量50—70%)儲量4億噸。

2、岩鹽

應城岩鹽資源位於應城中部及東部,開採範圍16.2平方公里,現有鹽井198口,地質儲量280億噸,工業儲量165億噸。岩鹽礦石塊狀氯化鈉含量為75—95%

產業狀況

1、石膏產業

(1)石膏開採企業

應城石膏開採企業11家,設計開採能力168.3萬噸/年,實際開採能力40—50萬噸/年。主要石膏製品生產企業25家,石膏粉產量為40—50萬噸/年。

(2)石膏產品

石膏粉的品種有建築石膏粉、高強石膏粉、食用石膏粉和生石膏粉。硬碟膏製品主要用於建築、建築裝飾、制模、食品、醫藥、水泥、工藝品等方面。

石膏製品產業化發展方向為環保型的建築材料如紙面石膏板、石膏砌塊、環保塗料等;新型材料如作為醫藥、食品、化妝、塑膠橡膠等行業的添加劑、填充劑等;硫酸製品、膠凝製品等。

基礎產業

應城經濟開發區湖北雙環化工集團
鹽業化學工業

鹽業化學工業:是應城市第一大經濟支柱。重點企業有湖北雙環化工集團湖北銀光鹽化有限公司湖北長江製鹽廠孝感廣鹽華源製鹽有限公司應城新都化工有限公司久大(應城)製鹽有限責任公司湖北賽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主導產品為工業用鹽、精製食用鹽、碳酸鈉氫氧化鈉氯化銨氯化聚乙烯,以及有機氟、有機矽系列產品等。平均年產原鹽200萬噸、碳酸鈉70萬噸、氫氧化鈉3萬噸、氯化銨80萬噸、合成氨30萬噸、鹽酸2萬噸(含量31%以上)。

機械製造工業

機械製造工業:核心企業是湖北神風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主導產品為金鷹、建設機車,以及機車發動機、燃油箱、大架、離心式離合器、數控點火系統、消音器、輪轂和數控型閥門電動裝置、電線電纜、架空絕緣線等。平均年產機車20萬輛、油箱150萬隻、車架120萬台、離合器20萬套、發動機20萬台。

石膏建材工業

石膏建材工業:重點企業有湖北玉蘭膏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永昌石膏化工(應城)有限公司等。主導產品為原膏、普通石膏粉、高強石膏粉、石膏砌塊、石膏裝飾板、石膏噴塗材料、膏雕和膏塑工藝品,以及水泥、土工膜等。平均年產生石膏80萬噸、石膏粉50萬噸。

食品飼料工業

食品飼料工業:重點企業有青島啤酒(應城)有限公司、湖北應城裕隆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豪豐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應城市義馬河黃灘醬油有限公司等。主導產品為啤酒、精製大米、麵粉、麵條、醬油、豆皮餅乾以及高中檔飼料等。 

紡織塑膠工業

紡織塑膠工業:重點企業為應城市恆天藥業包裝有限公司應城市雙菱塑膠製品有限公司應城市豐達塑膠製品有限公司應城市金龍紡織有限公司應城市怡禾工業用泥廠等。主導產品為塑膠編織袋、塑膠薄膜、棉紗、針棉織品、冶金過濾布等。平均年產紡紗7萬米、棉布6萬米。

招商引資

應城經濟開發區應城經濟開發區
開發區實施“招商立區、項目興區”戰略,堅持招商引進辦項目,高新技術工業園已成為全市招商引進的熱土,園區已落戶工業企業18家,其中有台灣永昌石膏、美國宇翔攝影器材、北美微晶面板、香港大華紡織、深圳駿騰發焊接設備等外資企業5家,四川久大品種鹽、恆天藥業、三五醇食品等內容企業13家,協定總投資4.2億元。目前,工業園正在拓展建設,拓展面積4平方公里,整個園區計畫2010年全部建成,建成後入園投資過千萬的企業將超過50家,年工業總產值達到30億元,稅收過3億元。

開發區工委、管委會下設“四局一辦一中心”,即招商局、城建土地局、經濟發展局、村鎮管理局、辦公室和工業園服務中心。市直部門在開發區設有財稅分局、派出所和工商分局等部門。開發區區劃面積近10平方公里,下轄陳塔、楊橋、彭呂、沙崗四個居民委員會。近年來,開發區在省、孝感市開發區管理部門和應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突出加快發展、科學發展這一主題,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緊緊圍繞建設“投資創業的首選區,經濟發展的先行區,高新產業的聚集區,新型工業的示範區”四大目標,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園區建設、環境建設、社區建設、隊伍建設”五大工程,形成了支柱產業不斷壯大,經濟結構日益最佳化,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在開發區工業園區落戶企業已經達到33家,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0.7億元,工商稅收8417萬元。今年以來,應城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對開發區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了開發區工業園的建設速度,拓展了園區面積2.85平方公里,新增項目建設用地4000餘畝,為開發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應城市經濟開發區作為招商引資的主要載體,堅持大手筆規劃,大投入建設。開發區以武荊高速公路應城連線線為主軸,沿東西方向擴展,形成50平方公里的控制區和20平方公里的嚴格控制區。應城還加大對華能應城熱電聯產、西氣東輸應城儲氣庫等過幾十億元的重大項目跟蹤服務力度,確保早日開工建設。

發展規劃

應城經濟開發區特色產品
指導思想

“十一五”期間,全區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把提升創新能力、帶動區域經濟成長作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和深化“二次創業”,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大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和產業發展環境,實現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綜合競爭力、輻射帶動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著力將開發區建設成為區域創新中心,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和城市拓展的新亮點。

發展目標

1、產業發展目標:到2010年,開發區生產總值達到4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60億元,財稅收入達到25億元,各項指標年均增長率超過20%

2、園區建設目標:“十一五”期間,開發區總面積達到8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以上。

發展布局

以鹽業化學產業為核心,重點發展資源深加工產業、精細化工產業和生物農業產品。

以創業型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主,重點發展電子、機械及數控工具機等產品。

以石膏建材產業為核心,重點發展高強石膏粉、新型石膏製品及石膏深加工產品。

以外向型、出口創匯型、高新技術型企業為主,製造業,重點發展特種玻璃、高檔焊接機﹑食品添加劑、肥料添加劑、鹽漬蔬菜、醬菜、醫藥包裝類產品。

主要工作任務及措施

1、培養產業集群,增強產業實力。切實加強對產業發展的規劃引導和政策引導。制定科學詳盡的主導產業發展規劃,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和產業優勢,實行差異化發展戰略,整合產業資源,提升產業結構,培育園區特色產業,最佳化資源的空間和產業配置。依託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制定實施系統性、針對性、個性化的園區產業發展政策,突出對企業規模、效益、技術創新能力、財政貢獻能力、品牌經營能力等方面的獎勵和扶助。

通過外引內培、培新育小,促進產業集群發展。按照“引進一個龍頭企業,形成一個產業集群”的思路,瞄準重大項目、戰略投資和關鍵技術,著力引進具有產業帶動能力的大企業集團。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傳統企業發展的集群發展格局。積極圍繞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抓產業鏈的延伸招商,增強各園區相關企業之間的關聯度和依存度,改善產業生態環境,延伸產業鏈條,降低生產成本,形成集聚優勢。

切實加強產業服務。建立園區與各類能源供應商的經常性聯繫協調機制,確保企業能源供應。重視企業技術申報、政策信息發布等方面的服務,嚴格控制各種檢查評比,落實園區零收費政策,確保園區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大力發展各主導產業的行業協會組織和合作交流平台,加快發展信息服務、現代物流、金融證券、中介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形成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支撐服務體系,完善園區功能。

2、擴大對外開放,大力招商引資。通過整合優惠政策、產業基礎、創新資源,形成園區整體優勢,充分發揮各園區的比較優勢。密切關注國際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緊緊抓住東部地區部分產業梯度轉移的大好時機,促進園區主導產業、關鍵技術、社會事業等項目與全球資源的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高起點對接。

突出招商引資在對外開放中的龍頭地位,形成能激發招商部門活力、增強社會引資合力、調動企業引資動力的招商政策體系。不斷最佳化招商引資機制,加強專業化招商團隊建設,主攻專業招商和重點招商。更新招商理念,重點突出主導產業集群和產業鏈招商,逐步改善園區產業生態環境,實現以政府為主招商到區內龍頭企業主導招商的轉變。提高招商質量,完善項目質量控制體系,設定購地投資的最低門檻,建設一批標準廠房接納中小企業,實現由招商引資到招商選資的轉變。

突出重大項目在對外開放中的載體作用,著力吸引省內大企業入駐,構建與周邊城市之間的“總部—加工基地”產業鏈和價值鏈關係。著力引進國際國內技術創新的重大成果、研發機構和領軍人物,增強園區對行業核心技術的持續創新和掌控能力。

3、完善創新創業體系,持續提高創新能力。堅持將區域創新體系與特色產業集群相結合,完善以產業政策為主轉變為支持形式以特色產業集群為主的區域創新政策體系,建立以特色產業集群為基礎的科技創新平台,形成具有較強能力的科技創新網路。努力消除區域產業集群的制度壁壘,整合區域經濟資源,形成窪地效應。培育和形成促進自主創新的文化環境,加大區內重點產業發展扶持力度,鼓勵企業集成創新。激勵各類高級人才來區創業,促進科技人才帶領創新團隊進行原始性創新。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不斷完善企業孵化器的軟環境建設,重點辦好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鼓勵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鼓勵自主創新中介服務建設,推進企業自主創新戰略的制定與實施。

4、擴大園區規模,拓展發展空間。未來幾年,用地緊缺對開發區發展的瓶頸制約將進一步顯現,按照“兩區三園”現有的發展趨勢,實現“十一五”發展目標,必須確保園區新增面積達到8平方公里以上,要充分爭取上級政府和開發區管理部門的支持,將長荊鐵路和蘭杭高速公路之間2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入開發區管理。

按照產業發展和新城拓展的要求,在現有土地政策下積極尋求發展空間,擴大增量,有效增加土地供給,強化土地儲備,積極探索和制定園區土地集約利用管理辦法,面向現有土地要空間。嚴把入園項目質量關,規範入園企業評審,持續提高項目建設容積率、投資強度、投入產業比例、稅收含量、開工進度等方面的準入門檻,完善項目論證和評審機制,確保招商引資項目用地向無污染、低能耗、高技術含量、高產出的優勢高科技項目傾斜。嚴格契約約定,在簽訂土地出讓契約時,對開工時限提出明確要求,儘可能避免土地閒置。對違反約定的用地目標,採取經濟的、法律的措施,嚴格清理入園項目用地情況,督促簽約項目開工,盤活土地存量。

應城經濟開發區應城經濟開發區
5、推進園區建設,搞好經營管理。堅持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並重的原則,使園區成為城市新區拓展的重要方面,按照宜於人居,宜於創業的原則,合理布局園區基礎設施和市政配套建設,以體育場路、高速公路連線線為橫軸,以漢宜公路、蒲陽大道為縱軸,構建三園連片發展的骨幹路網,不斷完善提升水、電、氣、通信等基礎建設,持續實施園區綠化、美化工程,形成生態優良、產業發達的特色城區。

牢固樹立“惜地如金”的思想,強化土地集約利用,鼓勵入園企業建造多層廠房,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實現土地資產的效益最大化,降低園區開發成本。積極推進開發區行政管理體系改革,構建“小政府、大社會”的實行機制,大力提高行政效率。牢固樹立“人才強區”的理念,最佳化人才發展機制,建立完善人才市場服務體系,著力加強機關黨政管理人才、高新技術領軍人才、職業經理人才、高新技術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大力營造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社會環境,形成區域性人才聚集效應。牢固樹立“環境就是品牌,就是生產力”理念,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園區文化建設,完善市場服務體系,營造一流的軟硬環境,真正構建低成本、高效率、零障礙的服務型園區,把“園區內問題園區內解決”落到實處,使開發區成為聚集資源、打造財富的“窪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