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坊紅葉

石門坊紅葉

石門坊位於臨朐縣城西南9公里許深山入口處。看兩峰聳立,對峙如門,這就進入石門坊了。這裡懸崖峭 壁,迭曲峻\n\n石門坊紅葉峭,林木叢茂,怪石奇岩。

簡介

石門坊位於臨朐縣城西南9公里許深山入口處。看兩峰聳立,對峙如門,這就進入石門坊了。這裡懸崖峭 壁,迭曲峻

石門坊紅葉石門坊紅葉
峭,林木叢茂,怪石奇岩。至若深秋季節,更有霜染層林,紅葉滿山。不僅有優美的自然景色,而且還有眾多誘人的文化遺蹟。“駢邑石門晚照殘”,這是《臨朐八景詩》之首句。

石門坊,亦稱石門房,又名石門山,位於臨朐城西二十多華里,山勢曲結南向,兩峰對峙如門,故名。奇觀天成的石門“晚照”,居臨朐八大景之首,早在殷商時期,即被人們所慕仰距今已有三 千年的歷史。殷商臨朐之城為逄國,石門山為逄國轄地。逄王(伯陵)為朝廷忠臣,人們為追念其功德,便在 風景秀麗的石門山立廟祀之。到了唐代,增建廟宇,刻佛像,已成為 名勝之地,黃冠緇流,騷人墨客,雲集於此,遁跡觴詠。宋、元、明 時建成佛塔、神龕。清代、民國時期,續增摩崖刻石,新建文昌殿,構成 了古代建築群。
石門坊有八洞龍洞三元洞仙人洞懸天洞尊天洞串門洞盼僧洞。其中尤以龍洞、三元洞為最。洞勢各異,驚險誘人。
石門坊群峰環翠,壁立千仞,嶙峋夔石,青者如黛,白者如堊,峭者 如削,剝者如脫。紅葉黃櫨遍布山崗峽谷,每值深秋,霜打紅葉,潑染山紅;叢櫨間柏,漫紅嵌黛,丹青麗雅,瑰麗如畫。重陽時節,中外遊客 慕名觀賞石門紅葉,絡繹不絕。

歷史

崇聖寺遺址 沿山徑蜿蜒東行里許,山前有崇聖寺遺址。崇聖寺乃逄公之廟,商代逄伯陵曾伐楊王於此,相傳後人於唐代建廟。立祠建廟後,僧侶紛集,成為名勝之地。宋、元時,增修廟宇、佛塔,香火尤勝。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石門坊重修記載:“自唐迄元,殿宇巍峨,廊舍連雲,僧侶動以百計”。據石碑鐫記,宋、元、明、清、民國均有修葺。1935年9月,興工文昌殿,照基重建逄公廟。文昌像為石雕,匠工獨具,功力深厚。日寇侵華,廟宇及逄公像俱毀。寺前後左右,原有歷代石碑數十塊,亦全部損壞,唯文昌像尚存殘身。

石門坊紅葉石門坊紅葉

明代石塔 寺下石徑左側,有兩座石塔,保存完好。一建於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聳立山坡,高約8米,為志善、覺修和尚所建。一建於明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立於谷底,高約7米,為佛剎第一代住持志善禪師、隱閹和尚所建。兩塔已歷500餘年,石雕磨刻,仍顯風采,堪稱精工。
晚照 寺東側陡崖石壁題“晚照”兩個行書大字,氣勢渾厚流暢,乃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衣於帝書。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山石脫落,“晚照”崩圮。同年,衣繡桐、衣文俊重刊,字跡流暢有力。山壁之下,綠樹成蔭,光線幽暗,待日西斜,殘陽返照,一束光柱穿過特殊的山勢,透過林隙,“晚照”光彩頓現,若明鏡高懸幽谷,奇特壯觀,此為“駢邑石門晚照殘”的佳句所由。“晚照”石崖下面,有涓涓泉水,匯於小池,池水清澈。當夕陽直射“晚照”,“金紙”墨跡,倒映池中,微風漾漪,其景特異。
歷代石碑 廟前後有歷代石碑10餘幢,現僅存數方,亦殘缺不全。最奇特的是透亮碑。該碑位於山泉西側,碑身透亮如鏡,傳說觀其碑能見家中景物。有一楊姓寒門弟子,從戎在外,一天游石門,立於碑前,透見其妻與鄰子有不貞之行,便勃然大怒,厲聲疾呼,但唯山谷應響,而其妻不聞。他朝碑拳打腳踢,妻仍我行我素。他憤怒之極,以頭觸碑而死。後人有題句譏之曰:“嗚呼楊家子,戎馬在邊關。連戰十幾載,不能下鞫鞍;盼娘娘不到,盼妻妻不念;寧可為玉碎,不肯為瓦全;無奈碰碑死,留名譏萬年。”
摩崖造像 寺依山石壁,刻佛像70餘尊,多系唐天寶初年(公元742-745年)造像。佛像生動傳神,或跏趺而坐,或雙足趺立,或騎坐麒麟,容貌各異。數處雕像邊銘文可辯。為石雕藝術珍品,歷經戰亂,多已損壞。
北崖石龕 寺後北石壁有三石龕。左、中石龕均為大元元貞二年(公元1296年)建立。”據明末傅國所著《昌國舟余舟皇》記載,壁龕有僧骸二軀,相傳為宋時人修仙成道臥化於此。骨骸保存至今未朽,寺僧因附泥其上,遂如臥佛形。清光緒《臨朐縣誌》謂“壁龕有僧骸二軀,相傳為元時人臥化於此。”民國《臨朐續志》雲“所謂僧骸者久已無存。”右石龕,亦稱“三盤炕”,明朝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崇聖寺住持僧道明禪師壽堂,姓楊,與同堂禪師脫俗來石門山隱居。今三石龕猶存。
南崖洞穴 從崇聖寺折東而南,咫尺石徑,步履維艱,蜿蜒盤曲,只能手腳並用爬攀而上。過“仙人橋”,便到“三元洞”——三個洞並排,故名。其中最大的一洞,直徑約3米,雖系天然洞穴,猶如石工鑿成的隧道。洞穴之深,至今無人測知。據縣誌記載:清末青州知府何永清削髮隱居於此。站在三元洞口,往上看,千仞峭壁;往下看,險峻異常。“萬丈危峰依碧空,丹梯歷盡境無窮”可謂寫照。洞中飛鴿、烏鴉成群,舞翔山澗,和鳴深谷,人們稱此為“雙雀迎賓”。
漫山紅葉 登上石門山東頂,極目西眺,屏翠迭嶂,逶迤跌宕。據說自清嘉慶年間,石門坊始見黃櫨,入民國後,黃櫨逐漸成林,布滿山巒。每當深秋,霜打櫨葉,遍山紅透。間以蒼松翠柏與黃葉映襯,遠遠望去,如潑紅嵌黛,妍麗多姿。重陽前後月余間,遊人絡繹不絕,爭賞紅葉,得以“三月十二開山祭,九月重陽看楓林”,領略“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獨特景觀。近年來,每逢農曆九月九日,臨朐縣政府舉辦“紅葉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