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牯塘鎮

石牯塘鎮

石牯塘鎮位於英德市西北部,東經113°3’30”--113°17’15”,北緯24°18’15”--24°30’50”,總面積355平方公里,總人口32249人。

基本信息

石牯塘鎮石牯塘鎮
石牯塘鎮地處英德市西北部,東經113 °3’30”--113°17’15”,北緯24°18’15”--24° 30 ’50”,總面積355平方公里。鎮政府距英德市市區42公里。東與橫石塘鎮交界,南與石灰鋪鎮含光鎮相連,西與大灣鎮、波羅鎮接壤,北與乳源、曲江縣毗鄰。

1998年底,石牯塘鎮總人口32249 人(漢族31793 人、瑤族456 人),其中農業人口29791人,非農業人口2458人。此外,還有華僑、港澳台胞120多人。

鄉鎮歷史

石牯塘鎮所在地地層中或地表鵝卵石遍地皆是,大小魚塘星羅棋布,故名石牯塘。建置於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屬英德縣含屬湞陽都下轄堯山、鯉魚、陳瑤、黎瑤圖。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屬含屬總局下轄堯山、鯉魚分局。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改稱為堯山、鯉魚鄉。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屬英德縣第二區署下轄堯鯉鄉。建國後,1949年10月至1950年,屬英西區政府下轄堯鯉鄉,1950年6月屬英德縣第二區轄管,1951年9月屬英德縣紅旗人民公社管轄,1959年4月稱石牯塘人民公社,1963年7月改稱石牯塘區公所,1987年4月又改稱石牯塘鎮。

交通

石牯塘鎮交通方便。馬寶公路(走馬坪--石牯塘)和石含公路(石牯塘--含光),已於1998年分別建成瀝青路和水泥路,直接與英陽公路相連。

資源特產

石牯塘鎮石牯塘鎮
石牯塘鎮林業、礦產、水力、土地、資源豐富。全鎮有山林面積35萬畝,其中有10萬畝原始森林。礦產有鎢砂硫鐵礦和秘、鉛、鋅、砷、銅、金、鈦、石灰石等礦,尤其硫、鐵、礦著量較大,品位較高。此外,可供裝修、工藝等用的卵石資源也極其豐富。水力資源潛力大,有待開發的錦潭河上游可建水量1億立方米,以發電灌溉為主,防洪、防污、旅遊綜合利用的大型發電站一座,目前由市委、市政府牽頭作前期工作。全鎮共有5萬畝25度以下宜種植的山坡地仍待開發。

石牯塘鎮反季節荷蘭豆,自1992年成功引種以來,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近幾年每年種植面積近5000畝,畝產達1500公斤,年總產達7500噸,成為英德市較大的反季節荷蘭豆生產基地之一。石牯塘鎮反季節荷蘭豆一般於7月份播種,10月份出產,產期約4個月。石牯塘鎮土質、水質、氣候好,無污染,出產的荷蘭豆個大均勻,肉質爽,味清甜,95%以上為一級標準豆,遠銷至廣州、深圳等蔬菜交易市場,並出口至香港、國外,成為免檢商品,每年的產品非常暢銷。

石牯塘聯山冬菇,石牯塘鎮聯山村瑤族及黃洞村等山區農民素有生產冬菇、木耳特產的習慣,近年引進種植新技術,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年生產冬菇40噸、木耳30噸。

石牯塘茶葉,由於土質氣候得天獨厚,現有茶園面積500多畝,年生產乾茶70多噸,生產飄香牌綠茶榮獲1987年省優產品,紅碎茶二號獲1998年部優產品,生產的茶葉產品榮獲1991年中國美食最佳化科學金獎,1992年全省茶葉評比中榮獲紅、綠茶優質茶稱號。近年生產的石牯塘綠茶供不應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