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聲

zhí shēng
ㄓㄧˊ ㄕㄥ
直聲(直聲) 
1. 正直之言。《漢書·張敞傳》:“今朝廷不聞直聲,而令明詔自親其文,非策之得者也。” 顏師古 註:“言朝臣不進直言,以陳其事。”
2. 正直的名聲。 唐 元稹 《白居易授尚書主客郎中知制誥制》:“ 元和 初,對詔稱旨,翱翔翰林,藹然直聲,留在人口。” 宋 蘇軾 《呂大防制》:“具官 呂大防 ,擢自 英祖 ( 宋英宗 ),休有直聲;被遇 裕陵 ( 宋神宗 ),愈彰忠力。” 明 楊慎 《送胡東渠少參致仕歸晉陽》詩:“ 元龍 ( 陳登 )湖海多豪氣, 長孺 ( 汲黯 )朝廷有直聲。” 章炳麟 《梁園客》詩後記:“ 粵海 有文士,少入詞苑。以糾彈節相罷官,當時頗著直聲。”
3. 直著嗓子。 柳青 《銅牆鐵壁》第八章:“人們直聲嚷叫:‘又壞起來了?為甚不把他拴住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