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鄉

益智鄉

益智鄉位於景谷縣城西南部,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62公里,轄9個村委會118個村民小組14588人,其中農業人口13937人,居住著彝、傣、拉祜、布朗、白等多種民族,全鄉國土總面積789平方公里,屬威遠江、小黑江流域,少數河谷地帶。

基本信息

(圖)益智鄉益智鄉

概述

(圖)益智鄉益智鄉

益智鄉位於景谷縣城西南部,鄉人民政府所在地距縣城62公里,海拔820米,國土面積789平方公里,全鄉轄9個村民委員會,98個自然村,118個村民小組,聚集著漢、傣、彝、哈尼、白、回、滿、拉祜、布朗等9種民族。2003年末,全鄉共有3884戶,14407人,少數民族8590人,占總人口數的69.6%,農業人口13764人,占總人口的95.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居住著18人。

鄉境內多屬於山區、半山區,少數河谷地帶,東與正興接鑲,南與普洱縣思茅市隔江相望,最高海拔2090米(陳八山),最低海拔720米,境內氣候差異較大,有炎熱的河谷,也有寒冷的山區,立體氣候明顯。適宜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森林覆蓋率高達79%,活立木儲量560立方米,森林主要樹種為思茅松,是景谷重要產脂區之一。橡膠種植面積達22484畝,開割面積4960畝,蔓荊子有效面積達6000畝,小米辣種植2000畝,臍橙550畝;組織實施退耕還林8589畝,天保工程造林4047畝,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形成良性循環。

益智還擁有目前我國發現的,面積最大的龍血樹原生群落,龍血樹的藥用價值,及其所處的原始地貌,必將成為糯扎渡庫區旅遊開發的亮點。旨在保持思茅松及亞熱帶珍稀物種的威遠江自然保護也位於益智鄉境內,保護區內森林茂密,威遠江蜿蜒穿過,適宜開展探險漂流活動。

益智屬於威遠江、小黑江流域,富繞的土地,孕育出燦爛的民族文化,傣寨昔俄較好地保留了漢傣傳統習俗、蘇家山、曼竜山彝族“小三弦”、“小白魚翻身”等民族傳統音樂、舞蹈聲名遠播;正在建設中的威遠江水電站,其壩址位於思普革命老區益香村五里箐;糯扎渡水電站回水線也到達大墳,集鎮新街依山傍水是發展航運旅遊業的黃金寶地。

益智鄉黨委、政府計畫緊緊抓住發展縣城經濟和集鎮搬遷的時機,繼續打牢農業、科教、交通、能源四大基礎,以林業為依託,壯大橡膠、蔓荊子、畜牧業三大支柱產業,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農村經濟

(圖)益智鄉益智鄉

鄉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鄉各族人民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開拓進取,積極推動農村經濟體制和增長方式的轉變,狠抓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2006年末,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459.08萬元,增長5.4%,其中:農業總產值1695.085萬元,增長6.4%,工業總產值764萬元,增長3.8%;農民人均純收入891元,增長2.3%。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5.83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7%;完成地方財政支出720.07萬元,增長26.8%;完成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3044萬元,增長15%;林業橡膠畜牧業、農副產品等產業的收入是農村經濟的主要來源,林產業收入占山區農村經濟收入的85%以上,農村的經濟收入方式不再單一,收入渠道開始多元化,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了穩步發展。

人口衛生

(圖)益智鄉益智鄉

2006年末,全鄉共有人口14588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6‰,全鄉計畫生育站職工6個,9個村級計育員,10個計畫生育協會,會員1331人;鄉衛生院醫務人員8個,村級衛生室和衛生員各9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深入開展,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鄉參保人數達9857人,參保率達67.6%,全鄉共得到醫療合作就診補償2297人次,補償金額總計20019.3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建立,集鎮衛生服務和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得到加強,健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緩解了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地方病和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兒童免疫率達96.2%,婦幼保健覆蓋率達95.6%,有25戶婦幼衛生扶貧對象得到救助。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得到鞏固提高,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創建工作不斷推進。目前,益智鄉農業人口一孩戶共有571戶,已辦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249戶,辦證率43.6%,超額完成了上級下達的辦證百分比。共兌現“獎優免補”資金278240元,綜合節育率達86.5%。

文化教育

(圖)益智中學 益智中學

全鄉共有6所學校,其中,初級中學1所,完小4所,幼稚園1所,在校生1394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99.54%,國中入學率達98%。校點布局趨於合理。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強化學校內部管理,深入開展教育政風行風教育活動,狠抓教育、教師隊伍作風建設,教師愛崗敬業意識明顯增強,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對農業人口獨生子女實行“三免費”,“兩基”、“兩全”、“普實”工作得到鞏固和提高。全鄉有文化站一個,職工2人,村級文化室9個,青年之家4個,鄉文化站藏書1800餘冊,中學圖書室藏書8704冊,國小校藏書6710冊。全鄉訂購各類報紙361份,雜誌326份,每年舉辦各類文體活動48次。

人文地理

(圖)益智鄉益智鄉

全鄉有漢族彝族傣族拉祜族哈尼族回族白族滿族布朗族等9個民族,漢族同少數民族世代雜居,在益智鄉這片熱土上共同創造歷史,推動全鄉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益智鄉素有彝族小三弦之鄉、陀螺發源地之鄉的美稱,三弦舞、陀螺是益智鄉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益智鄉的陀螺隊也是出名的,在歷屆的國家、省、市、縣陀螺比賽中,陀螺隊賽出了風格,賽出了成績,曾獲得女子個人全國冠軍,女子團體第二名,男子團體第六名的好成績。擁有仙人洞、蝦子洞蝙蝠洞等奇特自然景觀,這裡山巒起伏,河流交錯,民風淳樸,是有待開發的旅遊勝地。傣族新米節、潑水節、彝族火把節等節日具有濃重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韻味。

基礎設施

(圖)益智鄉益智鄉

益智鄉歷屆黨委、政府都十分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將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全鄉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來抓好、落實,進一步夯實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認真落實一村一件重點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工作。累計投入農田水利、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水泥249噸、建設資金58.1萬元,完成修復水毀工程26件,新建攔河壩8座,恢復灌溉面積157.4畝,改善灌溉面積890畝,解決了11個村民小組532戶人畜飲水困難。傾力投入人力、財力、物力大修村組公路,全鄉已通公路113個村民小組,通路率達96%,總長415.5公里。全年共修復鄉村道路236公里,修復村組道路292.7公里,投入資金65萬元。農民對鄉村組道路的管護、養護、修路意識得到加強。通訊、教育設施進一步完善。者行、和平、塘房移動通訊設施建設順利推進。安裝農村致富通座機電話473部,全鄉通訊網路進一步完善。2007年,投入44萬元,用於修繕中國小校舍、更新教學設備、改善師資力量等,全鄉辦學條件正逐步改善。全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新農村建設

按照省、市、縣的統一部署,結合我鄉實際,成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以及辦公室,制定了全鄉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及實施方案,整合資金,重點突破,典型引路,整體推進,較好地發揮了建設試點的示範帶頭作用。目前,芒遷村芒遷村民小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順利完成並通過縣級驗收。2008年的新農村建設試點都已經做好了初步規劃、上報,新一輪的新農村建設工程即將啟動。

招商引資

(圖)龍血樹龍血樹

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彌補我鄉建設資金不足、解決產業發展滯後的重要途徑來抓,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我鄉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立足資源優勢,充分挖掘林業、橡膠、土地、小米辣龍血樹茶葉桉樹開發種植等資源潛力,切實做好招商引資洽談。特別將橡膠產業、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作為全鄉今後招商引資工作的重中之中,益智鄉土地資源廣闊,人均有土地81.34畝;橡膠是益智鄉的支柱產業之一,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一直把橡膠作為振興益智鄉經濟的特色產業來抓,每年將橡膠種植納入年初工作計畫,不斷探索橡膠發展的新路子,全鄉共種植橡膠6萬畝,橡膠產業的種植、生產、加工環節上存在著巨大的市場價值和商機,急需社會各企業、老闆投資。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路等媒介廣泛宣傳資源優勢,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讓企業老闆進得來,穩得住,放得心。積極向外推介招商項目,轉變領導及幹部職工觀念,解放思想,鼓勵幹部職工積極參與招商引資工作,不斷最佳化招商引資環境投資。按照引外龍、扶強龍、育小龍、壯新龍的招商引資工作思路,開發益智鄉這塊熱土,帶動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財政增長。

資源環境

(圖)小米辣 小米辣

益智鄉屬威遠江和小黑江流域,適宜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是發展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是發展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和水果的一塊寶地。境內熱區、土地、資源豐富,立體氣候明顯,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全鄉森林覆蓋率達到79%,適宜開發種植橡膠、小米辣、蠶桑、茶葉、龍血樹等多種中草藥材和多種林下資源開發。據探測,益智鄉和平新安、石寨昔俄、大田村及芒遷村擁有銅礦,益香擁有鹽礦。 素有“彝族小三弦之鄉”、“陀螺發源地之鄉”的美稱,擁有仙人洞、蝦子洞、蝙蝠洞等奇特自然景觀,傣族新米節、潑水節、彝族q等節日具有濃重的地方民族特色,益智鄉將努力打造以合理保護和利用森林資源為重點建設的林業大鄉、以橡膠產業為龍頭建設綠色產業產品加工特色鄉鎮、抓住糯扎渡電站、威遠江電站建設及集鎮搬遷的機遇打造旅遊強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