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西格

皮特·西格

皮特·西格(Pete Seeger,1919年5月3日–2014年1月27日),美國民歌歌唱家,是他促進了美國民間歌曲的普及。以歌唱世界大同、和平、愛情主題的歌曲聞名。他還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致力於促進社會公正、言論自由和環境保護。著有《怎樣演奏五弦班卓琴》(1948年)和《不完整的民歌手》(1973年)。歌曲有《花兒都到哪兒去了》和《變變變》。

基本信息

家庭生活

2007年皮特·西格參加一個音樂節 2007年皮特·西格參加一個音樂節

皮特·西格出生在紐約曼哈頓的中城。他的父親查爾斯·路易斯·西格(Charles Louis Seeger)是一位音樂者。他的母親是一位古典小提琴演奏家和教師。皮特·西格7歲的時候,他的父母離婚,他的繼母露絲(Ruth Crawford Seeger)是一位出色的作曲家。他的長兄查爾斯·西格(Charles Seeger III)是一位射電天文學家,他的二哥約翰·西格(John Seeger)執教於道爾頓學校。皮特的叔叔阿蘭·西格(Alan Seeger)是一位詩人,在一戰中陣亡。他同母異父的妹妹,佩吉·西格(Peggy Seeger)也是一位著名的民歌表演者,她嫁給了Ewan MacColl,此人被譽為英國民歌之父。皮特的同父異母弟弟邁克·西格是新失落城漫遊者樂隊(New Lost City Ramblers,該樂隊在民歌復興時期曾經名噪一時,錄製了許多民歌音樂)的創始人,樂隊的成員之一約翰·科恩(John Cohen)與皮特的另一個同父異母妹妹佩妮·西格結婚。

藝術生涯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皮特·西格同Woody Guthrie、Leadbelly一起,週遊四方傳唱各種類型的民歌歌曲。他在音樂上和政治上保持著與加思里大體相同的態度,他們的作品,都基於傳統民間音樂(包括民謠和布魯斯),配上有關政治題材的歌詞,旨在喚起民眾的情感與覺悟。在這個期間裡,皮特·西格更是對banjo琴和12弦琴成為典型的民謠樂器做出努力。他曾經加入Almanac Singers、People's Songs和織工樂隊The Weavers;50年代後期,Pete又回復到從前獨唱的形式。

皮特·西格同樣一位優秀的詞曲家。他在演唱與創作中,注意賦予音樂以人道主義精神。是美國民歌運動有影響的人物,獲得美國民歌復興運動之父的稱號。

代表作有《花兒都到哪兒去了?》、《假如我有鐵錘》、《晚安 ,艾琳》等,其中反戰歌曲《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影響了眾多音樂人。

生活經歷

早期經歷

皮特·西格少年時就讀於康乃狄克州的一所寄宿中學(Avon Old Farms),那時,皮特閱讀了大量有關共產主義思想的書刊,形成了他自己的世界觀。雖然父母都從事音樂事業,但他們沒有強迫西格學習樂器,西格自己喜歡上夏威夷四弦琴。1936年,西格隨父親旅行,這次旅行讓他見到了民歌的力量。在加利福尼亞的阿什維爾第一次聽到了五弦的班卓琴,從此他迷戀上這件樂器,並成為班卓琴的演奏大師。

1936年在哈佛大學新聞系學習,當時的理想是成為一名記者。大二時退學。

畢業後,西格來到紐約,在那裡認識了民歌學著艾倫·洛馬克斯,艾倫“讓民歌走出圖書館”的理念深得皮特的贊同,艾倫幫他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民歌檔案館裡找了一份收集和整理民歌的工作。當時的月薪只有60美元,工作是從錄音中篩掉商業化的有種族歧視和“土”的音樂,選出最具代表性的美國民歌。這個項目由泛美聯盟(美洲國家組織的前身)的音樂部主持,西格的父親此時正在該部門擔任主任。這段工作讓他聽到了大量的民歌錄音,還結識了像“鉛肚皮(Lead Belly)”等一批民歌手,讓他在民歌領域有了深厚的積累,並且這段經歷讓皮特堅定了以唱歌為職業的信心。

1940年,皮特·西格在為移民籌款的慈善演唱會“憤怒的葡萄”上結識了民歌手伍迪·格思里(Woody Guthrie),此後他跟隨格思里到美國南方各地的教會、罷工現場、移民社區表演,聆聽並蒐集人們傳唱的歌。皮特在格思里身上得到了最欠缺的生活體驗,成長為一名為人民歌唱的歌手。

演唱團體

1941年,皮特·西格與米勒德·蘭佩爾(Millard Lampell)和來自阿肯色州的李·海斯(Lee Hays)成立“年曆歌手(Almanac Singers)”的團體,用他們的歌聲來演唱時事,支持工會並宣傳反戰。年曆歌手經常有許多不固定的成員加入演唱,包括伍迪·格思里、貝絲·洛馬克斯·霍斯(Bess Lomax Hawes,艾倫·洛馬克斯的妹妹)、鮑爾溫·霍斯(Baldwin "Butch" Hawes)、西絲·坎寧安(Sis Cunningham)、喬什·懷特(Josh White)、桑尼·特里(Sonny Terry,黑人口琴演奏家)和山姆·加里(Sam Gary)。西格在年曆歌手裡的演唱採用筆名“Pete Bowers”以為了不讓人由他的名字聯想到為政府工作的父親。

由於年曆歌手的許多成員都信仰共產主義,同情工人運動,反對美國參戰,西格就是其中堅定的一位。隨著納粹進攻蘇聯,共產黨也轉為支持參戰,年曆歌手開始演唱反法西斯歌曲。西格模仿格思里在班卓琴上刻下了“This machine surrounds hate and force it to suttender”(這件樂器將戰勝仇恨)。

年曆歌手的演唱不同於傳統民歌,開闢了民歌演唱的新形式。年曆歌手由於FBI策劃的輿論阻擾,不斷深究他們初期的反戰唱片,以致年曆歌手在1942年解散。

1942年6月西格應徵入伍,被分配到對日作戰的塞班島,在那裡負責一所戰地醫院的宣傳工作。這一時期,西格除了又認識了許多來自美國各地的民歌手,還學會了許多當地的土著歌曲,此後他一直留意世界各地的民歌,並有意地在自己的演唱會上向美國聽眾介紹世界民歌。

人民之歌

二戰結束後,西格回到紐約。1945年12月20日,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民歌手的組織“人民之歌”(People's Songs)在西格家中成立,西格被選為主席,併兼任《人民之聲簡報》(People's Songs Bulletin)的主編。由於共產黨支持的亨利·華萊士競選總統失敗,讓一大批支持他的美國左派歌手備受責難,人民之聲也體驗它要幫助華萊士競選而元氣大傷,因財務問題而終結。

皮克斯吉爾事件後,不再有人邀請西格參加慈善募捐的演唱會,他的聲譽跌入低谷。1949年,西格開始嘗試走商業化的道路,他與老友海斯、弗雷德·海勒曼(Fred Hellerman)和榮妮·吉爾伯特(Ronnie Gilbert)組成了一個民歌四重唱組合——紡織工(The Weavers),他們不再演唱時事歌曲,而是回歸民歌,形象也不同於年曆歌手時期,男士穿上燕尾服,女士穿上晚禮服。他們從前衛村酒吧(Village Vanguard)開始,1950年4月,織布工的第一張專輯出版,其中他們翻唱鉛肚皮的《晚安安瑞》(Goodnight Irene)在電台排行榜上13周高居首位,成為1950年最佳單曲。此後,紡織工又錄製了許多民歌改編的歌曲,這些音樂不同於當時商業主流的愛情主題,題材豐富,在當時很受歡迎,許多歌曲對後來的流行音樂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麥卡錫主義的橫行的時期,紡織工由於以前年曆歌手的背景,進入電台封殺的黑名單,從1951年開始不能進行演出,也沒有公司願意給他們出專輯,紡織工只能解散。一直到1955年,他們重新回到舞台,在座無虛席的卡內基大廳進行了復出首演。

人物逝世

2014年1月29日,美國民謠之父、人道主義者與環保人士皮特-西格(Pete Seeger)昨天在紐約病逝,享年九十四歲。在西格去世後的第二天,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和前任總統比爾-柯林頓都公開對這位美國音樂界的大人物的離去表示了哀悼。

"皮特-西格曾經被稱作是‘美國的音叉’,他深深的相信音樂的力量,但更重要的是,他相信公眾的力量,他鼓勵大家為正義而戰,同那些錯誤的東西一直鬥爭,使整個美國朝著他認為我們可以做到的更好地方向前進。這些年裡,皮特為廣大工人和民眾維權,也為了世界和平與環境保護而歌唱。他經常提醒我們我們來自何方,我們需要往哪裡去,我們會擁有感謝皮特-西格,米歇爾和我此刻正在為西格祈禱,我們的心與皮特-西格的家人和所有愛他的人同在。”

除了歐巴馬之外,還有其他美國政界人士也對皮特-西格的去世進行了哀悼,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說:“皮特-西格對社會公正所做出的貢獻配得上他偉大的心靈。我向他的家人和朋友們寄以哀思。”

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皮特-西格就同民謠歌手伍迪-格斯里(Woody Guthrie)和布魯斯音樂人Leadbelly一起週遊四方,傳唱各種類型的民歌歌曲。西格為民權運動“We Shall Overcome”創作了那首著名的民謠聖歌。後來,皮特-西格將清理哈德遜河的願望成功實現。2009年,布魯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安妮-迪弗朗戈(Anni DiFranco),戴夫-馬修斯(Dave Matthews),約翰-梅倫坎普(John Mellencamp)和瓊-貝茨(Joan Baez)等音樂人在麥迪遜花園廣場齊聚一堂為西格慶祝九十大壽。這場演唱會的收益全部用於讓哈德遜河重現清水的環保計畫,西格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了這項計畫,從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皮特-西格就在哈德遜河旁邊居住。從四十年代開始,皮特-西格和The Almanac Singers一起開始錄音,演唱工會歌曲和反戰歌曲。聯邦調查局的介入使得The Almanac Singers被迫解散,皮特-西格被應徵入伍。後來,雖然皮特-西格退出了共產黨,聯邦調查局和參議院國內安全小組委員會依然將西格和他的樂佇列入了黑名單。西格無法在夜總會中表演,他開始在咖啡屋,學校和野營等各種場合表演。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皮特-西格開始擁有熱門唱片。他和織工樂隊(The Weavers)一同創作的歌曲《Goodnight, Irene》在美國單曲榜中獲得冠軍。皮特-西格與李-海斯(Lee Hays)聯合創作的歌曲《If I Had A Hammer》被薩姆-庫克(Sam Cooke)和特立尼-洛佩茲(Trini Lopez)在內的多位音樂人翻唱過。此外,由西格創作的歌曲《Turn! Turn! Turn!》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The Byrds樂團翻唱的版本同樣獲得了排行榜的冠軍,另外一首《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則是最受歡迎的反戰歌曲之一,金斯頓三人組(Kingston Trio)翻唱的版本曾入圍美國單曲榜前四十名,瓊-貝茨也曾翻唱過這首著名的歌曲。1959年,皮特-西格是新港民謠音樂節的創辦者之一。雖然他創作的歌曲這個時候已經大受歡迎,但他依然無法在電視節目中表演。

無論是在哥倫比亞和迪卡(Decca)這樣的大公司,還是在Folkways和Appleseed這樣的獨立小廠牌,皮特-西格都錄製過唱片。1997年,2009年和2011年,皮特-西格曾獲得過三次格萊美音樂獎。西格一生曾獲得過無數重要的榮譽,這其中包括1972年的創作人名人堂,1993年的格萊美終身成就獎,1994年的國家藝術獎章以及1996年的搖滾名人堂入圍資格。

皮特-西格的妻子2013年去世,兩人一共生育了一個兒子和三個女兒。西格一共有六個孫子/外孫,其中的陶-羅德里格茲-西格(Tao Rodriguez-Seeger)曾和皮特-西格一起在歐巴馬總統的就職儀式上演出。

盤點美國知名音樂歌手

李奧汀·普萊絲
蘭登·皮格
查利·帕克
凱莉·羅蘭
珍妮絲·賈普林
珍妮佛·樂芙·休伊
瑞貝卡·布萊克
山形瑞秋
蘿拉·尼羅
傑森·韋德
傑森·德魯羅
安迪·威廉斯
茱恩·安德森
洛福斯·溫萊特
克莉絲朵·梅兒
蒂娜·透納
艾希莉·提斯代爾
唐·麥克林
關·史蒂芬妮
南希·瑪爾茲比
喬丁·斯帕克斯
米格納·傑特·馬汀
史逸欣
潔西卡·辛普森
桃樂絲·黛
辛扎雅·馬拉卡
海莉·麥可法蘭德
黎安·萊姆絲
珍·林奇
普林斯·羅傑·尼爾森
布萊恩·萊特爾
卡莎蒂·普
姬蒂·佩芮
奧馬里·伊斯梅爾·格蘭德伯里
謝弗·沙美爾·史密斯
艾蜜莉·奧斯蒙
蓮兒·納許
布萊克·路易斯
曼迪·穆爾
亞當·列維
凱薩琳·麥菲
冰·哥羅士比
馬利奧·蘭沙
格雷格·拉斯威爾
茱莉倫敦
凱薩琳·芭特爾
維茲·卡利法
琳賽·蘿涵
辛蒂·羅波
小亨利·康尼克
佛羅倫斯·佛斯特·珍金絲
艾麗森·艾拉希塔
布蘭妮·休斯頓
喬安娜·李文絲奇
比利·喬爾
珠兒·克爾奇
狄托·傑克森
瑞比·傑克森
史蒂文·蘭道爾·蘭迪·傑克遜
比莉·霍利戴
馬龍·傑克森
拉托亞·傑克森
傑曼·傑克森
托馬斯·漢普遜
傑奇·傑克森
娜塔莉·格蘭特
芭黎絲·希爾頓
喬許·葛洛班
亞莉克希絲·葛蕾絲
格洛麗亞·埃斯特凡
瑪莉·笛比
寶拉·狄安妲
瓊·貝茲
雪瑞兒·可洛
琥碧·戈柏
丹尼·寇奇
尼克·卡特席亞拉·普林塞斯·哈里斯
馬特·吉拉德
凡妮莎·卡爾頓
迪齊·吉萊斯皮
馬文·蓋伊
布洛申·阿羅約
布蘭蒂·拉雅娜·諾伍德
密雪兒·布蘭奇
莎拉·芭瑞黎絲
大衛·阿丘利塔
保羅·安卡
安娜塔西亞
詹姆士·布朗
傑森·特雷爾·泰勒
克萊·艾肯
柯蕾·瑪利諾
Bon Iver
米爾翠·貝莉
瑪萊斯·裘
湯姆·威茨
巴比·達林
尼爾·薩達卡
埃文·陶本菲德
傑伊·布蘭南
傑森·維德
傑伊·詹金斯
阿爾弗雷德·馬修·揚科維奇
丹·佛格柏
芮妮·弗萊明
史萊許
艾拉·費茲潔拉
莎拉·范特凱
鮑比·V
莎拉·沃恩
小勞勃·道尼
克里斯·湯姆林
約翰·約瑟夫·塔波特
派崔克·史坦普
安琪·史東
湯米·沙恩·斯泰納
邁克·道格拉斯
潔美·琳·斯皮爾斯
崔·頌
豪兒·多羅夫
米高·W·史密夫
法蘭·仙納杜拉
威利·佩里
德爾·香農
馬修·波特歷
科里·伍茲
馬里奧·德沃·巴瑞特
納西亞·傑西卡·柯克蘭
湯姆·塞立克
皮特·西格
柯賓·布魯
特利·薩瓦拉斯
麥可·沙伏爾
亞當·山德勒
托德·朗德格倫
莉·隆斯
琴吉·羅傑斯
雷珍納·雷瑟尼克
凡妮莎·威廉斯
艾琳·伍茲
吉姆·莫里森
莎麗娜
理查·馬克斯
亞努皮·迪賽
黛咪·洛瓦特
席依達·蓋瑞特
梅木三吉
藍尼·克羅維茲
提拉·特基拉
艾迪·墨菲
蕾吉娜·史派克特
艾希莉·辛普森
唐妮·布蕾斯頓
唐·強生
克里斯·艾倫
妮娜·西蒙
克里斯蒂娜·米蓮
麥莉·希拉
菲姬
米蘭達·科斯格羅夫
奈特·道格
艾迪·費舍
克里斯·康奈爾
路德·范德魯斯
伊藤由奈
塔瑞安·掃森
妮可·舒辛格
蔻比·凱蕾
萊昂納爾·里奇
艾蕾莎·貝絲·摩兒
多莉·艾莫絲
比利·喬·阿姆斯特朗
珍妮弗·洛佩茲
賽琳娜·戈梅茲
朱迪·加蘭
米拉·喬沃維奇
約翰·特拉沃爾塔
亞倫·卡特
傑克·布萊克
賈斯汀·汀布萊克
帕蒂·史密斯
惠特妮·休斯頓
約翰·丹佛
凱倫·卡本特
黛安娜·羅斯
約翰·梅爾
布魯諾·馬爾斯
寶拉·阿巴杜
孔慶翔
瑪蓮娜·迪特里茜
希拉蕊·達芙
秀蘭·鄧波兒
亞瑟小子
克莉絲汀·阿奎萊拉
麥當娜
雷·查爾斯
勞·凱利
史蒂芬·席格
珍妮·傑克遜
凱莉·克萊森
瑪麗亞·凱莉
布蘭妮·斯皮爾斯
Lady Gaga
麥可·傑克遜
宇多田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