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蒂·史密斯

帕蒂·史密斯

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生於1946年12月30日,美國搖滾女詩人、畫家、藝術家,1970年代美國朋克音樂的先鋒人物之一,更是繼詹尼斯·喬普林之後又一位撼動搖滾樂史的偉大白人女性。 她的創作深受法國象徵主義詩人蘭波和魏爾蘭,以及艾倫·金斯堡等垮掉派文人的影響,具有濃濃的迷幻色彩。

基本信息

經歷

帕蒂·史密斯出生在芝加哥。在她3歲的時候,史密斯一家舉家遷往費城,9歲時又搬到了新澤西州的一個不算大的城鎮伍德伯里。史密斯在高中時接觸到了亞瑟·里姆博德(Arthur Rimbaud)描寫救世的詩歌、Beats的作品以及諸如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滾石(the Rolling Stones)、the Doors和鮑勃·迪倫等音樂人及樂隊的音樂。她曾入學Glassboro州立教師學院,但是卻因為意外懷孕而終止學業。她把孩子生下後交給別人領養,自己到一家工廠的流水線上做工。在攢夠了錢之後,她於67年來到紐約。在紐約,史密斯在一家書店工作,並結識了藝術系學生羅伯特·馬普爾桑普(Robert Mapplethorpe)。雖然此人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同性戀,但是史密斯卻和他墜入愛河。69年,史密斯和她的妹妹前往巴黎,她們在街頭表演掙錢。回到紐約後,史密斯和情人一起在切爾西旅館小住了一段時間。然後她開始參與地下音樂會。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劇作家山姆·謝帕德(Sam Shepard)。史密斯和他在71年一起共同創作並演出了自傳體戲劇《Cowboy Mouth》。在此期間,史密斯還進行了詩歌創作,並遇到了在唱片店做店員的吉他手兼搖滾評論家萊尼·凱伊(Lenny Kaye),後者曾經為雜誌寫過一篇關於doo wop的文章,給帕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人發現他們對早期的搖滾樂有著共同的喜好。71年帕蒂在聖馬克斯教堂開詩會的時候,曾經邀請凱伊為她在現場用電吉他伴奏。接下來的兩年里,帕蒂繼續她的戲劇表演和詩會;她還為搖滾樂雜誌寫文章,並出版了兩卷詩歌。73年末,她和凱伊一起再次同台獻藝,兩人之間的合作關係變得更加緊密。74年,兩人又迎來了新的成員——吉他兼鍵盤手查理德·索爾(Richard Sohl),他們的音樂明顯受到了beat樂隊的影響,流露出一種即興創作的風格和搖滾的味道。他們開始在紐約定期演出,名氣越來越大。到了74年6月,在攝影師馬普爾桑普的資助下,樂隊發行了一張單曲碟《Hey Joe" b/w "Piss Factory》,前者的內容是有關Patty Hearst的一段獨白,而後者將史密斯那種類似流水線工人般的風格表現的淋漓盡致。兩首歌都由吉他手湯姆·維萊恩(Tom Verlaine)配樂,後來維萊恩成了史密斯的情人。這張單曲碟使樂隊走上了獨立的道路,其中真實的DIY風格至今仍在影響著朋克搖滾。

1978年照片 1978年照片

帕蒂·史密斯

74年晚期,史密斯和她的樂隊在西海岸開始了一段巡演。當樂隊回到紐約的時候,樂隊里又多出了吉他/貝斯手伊萬·克拉爾(Ivan Kral)。樂隊75年的演出因為鼓手傑伊·迪·道赫蒂(Jay Dee Daugherty)的加入而增色不少,後來道赫蒂便正式加入了樂隊。此時的樂隊引起了Arista唱片公司老總克萊夫·戴維斯(Clive Davis)的注意,史密斯因此得到了一份唱片契約。帕蒂和前Velvet樂隊的成員約翰·凱爾(John Cale)一起製作,並在75年成功發行了首張專輯《Horses》,該專輯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朋克音樂的開山之作。《Horses》受到了評論界熱烈地吹捧,專輯中的《Gloria》和《Land of 1000 Dances》兩首歌不但呈現出一種另類的搖滾風格,還有原唱音樂的韻味。雖然電台從未播放過該專輯,但是其銷量也一舉衝到了前50名。

之後的76年,一家電台播放了帕蒂·史密斯樂隊的專輯,並將其列為最有先鋒特點的音樂作品,與當時的最有實驗精神的開放式音樂作品放在一起。77年初,史密斯在坦帕市演出時不幸跌下舞台,摔斷了靠近頸部的兩段脊柱,結果不得不退出演出進行治療。在修養期間,史密斯與布魯斯·斯普斯汀(Bruce Springsteen)共同創作了《Because the Night》,該作品登上了排行榜的第13名並將專輯《Easter》送入了前20名。不僅如此,有超過10000名狂熱的歌迷購買了這張唱片,甚至使得《Because the Night》成為了Lilith Fair巡迴音樂會的一個標準。專輯《Easter》還收錄了史密斯最著名的作品《Rock n Roll Nigger》。該作品為那些活在主流之外的人搖旗吶喊。有些人對她的狂妄加以猛烈的抨擊,然而這首歌卻被收錄在了94年的《Natural Born Killers》作品集中。1979年,多虧了新的製作人托德·朗德格林(Todd Rundgren),使得Wave發現了史密斯那越發出色的嗓音。但是,這段時間卻被認為是史密斯最不發達的時間。此時的史密斯已經和Blue Oyster Cult樂隊的鍵盤手艾倫·萊尼爾(Allen Lanier)同居了一段時間,卻又和MC5/Sonic's Rendezvous樂隊的吉他手弗雷德(Fred)搞在一起。事實上,Wave製作的兩張專輯《Dancing Barefoot》和《Frederick》均有此人的貢獻。他和史密斯在80年結婚,之後史密斯退出了歌壇,並生下了兩個孩子。88年時,帕蒂復出歌壇,並出了一張專輯《Dream of Life》。在該專輯中弗雷德參與了所有的作詞,並演奏了吉他部分。同時史密斯樂隊的成員索爾和道赫蒂也參與了製作。但是,史密斯的復出僅是曇花一現。專輯發行的時候,她再一次的消失了。不過她始終沒有放棄寫作,她完成了一部詩作《Wool gathering Wool gathering》,並在詩會上做了現場朗誦

96年,樂隊走進了錄音棚,錄製了專輯《Gone Again》。第二吉他手奧立弗·雷(Oliver Ray)、友情客串湯姆·維萊恩、約翰·凱爾和傑夫·巴克利(Jeff Buckley)均為該專輯增色不少。《Gone Again》的調子比預想的更加強烈和明朗,很多評論家對此大加讚賞。緊跟《Gone Again》的是97年發行的《Peace and Noise》,該專輯中的單曲《1959》贏得了格萊美音樂獎的提名。史密斯於2000年攜專輯《Gung Ho》再度殺出,這是她復出後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一張專輯。其中的一曲《Glitter in Their Eyes》再次為她贏得一個格萊美提名。隨著雙碟精選集《Land(1975-2002)》的發行,史密斯和Arista在2002年分道揚鑣,她後來簽下了新東家Columbia。她在新公司的第一張專輯《Trampin》於04年春天發行。Smith以前的作品《Horses》在Arista出版《30周年傳奇版》時,以豪華雙CD的方式重新發行。

多才多藝

2007年的帕蒂·史密斯 2007年的帕蒂·史密斯

帕蒂·史密斯

帕蒂·史密斯最為人知是在音樂和詩的世界的革命性貢獻,但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畫家,她的素描在世界上的博物館和畫廊展出過。她從William Blake 和Antonin Artaud畫家身上得到靈感,她的作品揉合了圖像和散文的特點。它所顯示的主題最初是從她寫的文章中來,作品所用的原始材料來自不同的媒介。她經典的、很少被看到錄像和電影,包括與她的朋友和合作者Robert Mapplethorpe合作的靜止/移動和由Mapplethorpe所攝帕蒂·史密斯的照片。帕蒂首次被評論界注意是在20世紀70年代,在紐約中心馬可教堂作為初出茅廬的人地下音樂俱樂部CBGB的先鋒詩人和表演者的爆發表演後,帕蒂作為一個新的音樂家簽約於唱片公司。在她音樂發展的同時,她又發展了她的視覺作品。她最近的一組巨幅作品的靈感來自於9-11事件。陌生的使者展覽是由匹茲堡安迪·沃赫爾博物館組織。

評價

有著朋克搖滾桂冠詩人稱號的帕蒂·史密斯,是搖滾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歌手。她的音樂志向遠大、不拘於傳統,富有挑戰性,被譽為從鮑勃·迪倫全盛時期以來最激動人心的搖滾與詩歌融合。只要靈感所致,史密斯的曲風可以十分廣泛,從結構搖滾到開放性實驗主義,乃至過氣的音樂,都無所不包。她是一名出色的音樂家,雖然她的嗓音未經過專業的訓練,卻能夠很好地表達出歌詞的意境,在舞台上她就像一名巫師,有著令人著迷的力量。

成就

帕蒂·史密斯 帕蒂·史密斯

帕蒂·史密斯

史密斯最廣為傳播的歌曲是她與布魯斯·斯普林斯廷一起創作的《Because the Night》(因為這夜),該歌曲在“Billboard Hot 100”排名第十三。

2004年,《滾石雜誌》頒布的百位搖滾重要人物名單中,將史密斯列為第47位。

2007年,她被列入搖滾名人堂。

她還獲得兩項格來美獎提名。

影響

音樂影響

帕蒂·史密斯是R.E.M.樂隊成員麥可·斯普洛靈感的重要來源。當他只有15歲的時候,聆聽了史密斯的專輯《Horses》,給他很深的震撼。他說,“從那時起,我準備組建一支樂隊。”1998年,斯普洛出版了一本照片集,名為《Two Times Intr On the Road with Patti Smith》。斯普洛為史密斯的歌曲《Last Call》和《Glitter in Their Eyes》伴唱。而帕蒂也為R.E.M.的作品《E-Bow the Letter》伴唱。

帕蒂·史密斯 帕蒂·史密斯

帕蒂·史密斯

《滾石雜誌》頒布的百位搖滾重要人物名單,垃圾樂隊的雪莉·曼森撰文表述了帕蒂·史密斯對她的影響。

U2樂團認為帕蒂·史密斯是他們的影響人。

史密斯樂團成員莫里西和約翰尼·馬爾表達了他們對帕蒂《Horses》專輯的欣賞,並翻唱了裡面的一首歌曲《Kimberly》。後來莫里西又翻唱了同一專輯的《Redondo Beac》。 2004年,音速青年發行了一張名為《Hidros 3 (to Patti Smith)》的專輯。

流行文化

2004年電影《在我父親的洞穴里》(In My Father’s Den)中,導演布蘭德·麥克蓋恩(Brad McGann)將原著中反抗的源泉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改為帕蒂·史密斯的專輯《Horses》,其中兩首歌曲《Land》和《Free Money》作為電影主題曲。

2007年電影《朱諾》(Juno)中,帕蒂·史密斯是主角最喜歡的音樂家。

帕蒂·史密斯德名字還經常和比利時時裝設計師安·德莫勒梅斯特(Ann Demeulemeester)聯繫在一起。德莫勒梅斯特經常在她的時裝秀中採用史密斯的音樂,史密斯甚至出現在2006年秋季時裝發布會的天橋上。

政治表現

帕蒂·史密斯是美國綠黨的積極支持者。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拉爾夫·納德是綠黨總統候選人。她帶領民眾在競選活動中演唱《People Have the Power》。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她名義上支持民主黨約翰·克里,返回寫作和錄製唱片的工作。布魯斯·斯普林斯廷則在競選活動中繼續表演她的作品《People Have the Power》。2004-05年冬季,她與納德一起巡迴演講,呼籲結束伊拉克戰爭,並彈劾總統喬治·沃克·布希。 2006年9月,她在倫敦表演了兩首表示抗議的新作:《Qana》關於以色列空襲黎巴嫩小鎮卡納(Qana),《Without Chains》則關於美軍在關塔那摩灣的拘留營。史密斯說: “ 我覺得這些事件很殘暴,因此創作這兩首歌。那些孩子和監禁的年輕的人沒有被公平對待。我是一個美國人,我繳了稅,而他們正把大把大把美元給以色列這樣的國家和無數的炸彈,這些炸彈轟炸的是卡納的平民。這可真是糟糕,是侵犯人權。 ”

作品

音樂作品

帕蒂·史密斯 帕蒂·史密斯

帕蒂·史密斯

錄音室專輯 1975年:《Horses》 1976年:《Radio Ethiopia》 1978年:《Easter》 1979年:《Wave》 1988年:《Dream of Life》 1996年:《Gone Again》 1997年:《Peace and Noise》 2000年:《Gung Ho》 2004年:《Trampin’》 2007年:《Twelve》 現場錄音 1977年:《Hey Joe / Radio Ethiopia》 1978年:《Set Free》 2004年:《Live aux Vieilles Charrues》 2005年:《Horses/Horses》 合輯 1996年:《The Patti Smith Masters》 2002年:《Land (1975-2002)》

文學作品

帕蒂·史密斯文學作品 帕蒂·史密斯文學作品

帕蒂·史密斯文學作品

1972年:《Seventh Heaven》 1972年:《A Useless Death》 1972年:《kodak》 1972年:《Early morning dream》 1973年:《Witt》 1977年:《Ha! Ha! Houdini!》 1977年:《Gallerie Veith Turske》 1978年:《Babel》 1992年:《Woolgathering》 1994年:《Early Work: 1970 - 1979》 1996年:《The Coral Sea》 1998年:《Patti Smith Complete》 1999年:《Wild Leaves》 2003年:《Strange Messenger》 2005年:《Auguries of Innocence》

盤點美國知名音樂歌手

李奧汀·普萊絲
蘭登·皮格
查利·帕克
凱莉·羅蘭
珍妮絲·賈普林
珍妮佛·樂芙·休伊
瑞貝卡·布萊克
山形瑞秋
蘿拉·尼羅
傑森·韋德
傑森·德魯羅
安迪·威廉斯
茱恩·安德森
洛福斯·溫萊特
克莉絲朵·梅兒
蒂娜·透納
艾希莉·提斯代爾
唐·麥克林
關·史蒂芬妮
南希·瑪爾茲比
喬丁·斯帕克斯
米格納·傑特·馬汀
史逸欣
潔西卡·辛普森
桃樂絲·黛
辛扎雅·馬拉卡
海莉·麥可法蘭德
黎安·萊姆絲
珍·林奇
普林斯·羅傑·尼爾森
布萊恩·萊特爾
卡莎蒂·普
姬蒂·佩芮
奧馬里·伊斯梅爾·格蘭德伯里
謝弗·沙美爾·史密斯
艾蜜莉·奧斯蒙
蓮兒·納許
布萊克·路易斯
曼迪·穆爾
亞當·列維
凱薩琳·麥菲
冰·哥羅士比
馬利奧·蘭沙
格雷格·拉斯威爾
茱莉倫敦
凱薩琳·芭特爾
維茲·卡利法
琳賽·蘿涵
辛蒂·羅波
小亨利·康尼克
佛羅倫斯·佛斯特·珍金絲
艾麗森·艾拉希塔
布蘭妮·休斯頓
喬安娜·李文絲奇
比利·喬爾
珠兒·克爾奇
狄托·傑克森
瑞比·傑克森
史蒂文·蘭道爾·蘭迪·傑克遜
比莉·霍利戴
馬龍·傑克森
拉托亞·傑克森
傑曼·傑克森
托馬斯·漢普遜
傑奇·傑克森
娜塔莉·格蘭特
芭黎絲·希爾頓
喬許·葛洛班
亞莉克希絲·葛蕾絲
格洛麗亞·埃斯特凡
瑪莉·笛比
寶拉·狄安妲
瓊·貝茲
雪瑞兒·可洛
琥碧·戈柏
丹尼·寇奇
尼克·卡特席亞拉·普林塞斯·哈里斯
馬特·吉拉德
凡妮莎·卡爾頓
迪齊·吉萊斯皮
馬文·蓋伊
布洛申·阿羅約
布蘭蒂·拉雅娜·諾伍德
密雪兒·布蘭奇
莎拉·芭瑞黎絲
大衛·阿丘利塔
保羅·安卡
安娜塔西亞
詹姆士·布朗
傑森·特雷爾·泰勒
克萊·艾肯
柯蕾·瑪利諾
Bon Iver
米爾翠·貝莉
瑪萊斯·裘
湯姆·威茨
巴比·達林
尼爾·薩達卡
埃文·陶本菲德
傑伊·布蘭南
傑森·維德
傑伊·詹金斯
阿爾弗雷德·馬修·揚科維奇
丹·佛格柏
芮妮·弗萊明
史萊許
艾拉·費茲潔拉
莎拉·范特凱
鮑比·V
莎拉·沃恩
小勞勃·道尼
克里斯·湯姆林
約翰·約瑟夫·塔波特
派崔克·史坦普
安琪·史東
湯米·沙恩·斯泰納
邁克·道格拉斯
潔美·琳·斯皮爾斯
崔·頌
豪兒·多羅夫
米高·W·史密夫
法蘭·仙納杜拉
威利·佩里
德爾·香農
馬修·波特歷
科里·伍茲
馬里奧·德沃·巴瑞特
納西亞·傑西卡·柯克蘭
湯姆·塞立克
皮特·西格
柯賓·布魯
特利·薩瓦拉斯
麥可·沙伏爾
亞當·山德勒
托德·朗德格倫
莉·隆斯
琴吉·羅傑斯
雷珍納·雷瑟尼克
凡妮莎·威廉斯
艾琳·伍茲
吉姆·莫里森
莎麗娜
理查·馬克斯
亞努皮·迪賽
黛咪·洛瓦特
席依達·蓋瑞特
梅木三吉
藍尼·克羅維茲
提拉·特基拉
艾迪·墨菲
蕾吉娜·史派克特
艾希莉·辛普森
唐妮·布蕾斯頓
唐·強生
克里斯·艾倫
妮娜·西蒙
克里斯蒂娜·米蓮
麥莉·希拉
菲姬
米蘭達·科斯格羅夫
奈特·道格
艾迪·費舍
克里斯·康奈爾
路德·范德魯斯
伊藤由奈
塔瑞安·掃森
妮可·舒辛格
蔻比·凱蕾
萊昂納爾·里奇
艾蕾莎·貝絲·摩兒
多莉·艾莫絲
比利·喬·阿姆斯特朗
珍妮弗·洛佩茲
賽琳娜·戈梅茲
朱迪·加蘭
米拉·喬沃維奇
約翰·特拉沃爾塔
亞倫·卡特
傑克·布萊克
賈斯汀·汀布萊克
帕蒂·史密斯
惠特妮·休斯頓
約翰·丹佛
凱倫·卡本特
黛安娜·羅斯
約翰·梅爾
布魯諾·馬爾斯
寶拉·阿巴杜
孔慶翔
瑪蓮娜·迪特里茜
希拉蕊·達芙
秀蘭·鄧波兒
亞瑟小子
克莉絲汀·阿奎萊拉
麥當娜
雷·查爾斯
勞·凱利
史蒂芬·席格
珍妮·傑克遜
凱莉·克萊森
瑪麗亞·凱莉
布蘭妮·斯皮爾斯
Lady Gaga
麥可·傑克遜
宇多田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