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

皆的本義:全都歸零,全都零起步(在清零的基礎上再次比賽、較量,如打麻將中的胡牌)。引申為副詞“都”,“全”)。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左傳·隱公元年》。皆以美於徐公。――《戰國策·齊策》。皆自於人歟。――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所在皆是。――宋·蘇軾《石鐘山記》。皆托忠烈之名。――清·全祖望《梅花嶺記》。環村居者皆獵戶。――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吾村十皆jiē全,都,俱,同:盡人皆知。全民皆兵。放之四海而皆準。桃、李、杏皆是水果。

基本信息

漢字演變

漢字演變

基本字義

皆
ㄐㄧㄝˉ
都、全(全為副詞的情況下同皆)例:皆大歡喜。人人皆知。放之四海而皆準。盡人皆知。全民皆兵。桃、李、杏皆是水果。常用詞組【皆除】jiēchú
[clear-cut]在一個林區內採伐全部木材
皆大歡喜】jiēdàhuānxǐ
[everybody is happy]大家都歡歡喜喜;人人得到滿足,個個都很高興。
〖例句〗賀歲電影的結局通常都是皆大歡喜類型的。

詳細字義

〈副〉
(1)(會意。從比,從白。“比”意為“等列”、“個個一樣”。“白”意為“空無”。“比”與“白”聯合起來表示“個個空白”、“全都歸零”。本義:全都歸零,全都零起步(在清零的基礎上再次比賽、較量,如打麻將中的胡牌)。引申為副詞“都”,“全”)
(2)同本義[all;every]
皆,俱詞也。——《說文
百堵皆興
皆死皆殯。——《左傳·哀公十一年》
予及汝皆亡。——《書·湯誓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戰國策·齊策
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左傳·隱公元年》
皆以美於徐公。——《戰國策·齊策
皆自於人歟。——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所在皆是。——宋·蘇軾石鐘山記
里中士大夫往來(袁可立)祠下者皆伏軾下輿。——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皆托忠烈之名。——清·全祖望梅花嶺記
環村居者皆獵戶。——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吾村十里皆平原
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蒲松齡《山市》
(3)又如:皆悉(盡;全都);皆既(日月虧蝕全盡);這件事情人人皆知
(4)通“偕”;一同[together]
皆行至於階讓。——《儀禮·聘禮》。註:“猶並也。”
皆陳殿下。——《戰國策·燕策》
左右皆流涕。——唐·李朝威柳毅傳
宮中皆慟哭。
一時皆下。
廷中皆大笑。——·柳宗元柳河東集
予及女皆亡。——《書·湯誓
亡國之主不自以為惑。故與桀、紂、幽、厲皆也。——《呂氏春秋·離謂》

康熙字典

【午集中】【白字部】皆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4
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說文】俱詞也。【小爾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又【字彙補】居之切,音箕。【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注】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又葉舉里切,音幾。【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傳】皆,遍也。與偕通。【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從白。【集韻】或作皆,非!

日文漢字

在日文中代表的意思是“大家”,平假:みんな 羅馬音:minna

English

all,every,everybody

拼音是jie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