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鎮

白龍鎮

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白龍鎮,位於肥東縣西北部,合肥市東北郊,距肥東縣城23公里,距市中心22公里,北與定遠縣接壤,西北與長豐縣毗鄰,是肥東西北部政治、經濟、文化、信息和商貿中心。1970年建制白龍區,轄白龍、青龍、肖鳳、費集、路集、元疃和同心7個鄉,1992年撤區並鄉,分為白龍鎮、元疃鎮、青龍鄉和費集鄉4個鄉鎮,2006年11月行政區劃調整,白龍鎮、青龍鄉和費集鄉合併成現在新建制的白龍鎮。白龍鎮區域面積202.7平方公里,人口7.6萬人,轄4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共382個自然村。白龍鎮新四軍四支隊東進抗日紀念館,是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合肥地區唯一一座抗日紀念館。

基本信息

地理氣候

白龍鎮位於江淮之間,處於中緯度地帶,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5℃~16℃之間,極端最低氣溫-20.6℃,極端最高氣溫38℃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之間。

白龍鎮全年氣溫變化的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總之氣候條件優越,氣候資源豐富。

鄉鎮概述

白龍鎮白龍鎮農村新貌
白龍鎮境內交通便捷,路網縱橫交錯,為肥東西北部交通樞紐之地。合徐高速公路、合白路、長白路、范同路等國道、省道、縣道穿境而過。白龍鎮全部行政村通砂石路,可望實現村村通水泥路,自然村砂石路通達率30%。

白龍鎮依託其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大力實施“工業立鎮、招商富鎮,農業穩鎮、科教興鎮”四大戰略,全力打造工業集中區、新四軍四支隊東進抗日紀念館和清水新農村建設“三大名片”,經濟社會得到迅猛發展。

白龍鎮以土地及宅基地整理與農村建設項目為抓手,徹底改變農村的生活條件和人居生活環境,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使建設規劃與農業產業發展相適應,與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專項規劃相配套,以促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白龍鎮有多處人文景觀,合肥青龍廠新四軍第四支隊東進抗日紀念館位於白龍鎮河塘村褚老圩內,為合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清水村為合肥市9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之一。白龍鎮後陳村的白蓮寺(新石器時代)、清水村的大谷堆、明教村的孫大灘、大橋村的烏龜灘和平和村的老船頭,皆為歷史遺蹟之地。

組織機構

黨政辦

財政所

綜治辦

文化站

婦 聯

信訪辦

計生辦

團 委

司法所

民政辦

林業站

農經站

土管所

規劃所

武裝部

能源站

農技站

經濟狀況

白龍鎮白龍鎮花卉樣品
白龍鎮總人口為7.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4萬人,占總人口的97%。全鎮總戶數1.66萬戶,勞動力資源數5.7萬人,其中農業從業人員3.2萬人,其他(工業、建築、零售等)1.5萬人。行政區域總面積202.7平方公里。人民生活2007年全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8.1億元,其中一產5.4億元,二產1.3億元,三產1.6億元;人均純收入4080元;財政收入1240萬元;招商引資完成1.01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85萬元。2007年,工業產值1.3億元。有工業企業83家,主要從事建築、加工等行業;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00萬元;新開工項目28個;引進招商項目10個,計畫投資1.67億元。

白龍鎮2008年第一季度實現固定資產投資7176萬元,其中工業投資3320萬元,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35.9%和47.4%;實現工業總產值5813萬元,其中規上企業產值138萬元,規模以下工業產值5675萬元;白龍鎮共引進外來企業5家,其中工業企業4家,農業企業1家,招商引資簽約資金1.89億元,實際到位資金710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35.5%,超額完成了序時進度。

鄉鎮建設

工業 工業基礎較為薄弱,全鎮有工業企業148家,主要從事建築、加工等行業,2006年工業產值5747.4萬元。目前在建的鄉鎮工業集中區,發展勢頭強勁,主要以吸納城市“退城進郊”企業及沿海產業升級內遷企業為主,現有多家企業項目在洽談中。

商貿交易 現有白龍、青龍、費集三個綜合農貿市場,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786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0萬元/年。

農業 2006年底,常用耕地面積10.1萬畝,其中水田8.9萬畝,水澆地1.2萬畝,人均耕地面積1.3畝,農作物總產量達到9萬噸,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為主。

水利 全鎮水資源豐富,境內有大小河流3條,有青龍水庫、草沖水庫等小(一)型水庫4座,有孫沖壩、大黃塘等小(二)型水庫12座,總庫容(除境內眾心水庫外)達3000萬方。現有大口徑輻射井4口,新建自來水廠3個。村組大小塘壩布局均勻,能滿足生產生活需要。水域養殖面積達1萬畝,水產品產量1800噸。

養殖 方圩、長王等村大棚養雞漸成規模,年存欄150萬個,年產值1560萬元。鳳光、王塘等村設施栽培500畝,大棚1500個,年產蔬菜1500噸,產值150萬元。商沖、胡圩等村花卉產業30畝,年產值85萬元。現有養豬小區18個,年存欄8500頭。

勞務勞務經濟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鎮外出勞務人員1.6萬人,常年外出勞務人員0.5萬人,季節性外出勞務人員1.1萬人,主要從事建築、服裝加工等行業。2006年勞務收入9600萬元,占人均純收入的60%。

文化教育 衛生2006年文化站接受市級杜鵑花示範點驗收,文化活動豐富。白龍鎮現有完中1所、初級中學2所、中心學校3所,在校學生4850多人,國小入學率達100%,國中入學率達96%。白龍鎮有醫院3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0多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90%,參保資金29萬元。

特色產業

白龍鎮白龍鎮蔬菜種植
冬棗產業,新世野果苗種植場投資興建占地430畝農家樂棗園;

蘆薈產業,建有花卉基地220畝;

蔬菜產業,建立共有800畝的蔬菜基地;

畜禽產業,和威公司投資興建占地510畝大型養雞場一座,共有45個養殖小區;

龍蝦產業,規模養殖面積2000畝。

新農村建設

白龍鎮白龍鎮後陳村白蓮寺
白龍鎮各鎮村全部實現電話程控化,達到平均每百人14.3部電話。無線網路發展迅速。地處江淮分水嶺,丘陵地貌,耕地資源14.9萬畝。

白龍鎮發展思路突出“兩大主軸”,強化“五大措施”,努力建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兩大主軸:穩定和發展。五大措施:一、實施大招商。二、發展大項目。三、鞏固大農業。四、最佳化大環境。五、凝聚大合力。

在新農村建設中,白龍鎮狠抓產業發展,種植烤菸880畝;累計發展茶園8000畝,其中投產3000畝,新建茶葉加工廠3個,年產茶葉45噸,其中名茶0.2噸;礦產開發主要以花崗石開採為主,白龍鎮有花崗石開採企業7個,年產花崗石15000立方;食用菌發展8100架。

白龍鎮的新農村建設緊緊抓住縮村讓地的契機,集中資源,扶優扶強,完成了清水新農村建設,南張村環境治理,雙廟新村的選址規劃。突出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重點打造五大產業。

目標

2008年,白龍鎮按照“北部重鎮”的目標定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打好招商牌,建設新園區;打好資源牌,建設新農村;打好紅色牌,致富老區人,努力把白龍鎮建設成為穩定發展的和諧新白龍。

2008年白龍鎮要實現國民生產總值5.97億元,遞增13%;人均純收入4580元,增長12%;財政收入1450萬元,增長20%;招商引資完成2億元,增漲100%;固定資產投資8000萬元,增長100%。實現經濟穩步上升,三個文明同步發展。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白龍鎮白龍鎮新四軍四支隊東進抗日紀念館
新四軍四支隊東進抗日紀念館 位於肥東縣白龍鎮青龍廠褚老圩,抗戰時期,此地曾是新四軍四支隊司令部所在地,也是功勳卓著的一代名將、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罹難的地方。當年新四軍將士在這裡浴血奮戰,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紀念館有豐富的有關新四軍和第四支隊光輝歷史的實物以及老一輩革命家的題詞。

1936年“西安事變”後,根據國共兩黨合作協定,共產黨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被改編為由葉挺項英任正副軍長的國民革命軍新編陸軍第四軍,全軍共4個支隊10個團1萬多人。其中第四支隊由原活躍在鄂豫皖邊的紅28軍及游擊隊改編而成,全軍10個團中該支隊就占了7、8、9和手槍團共4個團,高敬亭同志任該支隊司令員。自成立時的1938年3月到1940年春,第四支隊一直以肥東青龍廠為司令部和指揮中心,在皖中一帶開展抗日鬥爭,青龍廠也因此成為當時皖中地區的抗日中心。

合肥鄉鎮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